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乌克兰形势发展变化的速度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因为事前民意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公民赞同加入俄罗斯,克里米亚公投的结果不会出人意料。人们在观望和预测的是,普京是否会立刻承认其独立,是否会接纳其入俄申请。然而普京没有留给人们观望的时间。当地时间3月18日,俄总统普京、克里米亚议会议长康斯坦丁诺夫、克里米亚总理阿克肖诺夫和塞瓦斯托  相似文献   

2.
名刊要览     
《经济学家》(12月9日)挑战者普京最近俄罗斯在乌克兰选举危机中的干涉态度,再加上俄政府限制国内媒体自由、逮捕昔日寡头、干涉邻国内政等事件,使西方日益相信,普京正愈发偏离民主的道路。但是由于世界对于俄能源的高度依赖,西方对于普京的强硬姿态实在无可奈何。目前西方所能做的,就是支持俄内部的非政府组织和民主势力,让他们来制约普京的行动。  相似文献   

3.
当首都基辅的形势已基本“倒向”西方时,乌克兰南部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的局势却发生了逆转,使乌克兰“革命”瞬间进入第二阶段。随着俄总统普京提议“在乌克兰领土动用俄军事力量……”这个南部小岛成为俄、美、欧洲的聚焦之地 3月2日,克里米亚迎来了冲突后的第一个周末。位于首府辛菲罗波尔市中心的议会大楼门窗紧锁,大门被用桌椅等物品从里面封住,  相似文献   

4.
这次乌克兰动乱中,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是接过“保护的责任”,声明俄需要保护在克里米亚的俄公民利益,以此作为俄军事干预的理由。就“保护的责任”问题而言,中国有自己的看法,而随着形势的变化,需要结合外交战略和新的国际局势做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复活的俄国     
仅仅只用五天,俄军强大的武力就击溃了格鲁吉亚对南奥塞梯的攻势。这一有效的军事打击堪称俄总理普京对格鲁吉亚,以及那些试图染指俄后院的西方国家的胜利。俄罗斯的行动并不是仓促而就,而是经过了长期计划。格鲁吉亚等俄邻国由此也知道了一个痛苦的真理:想凭借西方军事支持来对付俄罗斯是不现实的,没人想要冒险和俄打一场扩大化战争。  相似文献   

6.
《青年记者》2008,(1):71-71
美国《时代》杂志将俄罗斯总统普京选为2007年年度人物引发争议。2007年12月19日,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将普京当选称为“一个好消息”,并将此视为西方对普京政策的认可,俄媒体说普京对此也“十分满意”。但一些西方媒体马上出来唱反调,称这不是对普京的赞许,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闻周刊》2014,(44):14-14
俄罗斯总统普京并不缺少麻烦,比如乌克兰冲突,恶化中的对西方关系,以及边境地区伊斯兰极端分子作乱等等,但还有个问题最为严重,那就是因油价下跌和西方制裁而受伤的俄经济可能陷入危机。虽然各方普遍认为,普京仍有时间和力量来应对这一困难,但事实上,这场危机可能很快来临,因为俄经济的抗风险能力要比想象中的还要弱。  相似文献   

8.
档案广角     
《湖北档案》2014,(5):1-1
正5月21日,中俄在上海签署一份让世界瞠目的"世纪大单"。从2004年中俄双方开始研讨天然气合作计划,这项谈判历时10年之久的协议在"5.20表白日"后一天公布,成为"中俄蜜月"的最佳"证婚词"。中俄天然气合同签署的消息传出立即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西方媒体普遍认为这是普京应对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危机后西方制裁的一个重大决定。有内地专家称,若每千立方米350美元的价格属实,并不算贵。  相似文献   

9.
普京的G8     
普京提出的有关俄美联合使用阿塞拜疆加巴拉雷达站的新倡议,无疑击中了布什的软肋。G8峰会成为了俄美争锋的前台.普京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主角.[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2012年,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3月7日公布总统选举正式结果,普京当选俄新一任总统.这是他继2000年首次当选总统、2004年成功连任后第三次当选总统.而在大选进行的整个过程中,西方媒体像是彼此对了音调,奏响了唱衰普京的和弦.  相似文献   

11.
普京代总统显然比叶利钦强硬,他宣布降低使用核武器的门槛。西方被首次描绘成俄安全的潜在威胁。所有迹象表明,和平的背后,实际上是冷冰冰的全民皆兵  相似文献   

12.
名刊要览     
俄罗斯:平稳发展的大国 西方分析家多年来谈到冷战后俄罗斯国家转型的表现时,喜欢附上“灾难性失败”之类的评语。但要将俄转型的这十多年总结为“经济动荡和政治地震”,是不正确的。最近,西方终于对俄罗斯的形势表现出了乐观:与其他同期转型国家的糟糕表现相比,其经济正在强劲起飞,在年轻而治国有道的普京带领下,俄罗斯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周刊》2014,(46):13-13
德国总理默克尔与俄总统普京的爱恨情仇,如同一出肥皂剧,回环曲折。近日。由于法国总统奥朗德的加入,更加一波三折。 12月6日,法国总统奥朗德结束了对哈萨克斯坦的48小时的访问后,突访莫斯科。法国官方承认说,是法国总统奥朗德主动提出了与普京会晤的请求,随后得到普京的认同。这意味着奥朗德成了自从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首位到访莫斯科的西方领导人。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舆论高度评价习近平访俄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24日圆满结束了对俄罗斯的国事访问。俄罗斯舆论和专家学者高度关注习近平访俄,认为访问有力推动了双边关系发展。俄罗斯独立电视台报道认为,习近平与俄总统普京会谈“具有战略意义”,充分反映出两国的特殊关系,俄中都视对方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5.
据新华社电,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3月7日公布总统选举结果,普京当选俄新一届总统。这是普京第三度入主克里姆林宫  相似文献   

16.
名刊要览     
“普京牙签”面面观 普京连任毫无悬念。在俄罗斯,连最不起眼的牙签,都刻上了普京的名字,让他的崇拜者在茶余饭后牢记对领袖的敬意。在普京看来,个人崇拜没什么坏处,因为总统和国旗国歌一样,是国家的象征,理应得到国民的尊敬。而西方人却从牙签上看出了俄罗斯昔日国家集权主义思潮的同归。不过在商人们看来,事情很简单:借名人效应赚大钱。  相似文献   

17.
翁泽仁 《新闻窗》2013,(1):51-53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国的这句古话恰如其分地折射出媒体所发挥的功能。普京,作为一个近乎完美的英雄形象的国家领导人,他的形象无不透视出俄媒体的强大塑造力,以及俄媒体与政府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8.
外媒要览     
持久战 在乌克兰冲突中,俄罗斯总统普京正占据明显优势。他对地缘政治的偏执,对收回冷战结束后丢失领土的执著,以及他将个人前途押在战争胜利上的事实,使得普京比西方更关注战争的结局。这使得西方世界最终放弃了对普京是位理性对话者的设想,并将其视为敌手。  相似文献   

19.
访俄期间,李克强会晤普京与梅德韦杰夫,找到了构建中俄两国未来的"共同语言"4月26日至29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俄罗斯总统大选后中国主要领导人首次访俄,也是李克强就任国务院副总理后首次访俄。在中国与大国、周边国家关系中,中俄关系居于重要地位。两国是大国、邻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新兴经济体。目前中国是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俄在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列第10位。普京5月正式就任俄罗斯总统,此次访问的时机也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20.
钓鱼岛争端在2012年广受注目。日媒借钓鱼岛争端鼓吹扩张军队、开发核武。西方媒体分歧大,对中国行为不解和持中的多、支持的少。今后我方可以攻心为上,提高针对性和报道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