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存忠 《收藏界》2010,(2):89-89
我国占代货币的流通,自先秦以来遵循“子母相权”的货币理论。即是根据流通的需要,定出各款钱币的重量,轻重两种钱币,以一种为基础,确定对另一种的兑换率,轻币为子,重币为母,子母相权,同时流通。  相似文献   

2.
古币三则     
天雨 《收藏界》2011,(6):79-80
先秦圜钱——"古"字币传世和出土的圜钱,按币上铭文约有二十余种。这种圜形铜钱,主要流通于战国中后期,是先秦货币发展演变的必然产物,成为秦统一中国后流通货币的主要形式,对中国货币乃至周边诸国货币经济有过深远的影响,在中国货币史上占有光辉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戎畋松 《收藏》2021,(1):30-33
金饼黄金自古以来就是财富的象征,作为商品交换媒介,它具有天然的货币属性和职能。先秦时期的楚金版就是最早的贵金属流通货币,其交易时可根据物质的多少来分割使用。秦统一后,将货币分为二等,据《史记·平准书》载:"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货币立法。  相似文献   

4.
王志荣 《收藏界》2011,(5):90-90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始货币逐步演进为铸币,即早期钱币。诸侯列国先后铸造钱币,各自为政,并不统一。列国钱币的形态、制式、名称、重量等等,各有特点,十分复杂,除了铸青铜钱币外,个别地区还使用贵金属称量货币,有些地区仍继续沿用原始货币,但主要流通货币是铜铸币。春秋战国青铜铸造的钱币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布币、刀币、圜钱、贝形钱四大类型。各大类型有多种多样的品种组成。战国中晚期(约公元前4~3世纪),  相似文献   

5.
黎凤歧 《收藏界》2010,(10):78-78
在我国的货币历史上,货币种类五光十色,千奇百怪。除了金、银、铜、铁、铅等不同材质的金属铸币及纸币、贝币、玉石币外,还有一些珍贵可爱的实物币,如:布币、皮币、瓷币、茶叶币、玳瑁币、小头钱、象牙钱等等。  相似文献   

6.
李学民 《收藏界》2013,(11):63-64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货币文化从四五千年的易物阶段开始,至商周时期出现了贝币,到先秦时期,我们国家已经形成了四大货币体系,分别为刀币、布币、圜币和鬼脸钱。享有“胶革鱼盐之利”的齐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交换也日益繁荣起来,  相似文献   

7.
戎畋松 《收藏》2013,(7):88-91
春秋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金属铸币在贸易活动中开始出现,并逐步取代广泛使用的贝币和各种实用货币。这一时期的铸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流通区域和货币体系。南方的楚地流行由贝币演变而来的蚁鼻钱;中原农耕地区开始使用由农具铲演变而来的布币;东北部渔猎地区则出现了由工具刀演变而来的刀币;再后来又出现了由纺轮或玉  相似文献   

8.
正三孔布是先秦货币中最为珍贵的品种,也是当今钱币界公认的古泉名珍之一。其形制圆首圆肩圆足,首部及两足各有一孔,故名。其面文均为纪地名,背文纪重量兼记数字,币值有大小二等,大者为"两",小者为"十二朱"。目前所知,各谱录所载和面世的不同地名者已达40余品,对于三孔布的研究考订,专家学者主要是从其所属国别、铸行年代、币文释读、地名考证等几个方面进行,除个别品种尚存争议外,大多  相似文献   

9.
正辽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有着近2300年的建城史。从战国到清前期,辽阳一直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这一地区的经济中心。这里的手工业、商业、采矿业十分发达,因此,在这一地区出现了各个朝代数量众多的金属货币。战国时期货币先秦四大货币体系,以贝币、布币、刀币、圜钱为代表。北方地区主要通行布币和刀币。燕昭王时派大将秦开击败东胡,又追击箕氏朝鲜至鸭绿江畔,据有辽东之地。然后,燕昭  相似文献   

10.
戒畋松 《收藏》2006,(7):76-77
金饼 黄金自古以来就是财富的免征,具有天生的货币职能,早在先秦时期楚金牌就是最早的黄金货币,交易时可根据物品价值的多少来分割使用。秦统一中国后,将货币分为三等,据《史记·平准书》载:“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镒是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20两(一说24两)。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货币立法。  相似文献   

11.
叶伟奇 《收藏》2009,(10):144-145
红色货币是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发行的各种货币的统称。根据发行时间的先后,钱币收藏界一般认为红色货币可以分为“苏维埃币”“抗币”和“区币”三种类型。“苏维埃币”发行于第一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12.
空首布欣赏     
周少华 《收藏界》2012,(8):74-77
"耕田农具去复还,九代古都出最全。城邑干支多奇字,勿当抱布贸丝钱"。这是邱思达先生有关布币的诗作,贝币、布币、刀币、圜钱,被称为我国先秦时期的四大钱币体系。布币,又名铲币,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币的一种,是模仿古代一种农具铲而来。布币的种类很  相似文献   

13.
田文 《收藏》2013,(4):101-111
先秦货币的收藏和研究由来已久,早在宋代就被逐渐纳入金石学范畴,洪遵《泉志》最早提出观点:"余谓春秋之时,下迨战国以铸泉立币,各擅其利。"其论断可谓严谨审慎。洎至清代,受乾嘉学派影响,金石学再度兴起,并分化出对历史货币的专项考订注疏,由此成就了一批有影响的著作。除梁诗正等奉敕纂辑的《钦定钱录》外,尚有初尚龄《吉金所见录》,冯云鹏、冯云鹓《金石索》,李佐贤《占泉汇》等著录,将先秦时期繁多的贝币、布币、刀币、圜钱等加以校勘分类,鉴别考释水准很高,成为泉学之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4.
田文 《收藏》2013,(7):101-111
先秦货币的收藏和研究由来已久,早在宋代就被逐渐纳入金石学范畴,洪遵《泉志》最早提出观点:"余谓春秋之时,下迨战国以铸泉立币,各擅其利。"其论断可谓严谨审慎。洎至清代,受乾嘉学派影响,金石学再度兴起,并分化出对历史货币的专项考订注疏,由此成就了一批有影响的著作。除梁诗正等奉敕纂辑的《钦定钱录》外,尚有初尚龄《吉金所见录》,冯云鹏、冯云鹓《金石索》,李佐贤《占泉汇》等著录,将先秦时期繁多的贝币、布币、刀币、圜钱等加以校勘分类,鉴别考释水准很高,成为泉学之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5.
张海军 《收藏》2009,(1):132-133
春秋战国时期,流通于黄河中下游以北的燕地和太行山东麓的戎狄等少数民族文化区内的尖首刀,是先秦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直接演变递嬗于削刀,故其形体大小曲直不一,面背上下铭文无定。  相似文献   

16.
刘军 《收藏》2007,(10):55-61
山西古代贷币,从产生到发展,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尤其是先秦时期的货币,时代脉络清晰,流通地域广大,品类十分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中国古代货币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轨迹,为我们研究古代的社会经济以及冶金、铸造、文字提供了宝贵资料。现仅就考古发现和传世的实物资料,按时代顺序对山西古代货币作一个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7.
袁水清 《收藏》2007,(8):136-137
最早的统一流通货币——秦半两 半两钱在战国时期即已铸行于秦国。始铸于何时,迄今尚无定论,但与史载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年)初行钱一事或有关联。据近年考古资料,先秦半两大小错出,不尽重12铢(图11)。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统一货币,以黄金(金饼)为上币,单位“镒”(合20两);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20,(10)
正战国时期赵铸币,流通于三晋、两周地区。赵国在当时是战国七雄之一,商品经济较为发达,货币形制也比较复杂,且种类繁多,富于变化。纵观整个战国时期,赵国境内所流通行用的货币形态,大致上可分为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三孔布、刀币、圜钱等几大类别。在赵铸币中,地名为"蔺"字的货币,就有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小直刀、圜钱五种,其中小直刀与圜钱甚为少见,属珍稀品种。地名为"离石"的货币,在形制上亦可分为尖足布、圆足布、  相似文献   

19.
圁阳刀币     
《收藏》2020,(9)
正在先秦货币四大体系中,刀币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刀币分类中的"直刀系列",被泉界定为战国时期中山、赵国所铸行的流通货币。直刀旧称钝首刀,因首部呈弯弧形,亦称圆首刀。后经演变,首部渐成斜坡状,及至更为平直,故名直刀。从实物看,早期中山铸币刀柄正面为一条竖筋,赵铸币刀柄正面有两条竖筋,再到后来的圁阳刀则无竖筋线。  相似文献   

20.
叶耀中 《收藏》2001,(11):60-60
我从事金融工作30多年,酷爱收藏货币,职业和货币结下不解之缘,离休后,我在山西省太谷县孔祥熙宅园创办了个人钱币博物馆,展出的历史古钱币共1000多种,其中有春秋战国的特大型耸肩空首尖足币,大小“离石园足布”、“山阴釿布”,五代十国时期“天成元宝”,北宋铁母钱以及“银质政和通宝”、南宋“当十大宋通宝铁钱”、瘦金书“庆元通宝”背永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