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煮茶、焚香、插花、挂画"被称为"宋人四艺",是宋代文人追求雅致生活的"四般闲事"。"闲事"则需雅器,之于焚香一事,两宋时期瓷质香具多制作精美、追求品质,与宋代雅士们的品位相合。安徽襟江带淮,地处南北要冲,出土两宋瓷器中不乏精品佳作,本篇主要择选安博徽物院收藏的数件宋代陶瓷香具,分类赏鉴。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0,(9):28-28
汝窑是中国古瓷窑里颇具传奇色彩的窑口之一,因位于北宋时期的河南汝州而得名。在宋人史料中即有“汝窑为魁”的记载,明清文献中汝窑瓷器也多被视为宋代诸窑之首,  相似文献   

3.
中国瓷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东汉就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到唐代陶瓷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造已完全成熟,到宋代出现了官窑瓷器。著名的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瓷器存世量稀少,精美绝伦,弥足珍贵,代表了这一时期制瓷的最高水平。宋代官窑瓷器世上极其罕见,原因在于宋代官窑瓷器的私密性、非商品化生产等特点。明清时期的景德镇已是我国制瓷业的中心,此时也是我国制瓷  相似文献   

4.
禚振西 《收藏》2010,(7):32-38
耀州窑是中国北方青瓷的代表窑口,是今人所说宋代“八大窑系”之一。宋代记述瓷窑的古文献中对耀州窑多有记载,特别是王存《元丰九域志》及《宋史》中有“耀州,贡瓷器”的记载。但到了近代,耀州窑的辉煌历史和成就已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6,(21)
正将乐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自然条件优越,蕴藏丰富的瓷土和水源,为陶瓷生产和运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将乐窑位于将乐县境内,因地得名。该窑始见商周,兴于唐代,盛在两宋,明清窑火不断,延续至今。宋代将乐窑主要生产青瓷、青白瓷、酱釉瓷等品种,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与艺术特色。将乐窑融汇南北方制瓷工艺,博采众家之长,产品以娟秀造型和传神气韵享誉中外,体现出宋瓷不浮、不嚣、  相似文献   

6.
黄卫文 《收藏》2013,(11):52-59
在我国古陶瓷发展史上,江苏宜兴窑与广东石湾窑是两处以生产陶器而闻名的民间窑场。明清时期,这两处窑场在生产紫砂陶和石湾陶器之外,还都烧制过一种以陶泥为胎、器表施釉的釉陶,由于这类釉陶中某些产品的釉色特点与钧窑瓷器有相似之处,因此后人常称之为“宜钧”或“广钧”。这两种产品在当时不仅供民间使用,它们之中的某些精致之作更受到了明清两代皇家的赏识,成为宫廷内的陈设与珍藏,但存诮代宫廷的原始档案中,并无宜钧或广钧之称。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3,(10):74-77
旧时唐代陶瓷器的收藏,以唐三彩最为人称道;越窑与邢窑瓷器较常见,绞胎瓷器的数量较少;而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是长沙窑即铜官窑瓷器,这与它被发现的时间较晚,且又属一个地域性较强的窑场有着很大的关系。长沙窑——一个未见于文献著录的古代瓷器窑址,经过近年来多次的考古发掘,证明当时的长沙窑瓷器在烧制时已能在釉中和釉下成熟地运用包括铜红色在内的各种颜色。这一工艺开创了中国釉下和釉中彩的先河,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近年来有人提出四川的邛窑瓷器在铜红色的运用上要早于长沙窑,但邛窑瓷器的地域性更强,  相似文献   

8.
《收藏界》2007,(10)
关氏所藏宋代陶瓷本书中收录宋、辽、金及西夏各时期的瓷器,并附以五代及元代的器物共205件,以阐明宋代陶瓷艺术上承下接的历史进程。瓷器按窑场分类,再按年序排列,以便读者能对各窑场的历史沿革及纹饰的演变得以了解。著录的瓷器除注明规格尺寸、窑口、年代外,对器物外观特征亦有详细描  相似文献   

9.
雨岚 《收藏界》2012,(5):62-66
白瓷是宋代景德镇窑烧制成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并风靡国内外,至南宋时形成了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南方青白瓷系,除景德镇外,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广两等地都何烧青白釉瓷器的窑场。那么,这个庞大的窑系究竟有多大,包含哪些窑门呢?为方便喜爱青白瓷的藏友收藏研究,现将各地烧造青白釉瓷器的窑场资料加以整理,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0.
在四川成都和重庆的古玩市场,有时会见到一些壶、瓶、盏、炉等造型的绿釉和黄釉瓷器。因为绿釉的表面常泛出银白色,所以有的古陶瓷爱好者认为它们是汉代绿釉陶器,有的虽然能从造型上看出它们属于宋代器物,但是对于它们的窑口却一无所知。其实这类绿釉和黄釉瓷器是宋代四川广元窑产品。根据窑址发掘与调查材料,以及我个人所见的实物标本,本文拟对宋代四川广元窑的绿釉和黄釉瓷器进行简单介绍,以期有关古陶瓷研究者能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1.
赵亚利 《收藏界》2013,(8):46-53
耀州窑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这里在古代曾经水源丰富,原料和燃料充足,又位于京畿之地,具备了建窑烧瓷的有利条件,耀州窑因此而创烧和发展。该窑创烧于唐代,成熟于五代,鼎盛于宋代,金代续烧,金末元初迁至距铜川东南约15公里的陈炉镇开始烧造。明清时期陈炉镇不仅成为铜川地区的瓷业中心,而且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陶瓷窑场,其中白地黑花瓷在陈炉窑众多瓷器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20,(6)
正今人爱花赏花,宋人更甚。宋代经济繁荣,人们生活状态悠闲惬意,爱花风气为历朝历代之最。赏花不但在以宫廷为首的上层社会中成为风雅之事,而且与宋代文人生活极为密切。欧阳修有《示谢道人种花诗》:"深红浅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赏,莫教一日不花开",诗中道出宋人对花的态度。上导则下行,花事也普及于一般市井,演变为司空见惯的生活闲事。吴自牧的《梦粱录》卷十六"茶肆"有"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句,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中描绘北宋百姓赏花"时节相次,各有观赏"。  相似文献   

13.
4月8日发行的1999-3《中国陶瓷——钧窑瓷器》邮票,是我国第6套陶瓷系列邮票。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也可以说,宋代是“瓷的时代”,瓷窑遍布全国,北有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及磁州窑,南有景德镇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  相似文献   

14.
钱志坚 《收藏》2013,(1):112-123
2012年4月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以2.786亿港币成交的宋代汝窑天青釉葵花形笔洗,激发了国内藏家们对宋瓷的好奇和渴望。正如不少业内人士指出的:宋瓷的艺术和市场价值在国内因为种种的原因长期以来被严重低估了。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我认为多数藏家对明清瓷器——尤其是乾隆朝前后的宫廷瓷器的偏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陡然富裕起来的藏家们对于代表皇家富贵和奢华文化的向往。在一个大众文化被娱乐化了的清宫文化所淹没了的当今时代,收藏家们的趣味也难免会受到时代氛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沈华友 《收藏界》2016,(4):73-74
宋瓷追求的是一种生活品味,一茶、一盏、一香器无不精巧玲珑,釉色、造型无不叹为观止,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审美观,就是当代艺术大师也望其项背。宋人其实是用最简单的方、圆、素、朴、拙来表现质感和单纯。烧一件单色釉瓷器,用最简单的造型,最常见的青色来表现其美。其作品胜过当今极简主义大师的佳作,"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就是宋人的至美追求。他们的艺术创意完全摆脱了唐耀眼的花花绿绿和绚丽多彩的热烈氛围,在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16,(9)
正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大繁荣时期,各地区窑业兴旺,在釉色、造型及装饰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顶峰。而将青瓷之美发挥到极致的龙泉窑,在艺术气质和美学品质上,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审美追求。尤其在南宋时期,龙泉窑釉质莹润如玉,造型简约典雅,达到了青瓷艺术的巅峰。除了盘碗壶等大量实用器物外,还出现了觚、琮、尊、觯、簋、鬲等一大批独特的仿商周青铜礼器的瓷器,散发着深沉、凝重、高雅的品质之美。  相似文献   

17.
杜文 《收藏》2014,(21):52-61
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重要的民窑体系,除了以往的磁州窑系概念外,学界也使用“磁州窑类型”这一称呼,统称具有磁州窑产品特征的其他窑场。在陕西的馆藏文物和出土文物中,有不少带有磁州窑风格的产品,这些产品的时代从宋至明清。在金元明时期,除了异省输入以外,也有本地烧制的产品,主要包括白地黑花瓷器、单色釉剔刻瓷器、低温三彩等。本文主要对陕西考古出土及馆藏的磁州窑系瓷器进行分类整理,并对部分磁州窑系陶瓷藏品源自山西窑口的推论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王晓海 《垂钓》2010,(10):83-83
宋代是我国瓷器艺术飞速发展的一个高峰。过去谈论宋瓷,往往以“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窑来概括。其实宋代的瓷器也有官窑、民窑、南北地区之分。官窑瓷器精美绝伦,不计成本。民窑瓷器,不拘束缚,看重实用。  相似文献   

19.
柴菲 《收藏》2007,(3):167-167
耀州窑创烧于唐代,中心窑场黄堡窑址临近唐代都城长安,经历五代,北宋、金、元,到明代终结,共有800多年烧制瓷器的历史。《中国陶瓷史》一书高度评价了耀州窑的艺术成就,将其列为中国六大窑系之一,并确认耀州窑为宋代北方青瓷的代表。  相似文献   

20.
韩涧明 《收藏》2020,(1):2-2
触目菩提黄龙宗在历史上曾"横被天下",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宋时文人都与其深有渊源。我们说宋文化的趣味,其实与禅宗思想的融入关系重大。此时的禅宗,主张禅的生活化—生活即禅,日用为道。藉此,宋代文人的生活趣味就大不相同了。这是一种今人看来极具美感的体悟与修行,禅家称之为触目菩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