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陈锐 《收藏》2016,(1):64-71
过去用"南青北白"来形容我国唐代烧瓷格局,如今用"南青北白中间彩"来概括唐代制瓷格局,烧造彩瓷的湖南长沙窑、四川邛崃窑、河南鲁山窑等都位于我国中部。这一新的提法是对长沙窑等彩瓷窑口的肯定和认可,它们引领了我国陶瓷步入彩瓷时代。以彩瓷之长而称道的长沙窑迅速崛起于中唐,窑火持续烧造200年,产品物美价廉(图1),销往海内外...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8,(12)
正长沙窑是我国唐代一个著名的古瓷窑,上溯初唐,中后渐盛,晚唐鼎峰,五代衰落。窑址位于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和石渚湖两个地区,依山临江,交通方便。唐代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陶瓷制作也上升到一个更高水平,出现了以南方越窑青瓷、北方邢窑白瓷为代表的两大特色,号称"南青北白"。而地处当时丘陵腹地、经济相对落后的湖南燃起冲天窑火,横空出世了精美的彩瓷——长沙窑。长沙窑为何能与唐代名品"越青"和"邢白"媲美?长沙窑的技工们创造性地在青釉下加绘彩色花纹,冲突了单色釉一统天下的局面,走出了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形成了"南青北白  相似文献   

3.
正铜官,地属潭州(今属长沙)境内,扼湘江之咽,临石渚之秀,依山临江,盛产瓷土,千年窑火不熄。长沙窑的兴起,改变了唐代南青北白的制瓷格局,架构起青、白、彩瓷三足鼎立之势,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彩瓷时代。盛极一时的唐朝,各类越洋贸易频繁,各式商船往来于此。9世纪20年代,长沙窑发展达到鼎盛,成为了世界的制瓷工厂,产品不仅在内陆备受追捧,而且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  相似文献   

4.
陈硕 《收藏》2016,(10):172-181
2016年7月23日,“诗意的彩瓷——长沙窑瓷器艺术展”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开幕,这是长沙窑首次全面赴京展示。  相似文献   

5.
长沙窑瓷器2021年6月首秀"国家名片",《集邮博览》2021年第6期刊登了几篇介绍长沙窑的文章,这些文章叙述翔实,知识丰富,有助于读者对长沙窑瓷器的了解。其中《人间彩瓷今何在长沙窑口觅芳踪》一文说:"到后来元青花工艺成熟,景德镇将釉下彩瓷发展到新的高度,创造了久负盛名的青花瓷器",这个说法值得商榷,"创造"一词不属实。  相似文献   

6.
王志军 《收藏》2013,(9):130-132
邢窑是唐代著名瓷窑之一,与越窑共同开创了中国古代瓷器"南青北白"之先河,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尽管唐代茶圣陆羽认为"邢不如越",并且这种偏见一直影响到了今天,但我个人认为唐代邢窑瓷器精品丝毫不逊于当时的越窑瓷器。特别是唐代邢  相似文献   

7.
陈晓军 《收藏》2006,(2):57-58
唐代历时289年,在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工艺制造、东西方文化交流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发展,创造了辉煌的唐文化。长沙窑釉下彩瓷创烧于唐代“安史之乱”后,中晚唐发展到鼎盛时期。它的创烧是我国古陶瓷史上的一大创举,是百花齐放的古陶瓷园地中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7,(12)
正晚唐后,中国陶瓷生产开始突破"南青北白"格局,各地窑场互相借鉴、学习,寻求突破创新。至北宋,清雅风流的宋人对陶瓷艺术审美追求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除了五大名窑外,全国各地还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窑场,如生产青瓷的耀州窑、龙泉窑,生产影青瓷的景德镇窑,生产彩绘瓷的磁州窑,生产黑釉瓷的吉州窑、建窑等,形成了陶瓷艺术发展史上"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局面。北宋时的扬州,从唐代"扬一益二"的国际大都会逐  相似文献   

9.
张海军 《收藏界》2014,(1):63-69
长沙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故又名铜官窑,是唐代南方规模巨大的青瓷窑场之一。长沙窑是在湘阴窑基础上烧造的,兴起年代有多种说法,其中以湖南省博物馆李建毛副馆长的提法较为恰当,他经过研究认为:“长沙窑兴起于八世纪末至九世纪初叶较为适当,这一时间与长沙窑瓷上的绝对纪年以及纪年墓中出土的长沙窑瓷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0.
王志军 《收藏》2013,(5):130-132
邢窑是唐代著名瓷窑之一,与越窑共同开创了中国古代瓷器"南青北白"之先河,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20,(7)
正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迥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这是唐代诗人李群玉咏诵长沙窑烧造盛景的诗,名为《石潴》。石潴即"石渚窑",其地属长沙望城,唐五代长沙窑遗址便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至石渚湖一带,因此,长沙窑又名"铜官窑"。长沙在"安史之乱"后成为北人南迁的重要地区,以致出现"两京衣冠尽投湘江"的盛况。也是在此时,位于湘江东岸一带的长沙窑逐渐兴起,于唐朝中晚期发展至顶峰。长沙窑虽延  相似文献   

12.
1998年,一群印尼人在苏门答腊群岛彭加岛附近海域采海参时无意间捡到了一些瓷碗。于是,一个被称为"黑石"号沉船的宝藏轰动了全世界。沉船上仅唐代长沙窑瓷器就有5万多件,占其全部出水瓷器的90%以上,这引起了古陶瓷界的极大关注,逐步形成了一个长沙窑学术热和收藏热。长沙窑古称石渚窑,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分布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13,(10):74-77
旧时唐代陶瓷器的收藏,以唐三彩最为人称道;越窑与邢窑瓷器较常见,绞胎瓷器的数量较少;而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是长沙窑即铜官窑瓷器,这与它被发现的时间较晚,且又属一个地域性较强的窑场有着很大的关系。长沙窑——一个未见于文献著录的古代瓷器窑址,经过近年来多次的考古发掘,证明当时的长沙窑瓷器在烧制时已能在釉中和釉下成熟地运用包括铜红色在内的各种颜色。这一工艺开创了中国釉下和釉中彩的先河,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近年来有人提出四川的邛窑瓷器在铜红色的运用上要早于长沙窑,但邛窑瓷器的地域性更强,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20,(7)
正唐代长沙窑是中晚唐时期兴起的外销性窑场,随着"黑石号"沉船打捞长沙窑瓷面世,长沙窑的产品外销属性日渐明晰。经过梳理资料,发现在唐都长安和陕南地区,仅有零星长沙窑瓷器出土,从而反向证实了长沙窑主要用于海外销售。另外、在近年长安区发掘的韩休墓(《五牛图》作者韩滉之父)胡人舞乐图壁画上,长沙窑瓷装饰上常见的波斯枣(椰枣)与胡人形象也有生动表现,显示了唐长沙窑使用的这些装饰素材在唐墓壁画也有表现。  相似文献   

15.
张海军 《收藏》2014,(1):39-43
长沙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故又名铜官窑,是唐代南方规模巨大的青瓷窑场之一。长沙窑是在湘阴窑基础上烧造的,兴起于8世纪末至9世纪初叶,衰落于五代初期。长沙窑产品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它的釉下彩装饰,其装饰内容包括书法、绘画等等。而除了这一点之外,其能够屹立于唐代“南青北白”陶瓷大环境中,还应归功于它的造型多样化,比如...  相似文献   

16.
于文荣 《收藏》2010,(2):54-55
长沙窑始烧于唐代中期,盛于晚唐,五代后逐步衰落,宋代基本停烧。从1956年发现至今,先后进行过5次正式调查与发掘。长沙窑以烧青瓷为主,也烧少量黑瓷与白瓷。瓷器装饰以青釉下褐、绿、红彩及印模贴花罩褐彩最具特色。特别是青釉下褐绿彩、褐红彩、红绿彩是中国瓷器彩釉装饰的首创,打破了中国瓷器传统上以单一的青、黑、白釉及刻、印花等装饰瓷器的做法,这是唐代长沙窑工对中国陶瓷工艺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20,(7)
唐代长沙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第一座名副其实的彩瓷窑,带有浓郁的大唐文化色彩,更记录着大量的唐代与外域文化交融的信息密码,这些当年大量输出海外的长沙窑瓷,犹如来自大唐的华丽之花,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华美绚丽的章节。本期《收藏》杂志精心组织,汇集大量相关资料、图片及相关最新成果,谱就"新编",通过专题方式呈现,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8.
李效伟 《收藏》2010,(2):59-61
长沙窑把中国陶瓷推入了彩瓷时代,在青瓷装饰艺术上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成为大唐模印贴花技艺集大成者。创作内容上的异国情调,使模印贴花成为长沙窑装饰艺术一大特色,但这块未开垦的处女地,一直未被系统、深入地研究过。在此笔者针对自己的藏品,谈谈关于长沙窑模印贴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9.
张海军 《收藏界》2014,(5):50-57
长沙窑是唐代著名陶瓷窑口,其窑址位于今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附近。长沙窑以烧造日用陶瓷为主,其产品不仅在国内有广泛的市场,而且通过“海上陶瓷之路”远销海外。虽然长沙窑不见于文献明确记载,但大量事实证明了其在我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长沙窑的产品以釉下彩和诗文题记装饰为世人所叹,  相似文献   

20.
张海军 《收藏界》2014,(9):68-75
长沙窑是一座商业性瓷窑,古称为石渚窑,因窑址在湖南长沙市以北30公里所辖的望城县铜官镇书堂乡瓦渣坪一带,又称铜官窑。解放后的历次考古发掘和调查显示,长沙窑的窑区除了瓦渣坪之外,谭家坡、陈家坪、廖家坝、胡家垅、蓝家坡、蓝岸嘴等都是遗址区域。长沙窑大致兴起于公元8世纪中后期,兴盛于中晚唐时期,而衰落于五代时期,其烧制时期仅150年左右,但其生产的产品器型之丰富,风格之多样却是当时任何一个窑口所罕见的,长沙窑的香具亦是如此。长沙窑香具上所展现的各种类型文化元素无不体现出了唐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根据对历次考古发掘和调查结果统计得知,长沙窑所生产的香具主要以香炉为主,兼有配套使用的瓷盒,其中香炉和瓷盒均可细分为多种样式,这在1996年出版的《长沙窑》一书中有详细记载,此书主要以1983年的考古发掘成果为基础,而笔者所在单位长沙市博物馆收藏的长沙窑瓷器同样也是以此次调查发掘为基础。根据对馆藏长沙窑香具统计得知,香炉共有27件,瓷盒及盒盖共计两百余件,现针对相关器物的具体造型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