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2):154-156
王选、黄昆院士获 2 0 0 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 2 0 0 2年 2月 1日在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宣读了《国务院关于 2 0 0 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主持了大会。会上 ,江泽民向荣获 2 0 0 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王选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黄昆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江泽民等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指出 :“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 ,“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 ,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 ,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 ,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这是 2 1世纪党和国家对高等学校提出的历史任务 ,也是高等学校科技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方向。大学集教育、科研和高新技术产业于一身 ,融知识的生产、传播和转移于一体 ,是企业创新活动的依托 ,是国民经济发…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6月1日上午在京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会见部分院士时强调,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而要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关键在人才,必须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年轻人才脱颖而出。希望两院院士和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创新精神,加快建立当代中国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增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江泽民主席指出,综观世界科学技…  相似文献   

4.
世界未来研究会第七届世界大会将于1987年10月28~31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市举行。大会由坎布里奇成人教育中心主办。大会的主题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由于新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学习机会一直在增多。对于“学习”的理解越来越深刻;终身教育的任务正在发生变化,人们对终身教育的认识也日益深化。人们面临的艰巨任务是,在本世纪最后一个十年期间在教育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这个基础出发,人们将创造出美好的二十一世纪。大会的议题将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可供选择的教育形式; 2.就业、终身教育以及变化着的社会特性; 3.新技术的利用; 4.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系统中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6月5日,中国科学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五次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江泽民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江泽民指出,在这世纪交替的重要历史时刻,如何推进我国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重大作用,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提供强大的推动力量,使我国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新的更大的发展,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江泽民强调,世界科学技术正在发生新的重大突破,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广阔前景。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动力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兴吾 《软科学》2000,14(4):9-12
20世纪 90年代 ,江泽民同志在对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宣传和贯彻落实中 ,进一步确立起“科学技术动力观”。江泽民同志指出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 ,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科学技术每一次重大突破 ,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 ,并且归根到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笔者认为 :江泽民同志的“科学技术动力观”是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确立起来的社会发展观 ,它全面、深刻地突出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第 1 6届世界计算机大会于 8月 2 1日上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大会并发表了讲话。本届大会为期 5天 ,主题为“2 0 0 0年后的信息科学与技术” ,集中探讨了信息技术在新世纪的发展脉络及其对社会的深刻影响 ,讨论的问题涉及芯片设计自动化、软件理论与应用、通信、信息与网络安全、智能信息处理、信号处理、现代教育中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企业管理中的信息技术等领域。大会设立了由国内外大学生参加的青年论坛和著名学者参加的先驱者论坛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主题为“因特网技术和商务应用”的第 1 6届世界…  相似文献   

8.
<正> 冷战结束和科技进步带给21世纪的将是一个以发达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全球经济竞争的新时期。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加速了科技政策的调整。 一是确立科学技术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在继1988年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后,邓小平又于1991年发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指示。江泽民明确提出要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又明确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同时,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政府首脑深刻认识科学技术在未来竞争中将发挥关键作用,加大科技投入,确保在21世纪的  相似文献   

9.
一、要充分发挥专利制度在激励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江泽民主席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精辟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对人类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江泽民主席在最近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又强调指出:为了加快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机制,并且再次强调指出:“所有成员都要保护知识产权”。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伟大民族。中国古代以四大发明为主的创新发明,曾使中国出现过持续千年的繁荣,并使中国在300年间一直雄居世界…  相似文献   

10.
汽车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和产物 ,它的出现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影响了社会的变革 ,所以被称为“改造世界的机器”。人类已顺利跨进 2 1世纪 ,自从 1 886年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 ,世界上已经累计生产了约 1 5亿辆汽车。据预测 ,2 0 1 0年全球的汽车产量将达到 750 0万辆 ,将更有力地影响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方方面面。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已经奔驰了百余年的汽车进入 2 1世纪后 ,其创新与变化总体来讲将体现在汽车的环保性、安全性、经济性和舒适性等几个主要方面。一、环保性当今世界 ,重视环境保护、谋求与大自…  相似文献   

11.
正9月17日,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习近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正在深刻影响世界发展格局,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科技产业界和社会各界的协同创新,促进各国开放合作,是让科技发展为人类社会进步发挥更大作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虽然人类在工业化时代(18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是前所未有的,但这一时期造成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也是前所未有的。理智的人类终于清醒过来:1992年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作为全人类共同的发展战略得到了确认。大会通过的纲领性文件《21世纪议程》中指出,地球所面临的严重危机之一就是不适当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导致环境恶化。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管理与人类环保运动的开展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定相伴而生。  相似文献   

13.
人类历史的车轮已悄然驶入了21世纪,站在世纪门坎,人类面临的是一幅世界发展的崭新图景: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网络化、虚拟化……所有这一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全面、深刻、迅速地影响和改变着世界和人类自身。适应这一新的现实,领导实践活动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领导风险也呈现出许多的新的特点。科学地探索和研究这些新的特点,对于新世纪的领导者实现卓越的领导将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主席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味紫技术引进,就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落实江泽民主席的指示,迎接21世纪的挑战,开展“创造力开发和群众性发明创造活动”是最好的选择。创造力开发的基本途径创造力是人类共有的心理特性。研究表明,创造力在正常人群中呈正态分布。即创造力极高的人和创造力极低的人均为少数,大多数人都具有中等水平的创造力。这是因为创速力是大脑活动的结果。除了先天性缺陷外,人出在债台二元…  相似文献   

15.
编辑部     
在6月1日开幕的中科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上,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对本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科技事件进行了回顾,认为改革开放使中国科技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科技事业将进入体制创新、结构优化和机制更新的新发展阶段,下世纪中叶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一百周年前后,中国将跨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路甬祥说,即将结束的20世纪是世界科学技术空前辉煌和人类科学思想与方  相似文献   

16.
科技进步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 世纪议程》指出:“海洋经济是支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在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危机的形势下,开发利用海洋已成为必由之路,因此许多沿海国家都加大了海洋开发的力度,世界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我国拥有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尤其是在充满竞争和挑战的21世纪,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企业的兴衰,无不取决于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及其创造性的开拓与应用,创新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力所在。社会需要创新,教育必须与之适应。在讨论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时候,在强调注重人才全面素质培养的同时,加强对人才的创新素质的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纪,科技的发展不仅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也为我们认识宏观、微观物质世界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所有这些都为迈进新世纪的青少年发挥想象力、创新能力,以及科幻创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源泉。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为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从中央到地方都引起了高度重视;曾在1998年2月生日,江泽民总书记就中科院<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报告作了重要批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1998年6月1日江泽民主席在接见中科院、中国了程院部分院士时;又强调指出"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小平同志曾从世界大局来看中国的发展问题时突出地讲、机会难得、人才难得;同时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战略口号,可预见,知识经济必将成为即将来临的21世纪的主导性经济形态,这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大.而目前知识经济在我国的理论界、企业界及各大专院校都引起了高度重视和探讨,尽管这样但它还是在我国处于启蒙、发展、舆论、宣传阶段,有很多问题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专家工作通讯》2001,(6):34-36,44
假如把刚刚逝去的20世纪定义为物理学世纪的话,我们身处的21世纪又当怎样来定义呢?当人类已经破译出生命的“魔术师”就是幽灵般的基因,而它的栽体就是DNA后,惊喜的断言生物学对整个人类价值观念的影响要比物理世界的作用更为深刻、奥妙,21世纪应该是生物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