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强 《成才之路》2013,(16):87-87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和基础,然而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很大问题。一、中等职业学校中数学教学的现状与问题(1)学生方面。中职学校的生源大部分在初中是理科较差的学生,有些学生连初中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都没有学会,随着数学内容逐渐加深,学不会的内容越来越多。更有不少学生在进入中职学校的那一刻就认为可以不学数学。据调查发现,百分之七十多的学生不学数学是因为基础差,还有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没  相似文献   

2.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学习数学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客观规律的能力、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今后进一步深造打下一个良好的数学基础.但是目前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基础比较薄弱,且参差不齐,这种状况的延续,不仅直接影响数学的教学质量及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对专业课的学习,而且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和满足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试行)》明确指出:“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数学的思想、内容、方法和语言日益在科学技术、生产、生活中成为现代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数学通常被职高学生理解为抽象的学科,教学的内容较多.学生数学基础差,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毫无兴趣.数学课由于其内容抽象、逻辑性强和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要求比较高的特点,成为最难教学的课程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与普通高中的数学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其教学目的一是为了学生学习专业课打好应有的数学基础,二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的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课程,是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然而,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进行面临学生基础差、缺乏学习兴趣和教学方式普通高中化等问题,也就是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推进面临着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在方式和方法上的困难。本文就学生基础现状、教学方式进行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是一门必修的文化课程。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和能力偏弱,学习数学课程的总学时偏短,各种专业对数学的需求千差万别,学习者对数学学习的心理需求不高,致使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是目前最“难”教学的一门课程。针对目前中职数学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创意数学的课堂教学”,即根据数学课程的功能和教学现状“改造”课堂教学形成“教学创意”,是一件迫在眉睫之事。一、创意地设计教学过程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专业需求和学生需求分为多种层次,例如服务类(烹饪、宾馆、导游)、经济类(财会…  相似文献   

7.
职高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是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为职校生学好专业理论课、实践技能和谋职就业准备必需的数学知识和较强的抵触心理,这是职高生在数学学习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多下功夫,站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法服务学法的角度加以考虑,使学生产生对数学较好的认知态度和浓郁的学习情感。我认为职高数学的教学方法力求使学生认识到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材在普通中学教材基础上有所修改,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严密性、知识内容抽象,忽视了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学生难以接受:由于赶教学进度,教师教学时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状态及时调控.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改革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已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中学阶段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它和语文一道在课时设定中占据各门课程之首。然而,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效果等主客观现实对教师的教学带来了相当的难度。同时,中职学生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反映出许多问题:数学基础知识薄弱,概念模糊;各知识点相互孤立,不能建立应有的知识和经验连接,处于似懂非懂状态;  相似文献   

10.
转变认识观念,服务教学,服务学生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的培养目标一方面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提供必要的数学工具,使他们具有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和能力;另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的化素质。”  相似文献   

11.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数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  相似文献   

12.
许多初中的长旷生、辍学生和尚未完成学业的学生进人职业学校。这些“学习问题学生”不仅给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教育带来了巨大困难,同时也给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大量新的矛盾。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帮助“学习问题学生”克服学习团难。树立学习信心,从而完成学业,是中等职业学校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参加省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考入高等职业院校继续学习是中职毕业生一种颇有前途的选择。但是,中职学生数学基础、学习能力都比较差,而高职高考的要求比较高.因此数学备考必须从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出发,认真研究考试大纲,明确考试要求,狠抓数学基础知识的复习。逐步提高考生的数学能力和考试水平,以达到高职高考大纲的基本要求。下面结合我省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数学试题,谈一下备考策略。  相似文献   

14.
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重专业学习,重技能训练,轻视文化课基础知识的学习这一现象。特别是数学科,相当一部分职高学生在初中时数学基础就比较差,到职业学校以后,尽管数学职高课本和普高课本相比在难度上有所降低,但毕竟比初中的内容在难度和要求上要上一个台阶,学起来很困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师难教的问题,久而久之,形成中职数学“教师难教愁教,学生难学厌学”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我在近20年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农村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概括而言,主要表现为:一是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问题,二是数学基础和数学学习品质问题。根据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和教师的教学实践,本人以为,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应从课堂教学入手,着力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推进学生数学素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教育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逐步向普及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对于只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说,生源整体文化基础水平呈下降趋势。更严重的问题是,其中不少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基本的自律和自检能力,给教学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近年来,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正在积极尝试进行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方法改革。  相似文献   

17.
张明久 《考试周刊》2014,(11):55-55
<正>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对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是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当前中职数学教学中重点研究的课题。我多年从事中职数学教学工作,在这方面进行了长期有益的探索,现总结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以供参考,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注重学习动机的培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初中毕业被分流出来的群体,这一特殊群体有着鲜明特点:学习基础普遍偏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停留于小学或初中水平,极少在学习中获  相似文献   

18.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因此,中职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中职学生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基础学科中一门重要的课程。目前中职学校学生数学基础水平普遍薄弱,学习动力与兴趣普遍较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顺利的进行数学学科知识教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面临诸多问题的困扰。数学学习是一个连续且长期积累的过程,我们课题组通过与在校学生面对面的座谈,结合学生个体学习态度和认识,对此成因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说明了中专生在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特点,而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职校新生文化基础差、素质低的状况,给中职教育带来很大困难,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基础不牢,兴趣不高,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的现象.老师教得苦,学生学得差,导致恶性循环.只有通过教学内容改革,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改变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学生对数学厌学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