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我自幼学练太极拳,迄今已40余年。虽已年近花甲,然身尚轻,体尚健,显然得益于太极拳的长练不辍。抚今追昔,常怀对我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之情和对杨式太极拳师门的感激之心。近来,师门长辈嘱我追记往事,引我思绪纷纷,于是,记下了我与杨式太极拳一脉南结缘到列入师门的这段奇事。  相似文献   

2.
梅永顺 《武当》2008,(6):17-18
杨班侯一百零八式中平大架太极拳,系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之次子杨班侯创编流传下来的老拳架,是社会上鲜为人知、罕有人练的功夫架、技击架太极拳,与现在广泛流行的健身架太极拳在本质上,以及具体练法上完全不同。杨班侯一百零八式中平大架太极拳盘练难度大、运动量大、功效高,其拳亦可以慢练,也可以快练,非常适合青少年练功夫、练技击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严翰秀 《武当》2011,(8):27-28
对郑曼青宗师,过去我知道的并不多。随着大陆与台湾文化、太极拳交往的增多,我对郑曼青宗师的了解和认识逐渐深入。我深深地感到,在杨式太极拳的发展过程中,郑曼青老师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杨澄甫宗师的杰出弟子,也是中国太极拳界的杰出人物。现在纪念他,对杨式太极拳的继往开来,对中国的太极拳进一步走向世界很有现实意义。现在将郑曼青宗师对杨式太极拳的贡献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杨振铎(1926—)杨式太极拳主 要传人之一。河北水年人。杨澄甫之 三子。自幼随父习练杨氏家传太极拳 及刀、剑、推手等。1951年到山西。 多年来致力于杨式太极拳的推广与普 及工作。  相似文献   

5.
名家信箱     
本期出场名家:陈式太极拳名家冯志强,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北派少林拳名家秦庆丰,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贵州省安顺市徐继生同学来信:我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从6岁开始练武术的基本功,已练了两年,可是进步不大。请问,武术上要求的弹跳力和爆发力是怎么练习的?  相似文献   

6.
龚编辑信箱     
《中华武术》2005,(4):58-58
我有学习杨式太极拳,需要杨振铎老师演练的杨式太极刀VCD光盘,请问到哪里可以购买?  相似文献   

7.
蓝晟 《武当》2003,(7):30-30
进入21世纪之后,太极拳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撰文质疑社会上流行的太极拳,说“现在的太极拳只不过是太极操”、“是徒有其表的太极拳”等,他们还发出了“太极拳内功心法已经失传”,“寻四两拨千斤之杨式太极之真功夫,可谓难上加难。”确实,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太极拳,绝大多数是“太极操”,因此,许多人练了多年太极拳,连身体的基本健康都达不到,更谈不上延年益寿了。  相似文献   

8.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4,(3):45-47
本期出场名家:陈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散打名将陈超江西省大余新城中学钟荣鹏同学问: 我是一名中学生,初学杨式太极拳,很想得到名家的指导。我想向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老师请教几个问题。 1.杨式太极拳的练功程序和步骤是什么? 2.太极拳与中国古老的阴阳五行学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出了许多的流派,有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昊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5大派系,誉称为“五式太极拳”。现今人们主要是以陈式太极拳和杨式太极拳为主进行体育锻炼.为了让人们更好的学习掌握太极拳,通过对陈式太极拳与杨式太极拳他们两者的特点、作用、形成、内容的进行分析论述.以此让人们更好的练习太极拳,掌握太极拳之精髓。  相似文献   

10.
王嘉林 《武当》2014,(12):32-32
2014年9月25日,是杨式太极拳嫡传宗师傅钟文逝世二十周年的纪念日。傅钟文恩师曾任上海武术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上海太极拳社社长。傅钟文是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禄禅之孙杨澄甫的得意门生,深得杨式太极拳第三代宗师杨澄甫真传,对杨澄甫先师定型的杨式太极拳拳架的演绎,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是近代太极名家陈微明先生所称赞的"太极拳正宗"。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的功用可以发挥在养生和技击两个方面,这是人所熟知的。但在早期,杨式太极拳架就有养生架(又称练架、行功架)和技击架之分,人们就未必都知道了。据杨式太极拳名家汪永泉前辈讲,目前广为流传的太极拳就是以养生为目的的养生架,注重内功修练,培养内气。使内气和外形互相配合,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一般讲,单练这个套路是不能技击的,需要补充揉手技法及其他。  相似文献   

12.
马利军 《武当》2013,(1):51-52
一 我原籍在牡丹甲天下的中国九朝古都洛阳,自幼家庭清贫,身体虚弱,六七岁时经人推荐跟随恩师陈喜芳学习杨式太极拳。老师武德高尚,从不收学费;老师武艺高强,传授拳艺一丝不苟,教学严格,风雪无阻,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带出了一大批高水平学员,桃李满天下。我坚持练太极拳40年,不仅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3.
林俊岸 《武当》2015,(2):28-29
(接上期)二、杨式太极拳之风格与陈式太极拳完全不同,没有传承关系对太极拳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杨式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的拳架风格、练功内涵及功用技击完全不同,说杨式太极拳传自陈家沟,杨氏门人也都疑虑不解。于是有人便编造说,杨禄禅为了教授王府公子,故将刚猛之陈式太极拳改成轻绵绵的太极拳,此纯属主观臆测。杨禄禅在未去北京教拳时,其拳便被家乡百姓称为"绵拳",何来改拳之说。杨式府内派太极拳公之于世,其传言不攻自破。府内派十套拳,并无一套与陈氏  相似文献   

14.
陆智东 《武当》2010,(11):18-18
恢复高考后第三年,我考上了广西中医学院。当时学院里锻炼之风很盛,有打球的,有做操的,还有象征性长跑的,操场上还有很多打太极拳的老师和学兄。大二的时候,老师开始给我们教太极拳,从此我就和太极拳结下了不解之缘。简化太极拳满足不了我对太极拳的浓厚兴趣,就和几个同学到人民公园寻师学艺,并有缘得拜当时的广西自治区武协秘书长谭卫广老师为师,学习杨式太极拳。  相似文献   

15.
《中华武术》2006,(1):F0002-F0002
1948年出生,北京市人,祖籍河北。北京体育大学毕业,中国武术七段,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员,现任北京市武术协会委员,北京市西城区武协副主席。自幼随祖父崔毅士练习传统杨式太极拳。多次出访日本、美国等国传授太极拳。主要著作有《杨式太极拳体用图解》《传统杨式太极拳入门》《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程》《太极刀》《学练二十四式太极拳和三十二式太极剑》《杨式太极拳108式》《杨式太极剑》《杨式太极拳56式》《杨式太极拳拆招》等,并录制了太极拳光盘和录像带等教学片。  相似文献   

16.
梅永顺 《武当》2011,(9):13
杨班侯一百零八式中平大架太极拳的拳式名称,虽然与广泛流传的杨式太极拳拳式名称相同,但是拳式动作却是不尽相同或大同小异,这里介绍的"搂膝拗步"只是其中的一个拳式动作。在广泛流传的杨式太极拳套路中,搂膝拗步之拳式动作简单松柔,用意不用力,运行轨迹走的是正面方向。与之相比,我所习练的杨班侯一百零八式中平大架太极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杨式太极拳的发展、传承进行论述。杨式太极拳的发展经历了发展期与普及期,杨式太极拳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进行传承。研究希望能对杨式太极拳的传承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以期中国传统文化能借着太极拳这一载体发扬得更加广大。  相似文献   

18.
老六路是杨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杨健侯宗师教家里人练的一趟以内功练法为主的.一趟传统的太极内功拳,它完全按照拳道学总则——阴阳修炼。阴指内功神.意、气的修炼.阳指外形肢体运动。练太极拳应包括肢体运动与气势运动两项.人的内气是先天具有的.人们后天的劳动.取代了先天内气的使用.先天内气变成潜在的能量。由于先天内气长期未被调动利用.所以未能有效地增长壮大。现在杨式太极拳老六路  相似文献   

19.
1.要先练好一种流派的太极拳,再练其他。有公园的太极拳辅导站里,众多太极拳爱好者跟着辅导员听着音乐打太极拳,而且是一个套路接着一个套路地练,简化24式太极拳、48式太极拳、杨式竞赛套路、吴式竞赛套路、陈式竞赛套路、孙式竞赛套路、32式太极剑等等,整个练完也差不多一小时了,满头大汗。我个人认为这只仅仅达到了锻炼身体的要求,而要想练好太极拳是绝对不能这样的。虽然各种流派太极拳的拳理相通,但每个流派太极拳的特点不同,练习的方法也不一样。如果在没有系统地掌握好一种流派的太极拳之前,每天每个流派的太极拳不断重复地打下来,一定会打成四不像的。  相似文献   

20.
我想请教如下几个问题。1、演练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108式和85式,是不是越慢越好?打一套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应该用多长时间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