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最近国家教育部正式向社会公布了《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本次健康的调研覆盖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5个民族、1320余所学校,调研的人数为383216人。其中检测的项目涵盖了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以及健康状况4个方面的24项指标。目前,在我国青少年身体形态改善的同时,身体素质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本文特对引起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一般把全面身体素质归纳为:速度、弹跳、力量、柔韧、耐久力、协调。青少年在其身体迅速发育成长的过程中,不同的身体素质,有其不同发展的“黄金时节”,这是客观的生理现象,它不会以人们的意愿而改变。这个“黄金时节”我们叫它“敏  相似文献   

3.
优秀的400米跑运动员既要具备良好的速度和速度耐力,并且要有相当的协调放松能力和顽强的意志品质。一、注重全面身体素质训练根据青少年身体、心理发育规律,认真贯彻“选好苗子、打好基础、着眼未来、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业训指导思想。扎扎实实地抓好基本技术训练,在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基础上,着重发展青少年的速度、灵巧、弹跳力素质,以提高内脏功能和身体各支撑器官能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观察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参加2013年全运会"青少年组"女排集训的16支青少年女排队伍的运动员的部分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旨在找出其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的现状及其与运动成绩之间的规律,为我国青少年女排的选材和训练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女排已逐渐出现高大化的趋势,但身体素质仍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青少年女排各项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对运动成绩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各队间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一、“体育差生”的概念我认为“体育差生”应分五类:(1)身体素质差,运动能力差;(2)身体素质好,体质好,但接受能力差;(3)身体素质好,体质好,但课堂表现不积极;(4)身体素质好,运动能力强,表现积极但心理素质差,测试分数低;(5)不喜欢上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二、“体育差生”产生的原因1.先天性遗传。如身体过于矮小、肥胖等,产生自卑、自弃的想法。2.思想认识不够。认为自己本身素质差,再努力也比不上身体素  相似文献   

6.
一、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与方法:艺术体操是综合性的、全面影响身体的运动项目,对身体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因此应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才能适应项目发展的需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正是发展身体素质的最佳阶段,在训练过程中加大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比重。艺术体操需要全面的发展素质: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身体综合素质主要指运动员在完成专项技术竞技所需要的,肢体之间相互配合的灵敏度、协调能力、柔韧性与耐力等素质。目前部分运动员身体出现肥胖等亚健康现象,导致运动员在训练中表现出运动速度止步不前、动作技术变形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令人担忧,为此有关部门针对此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与运动员身体素质紧密联系的主要因素是体能训练。为此本文将以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为例,开展体能训练对其身体素质影响的深入研究,为提高青少年身体综合素质、提升网球运动员培训质量、改善青少年身体亚健康状态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青少年自行车训练的方法 一般身体训练作为训练的基本内容。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计划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和灵活性等素质,该阶段身体训练占的比重大。为了更好地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必须考虑青少年身体机能发展的规律,如违背这个规律,  相似文献   

9.
《中国学校体育》2020,(3):60-61
<正>"青少年健康体能教学与训练体系"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课题组研制、开发的以发展青少年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为目的,全面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训练体系。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更具有针对性,更"接地气",也为了进一步探索和发现青少年身体形态和身体姿态的有效途径,课题组特别梳理现阶段关于学生身体形态和身体姿态的研究进行综述。一、身体姿态概念的缘起身体姿态,又称体态(Body Posture)。从古至今,人们就有着对  相似文献   

10.
身体训练是以发展身体素质为目的的训练。身体素质可分为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一般身体素质的发展是专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基础,专项身体素质发展的水平决定专项运动水平的高低。在进行一般身体训练时,除应注意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外,还必须注意专项运动的特点,这样才能使运动员在一般身体素质发展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专项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1.
根据青少年的身体发育特征、运动能力,提出其一般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基本原则和训练方法,旨在使教练员在训练中遵循运动训练规律,达到提高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目的。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并根据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规律,结合篮球专项特点,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强化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不仅是家庭的需要,更是满足我国现代化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保障.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青少年学生的耐力、力量和速度明显降低,强化青少年身体素质势在必行.目前,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面临着家长过分注重青少年的安全问题、学校过分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相关法律制度缺失以及电子科技的发展等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越 《安徽体育科技》2016,(4):53-54,58
击剑运动需要运动员具备基本身体素质、技巧能力的同时,还要求运动员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对于青少年击剑运动员来说,身体素质是保障技术训练和对抗的前提,如果身体素质训练不佳,那么在比赛时的心理素质调节也会相对困难;同样,在心理素质调节不佳时,身体素质训练的效果也难以在比赛中完全的发挥出来。因此,青少年击剑运动员需要全面注意心理及身体素质的综合训练。也针对这两个方面的训练要求和特点,提出了青少年击剑运动员心理及身体训练的要点,希望能够帮助青少年运动员提高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4.
羽毛球虽然是一项无直接身体接触的项目,但其所展现的竞技性丝毫不弱,对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能力要求非常高.身体素质能力的强弱也决定了其现在乃至未来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因此我们说身体素质训练是整个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培养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对身体素质训练的概念、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方法以及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意义等做简单综述,旨在为在一线的羽毛球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意见.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运动员参加各种培养协调能力和提高综合身体素质的活动极为重要.10-15岁的青少年运动员,刚刚进入田径运动,需根据身体的综合特征进行全面发展.在这个起步阶段,上坡跑、楼梯跑、单足跳、沙地跑、障碍跑等,都是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综合身体素质水平的最佳练习,而且可帮助教练员发现运动员的薄弱点,如稳定性、基础身体力量、柔韧性等.  相似文献   

16.
身体素质是指人们在体育活动中,人体器官各系统表现出来的各种机能的能力,它是衡量体质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身体素质通常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和柔韧。为了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成世界体育强国,就必须提高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国家的希望,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的发育阶段,因此,国家对青少年的健康更为关注。1981年原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试行高等学校学生体质、健康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与实验等研究方法,在女子青少年铅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训练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对“身体训练水平与专项技术水平匹配发展理论”进行应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匹配发展理论”符合经济、实效训练原则;教练员较容易控制训练过程;选择练习手段的目的性明确;在全年运动负荷安排上突破了传统的框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学校体育》2020,(10):64-65
<正>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走、跑、跳、投、攀、爬等基本活动能力是生命运动的基础,随着运动能力的增强而逐渐丰富。身体素质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反映,是人体在运动时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是为了完成某项竞技比赛所具备的专项身体运动素质。本文以青少年田径短跨跳(远)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为例,阐述身体发育状态与运动训练程度的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运动选材是运动训练的前提重要条件,结合选材实践就青少年男子柔道运动员身体发育以及训练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探讨。运用文献资料法引述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发展方向,数理统计法分析安徽省男子柔道队15名集训队员在冬训前后的身体素质比较,对青少年男子柔道运动员选材方法进行研究。旨在系统、合理安排训练内容,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271名7~15岁花泳青少年运动员进行了31个指标的测试,分别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4个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年龄段花泳运动员身高、臂展、胸围均优于普通青少年;身体机能各指标也高于普通青少年人群,身体机能纵向发育规律基本和普通人群一致;一般身体素质中,上肢力量发展最快时期是9~10岁和13~14岁.中段力量是8、11岁;爆发力是8、11岁;灵敏协调性是8、12岁;柔韧性是10、11岁;专项素质测试结果显示13~15岁年龄段为花泳运动员有氧能力和无氧专项能力发展较快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