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系统工程.由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共同组成,三者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然而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下的家长对婴幼儿教育存在较多的盲点。如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过多干预孩子的生活和成长: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以致亲子关系淡化:缺乏教养子女的知识和技能:重养轻教,教育意识淡薄:家庭亲子游戏时间、空间少,等等。  相似文献   

2.
虑太多对孩子担心过多,如担心孩子课程跟不上、交上坏朋友、担心孩子晚归等。做太多替孩子承担过多的责任,如代孩子承担一切生活琐事,陪孩子写作业,替孩子做选择等。骂太多将生活和工作上的挫折转移到孩子身上,拿孩子当出气筒,造成亲子关系恶化。给太多给孩子太多物质补偿或口头赞美,造成孩子不知感恩或自我膨胀。压太多给孩子安排过多的学习任务,让孩子感到吃不消。玩太少孩子缺少有趣的休闲活动,缺少舒心的开怀大笑。坐太少亲子之间很少坐下来一起聊天、讨论,缺少温馨的共同回忆。知太少忽略现代资讯的吸收,对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了解甚少,缺…  相似文献   

3.
亲子关系是儿童最早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一种双向作用的人际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在行为方式等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良好的亲子互动对孩子心理发展影响极大。但是青春期的亲子关系目前已经发展成了困扰很多家庭的一个难题,怎么改善亲子关系,让青春期的家长和孩子和谐共处是作为一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主要结合心理教师开设亲子课程的经验,谈一谈亲子课程在改善亲子关系方面的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4.
亲子关系对于儿童的生理、心理、智力及人格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对孩子如过分的溺爱,家庭教育不当,将会使孩子带着不健康的心理和个性品质走向社会,这样的话,孩子将来不可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容易造成心理障碍、精神疾病等方面的问题。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搞好亲子关系,做好亲子游戏和沟通,是对孩子各种能力和良好习惯培养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亲子游戏是通过孩子和父母在一起做游戏,让孩子在关爱和愉快当中体验天伦之乐,使得孩子在体能、智能、情感等方面的得到良好发展,并且促进和谐的亲子关系.那么,在我从事的聋儿康复教育工作当中发现,由于孩子的失聪,父母对孩子宠爱有加,甚至溺爱自己孩子的家长不在少数,因为对孩子过渡放纵,孩子变得"不听话"、韧性、娇纵.孩子很难配合家长完成每天的训练,让家长非常焦急,孩子不配合训练,训练效果肯定不理想,那怎么办呢?为了解决家长的燃眉之急,我想方设法通过游戏去改善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在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当中,我尝试着让家长积极参与到训练中来.并让家长充分发挥她的热情和智慧,让家长和孩子之间逐步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可以在父母那儿也能感受游戏之乐,激发学习和游戏的兴趣,习惯成自然.象这样父母参与训练的方式也被称为亲子同训.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关注。当前家庭教育中最突出的就是亲子沟通问题,不良的亲子沟通导致亲子矛盾丛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结合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的实践,提出了亲子沟通中家长必须拥有“空杯心态”,即:放下权威角色,放下消极标签,放下过高期待,尊重孩子,接纳孩子的现状。如此才能使亲子关系更融洽。  相似文献   

7.
父母对孩子的称呼,在教育孩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父母与孩子之间既是血缘关系,也是人际关系。人际交往讲究礼貌友好,平等相待,尊重人格,而称呼则是包含其中的一种表示形式。父母对孩子的称呼,反映着父母的观念、道德和修养,影响着父母的形象。所以在家教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称呼要讲究艺术。礼貌得体的称呼,可以激励孩子的情绪,增强孩子的自信,沟通亲子感情,融洽亲子关系,进而增强对孩子的教育效果。日前,笔者就父母对孩子的称呼问题,在某中学召开了部分学生座谈会。请听孩子们的心声:初二的刘炳辉同学说:“小上学的…  相似文献   

8.
解析弱势群体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亲子关系存在着一些问题,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隐忧,由此出现了一系列连锁性不良反应.而这种现象在弱势群体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弱势群体亲子间互动的内容狭窄、方式简单,互动频率偏低,还有就是因价值取向偏离而引起的特定期望值过高及亲子地位的对立.这些问题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本文仅从社会学的视角来解析弱势群体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对我们促进弱势群体亲子互动,改善其亲子关系有所启发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亲子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业的重要因素。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父母有必要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本次研究选取某班3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展开亲子关系调查。最终发现,亲子关系的得分与亲子交流情况、亲子解决分歧方式、父母教育方式和说话口吻等因素存在显著性相关。因此提出父母应当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建立“朋友式”亲子关系、给予孩子信任和支持、父亲更多参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学生升入初中后,家长的心弦开始绷紧,对孩子往往投入过多的精力和关注,无形之中给孩子增加了很多心理压力,很多亲子之间的矛盾由此引发。比如,家长对孩子有诸多担心,想跟孩子讲讲或提出自己的要求,但是发觉孩子听不进自己的意见,或完全不  相似文献   

11.
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近年来对父母意识的研究又成为亲子关系的新课题。父母意识的结构与内涵、父母意识的层次、父性意识与母性意识等,对孩子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年轻的父母懂得了这些,易于拓展亲子交往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是构建和谐美好家庭的重要支撑。本文结合福州市一项家庭建设调研数据,从亲子亲合的视角分析亲子关系的现状及特点,指出福州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支持及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都有所欠缺,提出父母在亲子互动中的积极教养行为与主动建构;在亲子情感交流中的积极表达、理解接纳与温暖支持是实现亲子亲合的有效方法。建议大力提升家长特别是母亲的教养水平与情绪管理能力,才能有效促进亲子间的情感联结,从而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学生升人初中后,家长的心弦开始绷紧,对孩子往往投入过多的精力和关注,无形之中给孩子增加了很多心理压力,很多亲子之间的矛盾由此引发。比如,家长对孩子有诸多担心,想跟孩子讲讲或提出自己的要求,但是发觉孩子听不进自己的意见,或完全不愿与自己沟通等,这种情况让许多家长如坐针毡但又无可奈何。这些问题的出现,表明孩子和家长都需要学习沟通的策略。本节心理活动课,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亲子在游戏中体会换位思考,理解双方各自的希望与需要,探讨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沟通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妈妈说周末要过得开心,爸爸说周末要过得有意义,那就去参加亲子成长营吧!亲子关系:亲子同游,培养共同语言,加深亲子关系,给平日忙于工作的您与平日被疏忽的孩子留下一段温馨美好的回忆孩子未来:尽早接触省内最优质教育资源,开拓视野,树立人生理想,培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精神低价超值:入住两淮豪生五星级酒店(市值480元/晚)、豪华早餐、高档酒店用餐、旅游保险、门票等全包  相似文献   

15.
《中华家教》2020,(5):4-5
疫情当前,家长们会感到恐惧、紧张。在这段时期内,对孩子健康卫生习惯的养成、劳动意识与能力培养、自我学习与自我管理、亲子关系调节、积极心理建设、关心天下情怀以及妈妈的心理疏导等方面的问题备受关注。愿我们能与孩子共度这段特殊的亲子时光,相互温暖。  相似文献   

16.
《辅导员》2007,(5)
策划背景:很多父母过分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导致唠叨不断,亲子关系不够和谐。如何转变“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倾向?如何让父母与孩子和谐相处?学校以社团建设为依托,通过社团在孩子中的亲和力以及  相似文献   

17.
据调查数据显示,在有关亲子关系的测评指标中,亲子沟通得分显著较低,沟通状态不佳。文章在生态发展观的视角下,结合定量数据,一方面,论证亲子沟通作为微观系统的一份子对孩子积极心态的形成产生的必然影响,在此基础上说明亲子沟通在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具备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将父母亲学历作为宏观系统的影响因素来分析其对亲子沟通产生的影响,并希望以此引起大家对其它可能引起亲子沟通状况不佳因素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儿童早期智能的开发非常有益.然而,亲子之问的交流往往并不像父母想的那样简单,其中无法和谐相处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父母对孩子做了超『规范』的行为,比如偷看了孩子藏在抽屉里的日记等,一旦被孩子发现,对父母的不信任就会增加.  相似文献   

19.
梁翠霞 《教师》2015,(10):75-76
本文探讨了家长对小学低年级孩子实施“亲子阅读”有效性策略的问题,提出了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有效性策略:明确阅读目标,正确认识亲子阅读活动的性质和价值;有效指导正确的亲子阅读;培养小学低年级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践证明,家长对小学低年级孩子实施的“亲子阅读”有效性策略能提高家长对孩子亲子阅读指导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由于父亲、母亲参与孩子游戏的类型不同,父亲、母亲提供给孩子的情绪情感体验不同,父亲、母亲与孩子建立的亲子关系不同,父亲、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大小不同,在研究中发现父、母亲参与亲子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的自我发现,可以提高孩子玩游戏的兴趣,促进他们良好情感情绪体验,为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亲应该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孩子的养育,多与孩子接触,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