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战场,学生在学校获取的知识主要来自于课堂,可以说,课堂的优劣决定了一个学校成败的关键。文化因素是课堂的重要养分,离开了课堂文化,我们的历史教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为载体来塑造历史课堂的生本文化。  相似文献   

2.
塑造学校文化,发挥文化场力,是学校追求内涵发展、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研究型学校"文化塑造的实践研究中,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把学校建设成为展现师生生命价值的绿洲"的办学愿景,以营造探究型的课堂文化、培育创新型的活动文化、构建学习型的组织文化为路径,塑造"研究型学校"文化特色,取得了成果,彰显了效应。  相似文献   

3.
《太原大学学报》2021,(5):88-96
《乾隆英使觐见记》为1793年英国访华使团钦使马戛尔尼的访华日记,作为使团来华的见闻实录,该文本是此事件的核心文本,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该文本塑造了一个"诗意"的中国形象。但中国形象的"诗意性",不仅是历史文本中一种客观存在的虚构因素,而且具有能动性,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推动力量。正是由于这种文学性的存在,才使历史文本得以书写,并被接受而成为历史,并且潜移默化地塑造和改变着中国形象,乃至世界文化和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汲取传统文化营养,着力塑造"丽泽文化",打造学校特色。学校以校名标示学校文化特色,认真学习研究"丽泽文化"的发展历史,发掘"丽泽文化""君朋讲习"的核心理念;借助"两段式教学"等有效手段,促进"丽泽文化"传统的现代转换,将灌输式教学逐出课堂,提高学生读书、思考和质疑能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城市文化形象是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目标与内容。襄阳市把三国文化当作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撑,曾经隐居襄阳古隆中并促成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历史人物诸葛亮自然就成了塑造襄阳现代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应围绕"诸葛亮文化"展开襄阳文化战略规划建设;延伸"诸葛亮文化"而进行襄阳亮点的宣传;塑造"诸葛亮文化"而进行襄阳城市个性建设。襄阳要充分利用和发展诸葛亮形象的作用,就需要在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环境设计、公益广告设计诸多方面,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规划性的安排,便于在城市形象的宣传与塑造中,突显诸葛亮形象与襄阳城市形象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荔湾区芳村小学十分重视科技教育,学校在一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凸显出"重视科技、注重实效"的文化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芳村小学秉承了这一文化传统,在科技教育上又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使学校的办学方向定格为"弘扬传统美德、兼容中西文化、塑造崇真品格、奠基理想人生",即科技立校、科技树人,而"崇真尚美"是其精华所在.学校的发展过程就是探求"崇真尚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又不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使百年芳小可以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7.
段红云 《考试周刊》2013,(21):185-185
<正>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历史的积淀,同时是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特质的一种载体。校园文化是凸显学校的特色品牌,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目前,学校正打造"具有现代教育设施、先进教育理念、科学管理模式、一流教育质量的苏南名校",努力成为"一所执著追求绿色教育理想的历史文化名校"。作为教育第一线的班主任如何在班级工作中使班级文化与学校文化相得益彰,用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8.
赵其坤 《上海教育》2008,(23):36-36
每一个学校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都有丰富的文化积淀,这是一种重要的、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学校的成长取决于学校精神的塑造,而学校精神是学校主流文化、先进文化的反映,是学校价值观念的选择。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不在于建立健全各种文化形式本身,而在于文化建设所产生的影响和效能,在于努力提升学校文化力,真正使文化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巨大能源。  相似文献   

9.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发展历史、价值追求、精神面貌、特色灵魂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关系学校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校训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文字标识的形式凝练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呈现一所学校的文化精髓。校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特有的"精气神",塑造中小学生良好品格,培养良好行为。1.校训价值定位:凝练办学理念,明确育人目标《辞海》中对校训的解释是:"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定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校训,其目的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广东精神"是广东人民历史沉淀形成的重要精神财富。作为一种区域文化,它是地方高职学生生活学习的文化背景,也是他们德育认知的载体、情感认同的依托、行为塑造的关键。新时期"广东精神"融入高职德育是实现"幸福广东"愿景的需要,也是彰显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对当前广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追溯"校训"概念的来龙去脉,梳理其产生的由来、释义、流变、特征、作用,正确看待和慎重拟制"校训",并一以贯之落实,对于学校文化建设、学校精神凝练、教育品牌塑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要切实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效果,必须大力开发与利用学校内外各类隐性教学资源,实现历史的"生活化"与生活的"历史化"。这可以从校园活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操作:用仪式塑造学生,在休闲中引导学生;用文化熏陶学生,在实践中感染学生;让历史与现实对接,而不是逐渐淡去。  相似文献   

13.
<正>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金港红色教育馆是学校"崇真德育"课程基地的重要活动场所和互动平台,2018年由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投资建设,并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金港红色教育馆以中国革命发展为主线,以金港地区的革命代表人物和革命事迹为主体设立展区,分为"薪火""烽火""曙光""荣光"四个篇章,展现了在中国革命血火交融的历史进程中,在金港这片红色的热土上,革命先烈们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张家港市崇真中学所在的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镇,有着悠久历史与丰厚的人文传统,为学校课程的不断丰富提供了大量资源。除金港红色教育馆之外,学校还建有"三刘"文化陈列馆,呈现中国现代文化名人刘半农、刘  相似文献   

14.
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途径,学校民族文化教育旨在使学生个体形成稳定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初中阶段作为个体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塑造的关键期,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至关重要。作为初中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部分,"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其形式与实质却难以统一,这对学生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塑造有负面影响,其原因主要是学校教育培养目标失衡以及家庭、社区教育的缺失。因此学校教育须明确定位;引导家庭、社区积极开展民族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5.
<正>校训应该成为学校文化系统中的亮点。顾明远教授认为:"校训凝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从校风、学风中提炼出来,反映全体师生的志向和追求,指导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师生的言行。"这一理解集中概括了校训的内涵、范畴及作用。简言之,校训是学校的精神核心,以文化的形式呈现,教育性是其属性特点。以校训为核心,可以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形成优势,塑造学校精  相似文献   

16.
《教师》2014,(31):F0004-F0004
正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潮宗街小学创办于1948年,是一所坐落在历史文化名街——潮宗街上的老学校。学校把传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构建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在校本课程中引入"中华经典诵读""古诗鉴赏"等,成立了花鼓戏、韩语班、科技等兴趣活动小组。学校以"微笑面对学生,让教育充满幸福"为办学理念,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面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学生总数的79%的现状,学校开展"同  相似文献   

17.
让"文化"在学校发展中领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文化是学校内部一切教育力量、教育因素的集合.优质教育品牌内蕴着高品质的学校文化.高品质的学校文化正是学校发展的永恒动力.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中心小学以"培养现代城市人"为目标,精心打造学校文化,诠释学校文化价值,塑造学校文化精神,提升学校文化竞争力,使学校步入了新一轮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学校文化对于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学校文化执行力的大小。围绕学校文化执行,常常有一种很"文化"的提法,叫做"文而化之",即:或以感化的活动,或以强调学校文化的贯彻与培训来塑造和提升学校文化。这固然是"文化"本身落实的方法,但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19.
校训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文化传统、历史积淀、价值追求和办学特色,是学校育人理念的凝结和升华。校训最能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它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学校的整体价值取向。通过对北京市154所小学校训进行归纳,分析其句式、用词现状,重点根据主题关键词和内涵文本归类为道德养成型、求知育智型、呵护健康型、文化育美型、信念愿景型五类,从而探讨其导向指引、激励促进、情感陶冶、价值塑造等独特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0.
<正>文化部孙家正部长说:"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悄然无声。"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软实力的充分体现,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它通过教育教学、师生管理和组织生活等表现出来。一所优秀的学校必须塑造有特色的优秀学校文化。在争创苏州市现代化学校的过程中,我校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和谐、创新"为主旨践行法制教育,建设具有"法治"特色的学校文化,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