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间小小的教室,是培养孩子好习惯与塑造品格的大天地。它们有待我们和孩子们在共同生活中慢慢地完成,而最终完成的就是我们生命本身。开学初我接任了新的班级,为了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减少陌生感,我以"猜名字"的游戏来介绍自己。一下子,班里的气氛活跃起来,竟有孩子主动围着我说:"老师,你真幽默,我喜欢和你做游戏。"我欣慰地感到与孩子们的见面"初战告捷"。当我还沉浸在喜悦中的时候,孩子们好玩好动的天性却使我初尝教育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正>一、背景分析"环境是第三位老师""要让儿童生活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这就需要老师树立正确的儿童发展理念和提高环境创设能力。班级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场所,怎样才能让班级环境体现教育意蕴,承载课程功能,起到涵养童心、引发互动,推动幼儿经历主题探索和获得游戏体验呢?漫长又快乐的暑假即将结束,孩子们又回到了熟悉的校园,从小班升入了中班,我们思考:创设怎样的环境让孩子们感受升班带来的自豪和喜悦呢?如何在班级环境有限的空间中进行无限  相似文献   

3.
<正>本学期,我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接手的班级是毕业班,走读与寄宿并存。与这么大的孩子们相处,我格外留意与他们的思想交流。为了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我特意安排了班队课时间,与他们讲述我在教师生涯中与学生发生的故事。孩子们听了,觉得老师的故事仿佛就发生在身边,这位老师离自己很近。本以为新学期新气象,有了好  相似文献   

4.
正学会用"推测"策略讲述"故事"是小说阅读关键能力之一。台湾作家许哲荣在《小说课——折磨读者的秘密》一书中指出"每篇好小说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个谜"。满子玲老师就是用"推测"策略向孩子们讲述了《恶梦枕头》这个"故事"。所谓"推测"策略指的是读者在阅读中根据文本的线索、自身的背景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对文本的情节发展、故事结局、人物命运、作者观点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非常喜欢《小马过河》这篇课文,也经常借用这个故事鼓励孩子们大胆下水尝试。今天的我,就是面临‘过'与‘不过'这两难抉择的小马。我曾经踟蹰犹豫,想过曲折迂回,但结果只能是从终点回到起点。"依然清晰地记得三年前赵璟校长接受任命时关于学校教学改革规划的述职场景。漳州市教育局领导把"赞许与担心"都挑明了,让她自己选择。面对这个可能劳而无功  相似文献   

6.
班级叙事研究: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级叙事,即讲有关班级德育的教育故事,它是班主任叙述班级德育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讲述班级德育故事,体悟班级管理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我一直认为,高深的理论体系、精深的理论水平,并不是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必需。作为千千万万从事着具体教育实践的班主任老师来说,源于真实教育生活的班级叙事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更具有实效性,也更有助于班主任的快速成长。所以,进行班级叙事研究,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胡燕  胡阳 《家教世界》2023,(3):45-46
<正>在“红军我知道”主题教育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很多红军叔叔的故事,对红军的事迹充满了好奇。因此在家园合作交流中,幼儿园也邀请了从部队退伍的爷爷、奶奶来园讲述红军的英勇故事。爷爷、奶奶亲身经历的部队生活,让孩子们对“军人”充满了敬仰与崇拜。寻着孩子们的好奇和兴趣,我们在班级投放了绘本《送鸡毛信的海娃》,并在孩子们自主阅读基础上进行了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8.
<正>《我的老师》是根据泰国真实故事改编,由泰国文教部门出资拍摄的一部教育主题的电影。故事发生在泰国某地的小村镇"三竹",七个染毒少年在躲避警察追赶的过程中,逃进校园,与影片主人公"老师"相遇。犹疑中老师支走了警察,追问事情的起因。面对老师的关怀和信任,七个少年打开心扉,向老师讲述了各自不同的生活境遇。故事就此展开。在吸毒贩毒日益蔓延的三竹小镇,人们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引领者和教育者,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从本期开始,本刊特约全国优秀班主任、石家庄市四十二中田丽霞老师开设"丽霞专栏",介绍班主任工作的原则与方法,分享班级管理实践的得与失,讲述生动感人的教育故事,体验做一名班主任的幸福!  相似文献   

10.
正"我觉得‘力'字横折弯钩的收笔与撇的起笔应该在一条垂直线上。""我觉得‘力'字撇的收笔与横折弯钩的收笔应该在一条水平线上。""我觉得‘力'字横折弯钩弯的部分应该与撇平行。""我觉得‘力'字撇的收笔应该超出横折弯钩的起笔。""‘力'字呈陀螺的形状。"……讲台前的屏幕上,赵老师展示出一个大大的"力"字,她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力"字有什么规律。孩子们不假思索,一个接一个站起来说出自己的观察,清脆的声音响彻会场。紧接着,赵老9币让学生打开写字教材开始描红,然后尝试写第一遍,写完后一个小男孩大胆地站起来展示他写的"力"字,并进行  相似文献   

11.
我的故事     
小时候,老师给我讲述过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曾千百回,在课堂、在操场、在梦里聆听着老师们给我们讲述的故事。儿时的我,总认为老师的心里有讲不完的故事,总是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成为一名老师,站在讲台上给孩子们讲述着许多许多……《老师的故事》永远烙在心灵的深处。  相似文献   

12.
我与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女教授讲坛"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女教授协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共同面向本科生开设的全校通识选修课程,由北京师范大学女教授协会副会长、教育学部郑新蓉教授,教育学部向蓓莉副教授、张莉莉副教授联合主持。讲坛旨在传承北京师范大学人文与治学精神,使学生得以借鉴跨学科视角与方法,培养鉴赏力、判断力和创造力。2012年以来,讲坛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学术造诣深厚,有较强影响力的女教授,讲述她们的成长故事、学术历程、人生智慧。通过这些杰出女性教授对学术和人生不懈奋斗、追求卓越的"亲身示范",传递给当代大学生一种学术精神和人生理想,启迪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讲坛广受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好评,本刊《人物》专栏将陆续刊登主讲教授的精彩讲座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杜甫的<绝句>诗中有画,画外有音,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孩子们在课堂上读得如痴如醉. "老师,我有个问题!"一声清脆的童音蓦地响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为什么杜甫诗中不用‘蓝天'.而用‘青天'?"一个学生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眼神中充满了挑战.其他同学也一下子抬起头,看着我.  相似文献   

14.
又送走一个班级,回顾孩子们过去一段时间的学习,耳畔仿佛回荡着金陵故事会上的欢声笑语。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开展"游学金陵"之旅,探索发现古城南京那些鲜为人知的有趣故事,自主阅读作家有关南京的名篇佳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用讲述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收获。孩子们喜欢讲述那些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神秘的民间传说,历史名人的趣闻故事。短短的一年,他们自主阅读了大量关于南京的故事、散文、诗词,阅读脚步已循着浅浅的故事开始向深度阅读南京的历史文化迈进,阅读生成了悦读,让人惊喜不已。悦读源自心声——听故事在去年开学的第一节阅读课上,孩子们开始商量阅读计划。他们七嘴八舌,想法各不相同,有的说学校推荐的七本书很多同学已经读过,有的希望自己的班级与众不同。阅微同学提议由同学们来讲故事,讲  相似文献   

15.
一个班级的运行和发展,就好比—部汽车一样,要经历“启动——挂档——定向——加油”四部曲。一、启动——班级管理运行的前奏驾驶汽车首先是启动预热,班级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美国一位幼儿园老师上的《人生第一课》:刚刚入园的美国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课。一位老师微笑着走上来,她的背后是整架的图书。“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孩子们答道。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个很浅显的童话。“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  相似文献   

16.
蔡美云 《现代语文》2005,(4):127-128
"蔡芸芝老师"是当代著名作家魏巍<我的老师>中的主人公,在作者笔下她是一位既热爱学生又懂得教育教学艺术真谛的"最使我难忘"的好老师,"我很‘依恋'她".课文中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7.
一位青年教师在讲<我的老师>一课时,安排了语言训练的内容.其中的一个问题是,本课第二自然段"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一句话中"狡猾"一词应如何理解.这时一位同学抢着回答道,"‘狡猾'就是‘鬼灵精'的意思."这个回答似乎并不"规范",却很通俗、很生动,用的是孩子们自己的话,说出了很多人可意会却不好言传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朱永新发起的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其中,儿童课程"毛虫与蝴蝶"阶梯阅读中介绍的读写绘阅读模式让我痴迷。原来,孩子们可以这样度过每一天;原来,老师也会那样的有成就感。于是,我和我的孩子们开始了新的阅读尝试―读写绘。  相似文献   

19.
'高瞻'理念下的教学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戴维·维卡特提出的,以幼儿的主动式学习为核心,让幼儿通过与外界互动,进而建构对真实概念的理解。它是由学习者引发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的项目课程就是依托'高瞻'教育理念来实施和开展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项目课程中的学习故事(以下简称'课程故事')是在真实的情景中完成的一种观察和记录,它能反映幼儿发展的持续性,交流幼儿学习的发展与过程。  相似文献   

20.
王安忆在复出后的第一部小说<叔叔的故事>中实现了她叙事策略的转型.叙述者以"叙述代言人"的身份讲述了叔叔自设与他设的神话被一一击碎的过程,在讲述"叔叔"故事的过程中也涉及到叙述者本身的故事,同时透漏了叙述者这代人的精神状态,使小说具有思想和叙事上的双重涵义.作者通过"非‘元小说'性"的双层的叙事文本演绎了叔叔的"信仰"和"我"的"游戏"背后共同的精神虚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