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宋代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其间词下的两处注脚,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沈亚丽 《学语文》2010,(3):17-18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学语文(以下简称“初中语文”)中收录李清照词三首,即《如梦令》(七年级上册)、《武陵春》、《醉花阴》(九年级上册),这三首词是易安居士的代表作,破收入中学语文教材无可争议。但细读课本,却发现版本和注释上均出现了一些较严重的问题。今不揣浅陋,就这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多首文质兼美的古诗词,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邃优美,不仅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小学生的性情。但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过于注重文字知识,习惯于填鸭、注入式的串讲,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本文以苏教版六年级《如梦令》为例,探究古诗词的有效教学。一、反复诵读,体会词的内涵教师板书课题后,引导说:我们今天来学习的《如梦令》,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写的词。  相似文献   

4.
诸益华 《考试周刊》2009,(14):64-65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上安排了一首李清照的词:《如梦令》。这首诗是以“如梦令”的词牌填的,词作者讲述了自己常常记起的一件事:她有一次在溪亭游玩,傍晚喝醉酒,驾着小船醉熏熏地回去,因为醉得历害都找不到回去的路了,一不小心把船划进了荷花的深处,于是赶紧想把船划出去,她使劲地划着船,把在岸滩上休息的一群水鸟惊动了,都飞了起来。  相似文献   

5.
我一直在尝试着教学资源的整合,进行着主题单元教学的探究,力求创设高效的课堂。拿到小学语文苏教版六(下)教材的第九课《词两首》时,我脑海中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把《如梦令》和《渔歌子》放在一起?能否把这两首词放在一起教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反复吟诵着这两首词,觉得《如梦令》的词眼应该是“醉”字,而《渔歌子》的词眼应该...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旧教材选编李清照词作三首,分别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和《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统编新教材保留《如梦令》,去掉另外两首,在八年级上册增加了《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样安排,编者自有一定指向。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思问悟教学方式,有助于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将八年级上册所选李清照的两首词《渔家傲》和《如梦令》整合为“李清照词二首品析”群文阅读课,探究初中语文思问悟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的早期名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形象地描绘了一幅酒醉晚归,惊飞鸥鹭的图画。词中亭台、小溪、流水、夕阳、藕花,诗情画意,跃然纸上。李清照的这首词,之所以能千百年来为人传颂,除了它内容新鲜,感情热烈,充满着青春的活力之外,它的另辟新径的写作技巧也是重要的原因。历来文人墨客,不是借酒消愁,就是借酒醉抒发其内心的哀怨。而李清照在这首《如梦令》中,却借酒醉写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在无锡听了特级教师吴建英执教的《如梦令》一课。吴老师的这节课首先引导学生由几首诗词的比较入手,感悟词的特点;然后在诵读并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扣住三个场景展开想象;接着又让学生品味用词之精妙;最后拓展有关词人生平的知识,感悟词之情韵。如此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让课堂中的师生都渐入佳境,不由沉醉。及至课毕,回想吴老师课堂中对李清照词的赞  相似文献   

10.
【背景说明】1.诵读内容:李清照《如梦令》、《点绛唇》、《醉花阴》、《一剪梅》和《声声慢》五首词。2.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3.学生课前已经通过书籍、网络对李清照的情况有了大致了解。【教学过程】一、走近词人师:生活中有本事的男人被称为英雄好汉,把有本事的女人称为——生:女中豪杰。师:你知道哪些女中豪杰呢?历史上的,...  相似文献   

11.
我一直在尝试着教学资源的整合,进行着主题单元教学的探究,力求创设高效的课堂。拿到小学语文苏教版六(下)教材的第九课《词两首》时,我脑海中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把《如梦令》和《渔歌子》放在一起?能否把这两首词放在一起教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反复吟诵着这两首词,觉得《如梦令》的词眼应该是"醉"字,而《渔歌子》的词眼应该是"归"字。意外地发现了这两首词中都有"归":"沉醉不知归路","斜风细雨不须归"。好个"归"  相似文献   

12.
正前不久,我有幸观摩了特级教师盛新凤的《如梦令》一课,感受颇多。一、课题引入,通读全词盛老师擅长课前热身,先由"词牌名"中的"词"字,巧妙导出"词"在这儿不是词语的意思,是指古代的一种文体。盛老师接着出示李清照的《如梦令》,让孩子比较这首词与以前学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从而让孩子明白: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每句字数不一定一样;词有词牌名,每一个词牌名都有固定的字数、句式和韵律。为了引领学生感知词的音韵,盛老师依学而教,据学而生。她先让学生个体试读全词,接着用一种独特的吟诵方式(时而击掌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中有一篇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教学这首词时,有一个学生提问:“试问卷帘人”中主人公到底问了侍女什么?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引起了各位同学广泛的争论。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的《醉花阴》与《声声慢》两首词入选新课标教材已经近十年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或两词并重,或一详一略,多是将两首词分开来独立鉴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将两首词放在一起比较鉴赏,并援引李清照的其他作品。  相似文献   

15.
<正>一、教学素材《咏鹅》原是初唐诗人骆宾王的一首五言古诗。作曲家阎勇将之改编为儿歌,受到喜爱。阎勇创作了大量古诗词歌曲,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苏轼词)、《月满西楼》(李清照词)、《如梦令》(李清照词)等。《咏鹅》是一首咏物诗,相传是骆宾王七岁时看到水中的鹅有感而发之作。骆宾王小时候家住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问他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的词善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描绘细腻心情。其语言风格明快自然,朴素清新流转如珠,充分体现词应“协6音律”、“别是一家”的创新主张。下面试比较赏析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  相似文献   

17.
人教社新版高一教材必修4第二单元同课选取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与《声声慢》,教学中如果精心组织学生比较阅读两首词,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8.
章通过分析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词的遣词造句、意境创造、生活感受的不同,揭示了词作品跟其他学作品一样与作的生活境遇有密切联系,也体现了词作高超的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19.
人教社新版高一教材必修4第二单元同课选取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与《声声慢》,教学中如果精心组织学生比较阅读两首词,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学情分析】对于李清照早期作品如《如梦令》《一剪梅》等,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并且也接触了相关抒发"愁绪"的作品,由此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体会李清照词的精妙。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的本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围绕着"愁"展开,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法熏染愁绪。这首词虽然比较低沉,但是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