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利 《百科知识》2021,(1):42-43
2004年,我国探月工程立项实施,确定了"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随着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收集并带回月球物质,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收官之战取得圆满成功.嫦娥五号的成功不是偶然,此前我国的探月任务五战五捷,硕果累累;嫦娥五号的成功也不意味着我们会停下探月的脚步,探月四期任务已然规划,嫦娥六号、七号、八号将继续踏上征程……  相似文献   

2.
为弘扬探月精神,进一步凝聚科技工作者力量,2月24日,北京老科学技术工作者总会特邀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作"承前启后的嫦娥五号"线上科普讲座. 九天揽月星河阔,十六春秋绕落回.作为我国探月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从世界探月发展史的进程出发,详细道出人类探索月球之缘由,探月工作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他还生动形象地讲述中国探月的16年,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中国在探月工程中取得了多个世界首次和全球第一的荣誉.最后,欧阳自远院士展望了我国探月工程和行星探测工程的未来,并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贡献!他指出,中国应该飞得更远!中国有能力飞得更远!  相似文献   

3.
正2020年11月24日凌晨,承载无数人希冀目光的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战略完美收官。中国成为第三个能从月球"挖土"的国家,这也是中国参与世界科技竞争的超强执行力的体现。探测月球,很多国家都在跃跃欲试。其中,英国研发的登月机器人充满了英国式的幽默,打破常规的登月机器人造型,没有轮子,只有腿,酷似蜘蛛。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相似文献   

4.
1.嫦娥五号,完美完成中国航天史上最复杂任务 2004年正式启动的嫦娥探月工程,计划通过"绕、落、回"三步走发展战略全方位研究月球.随着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T1试验器等任务的顺利实施,标志嫦娥工程成功完成环绕和着陆两大月球探索使命,并实现了人类首次软着陆和巡视月球背面的壮举.  相似文献   

5.
正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经过长达23天的探月之旅,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顺利"回家",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嫦娥飞天,举世瞩目。嫦娥五号以完美的表现惊艳全球,在中国探索太空的历史上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随着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往返距离近80万公里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任务正式开启。  相似文献   

6.
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近日圆满完成了月球着陆器的悬停避障及缓速下降试验.月球巡视器的综合测试及内、外场试验等各项验证性试验.技术方案得到验证.工程研制取得重大进展。探月工程二期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月球软着陆探测与月面巡视勘察.包括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任务。  相似文献   

7.
《科学中国人》2012,(2):62-63
嫦娥三号完成各项验证性试验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近日圆满完成了月球着陆器的悬停避障及缓速下降试验,月球巡视器的综合测试及内、外场试验等各项验证性试验,技术方案得到验证,工程研制取得重大进展。探月工程二期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月球软着陆探测与月面  相似文献   

8.
《发明与创新》2009,(10):47-48
2007年10月24日18:0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指挥控制大厅里的欧阳自远,显得分外地紧张和激动.因为此刻他梦想了半辈子的探月计划终于付诸实践--长征火箭搭载着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拔地而起,直奔月球!  相似文献   

9.
<正>2007年,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预定地点。它是继"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航天领域的第三大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的深空探测正式启动,成为全球第五个进行探月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12月2日凌晨,"嫦娥三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6日,成功实施近月制动进入环月轨道;10日,顺利进入月面着陆准备轨道;14日,安全实现月面软着陆;15日,成功实施着陆器、巡视器分离和两器互拍,获取了清晰图像,标志着"嫦娥三号"工程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月球并进行就位和巡视探测,实现了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中科院是我国实施探月工程的主要  相似文献   

11.
正12月17日,在中国科协主办的"探月梦中国梦"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嫦娥三号运载火箭系统副总设计师刘建忠、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张!和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苏彦回应了大众对我国探月工程后续任务和火星探测的关注。"嫦娥"的成功已表明探测火星的能力据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说,"嫦娥"一、二号成功后,我们就有探测火星的能力了。火星绕太阳转一圈是700多天,也就是两年时间,这期间火星与地球要交会一次,交会时它离地球最近,发射窗口最理想。我们正在研制的长征五号  相似文献   

12.
伊群 《今日科苑》2006,(6):29-30
前些时媒体报道,我国的探月航天工程进展顺利,“嫦娥一号”探月飞船的各项关键技术已获得突破性的进展,预计将在 2007年升空探月。报道说,“嫦娥一号”探测飞船将绕月飞行8-9天,完成几大科学任务: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 探测地月空间环境及月壤厚度; 还要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及分布特点等等。  相似文献   

13.
高博 《今日科苑》2007,(23):28-29
2007年10月24日,满载中国人探月梦想的嫦娥一号胜利升空。此前不久,日本发射了"月亮女神"进行月亮探测。其实,中日两国的探月科学目标非常相似:第一是探测月球的地形、地貌、立体图,第二是测量月球表面各种化学组成、矿物成分和岩石类型,第三是探测地月空间环境和月球空间环境。而就嫦娥一号与月亮女神的设计与任务来讲,它们又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4.
《金秋科苑》2011,(1):15-20
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揭开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序幕。通过轨道修正、月球面前空中"刹车"等,嫦娥二号一步步靠近月球,从距月面100公里的轨道突然探身至近月面15公里,给月面虹湾拍下了特写靓照。上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和前苏联展开了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竞赛,掀起了第一次月球探测高潮。1958年~1976年8月间,美国和前苏联成功发射了45个月球探测器。1969年7月,美国"阿  相似文献   

15.
陈永杰  魏刚 《今日科苑》2007,(19):62-64
2007年8月16日,国防科工委宣布,中国第一颗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的奔月路线已经确定。专家还表示,按照目前的设想,"嫦娥一号"的发射过程有可能进行全国实况转播,卫星拍回的月球照片也将公布。8月17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焦维新教授在他的家里,为记者详细解读了中国探月路线图。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5):I0004-I0004
【导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今天举行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中透露,计划于2017年左右发射的嫦娥五号,肩负着月球取样返回任务,将面临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月面采样、月面起飞、高速返回四大难点。  相似文献   

17.
嫦娥奔月——这个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美丽神话,随着2007年10月24日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奔月成功,美丽神话变为了现实。11月26日,"嫦娥一号"传回了第一幅清晰的月面图,标志着中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中国首次发射月球探测卫星,要说不紧张、没压力那是不真实的。这毕竟是中国人的千年梦想。"国防科工委宣布,2007年下半年将择机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后的一天下午,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在办公室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19.
<正>千百年来,嫦娥奔月的传说妇孺皆知;而今,嫦娥"三姑娘"真的驾到月宫,还带着一只能走会跑的"大兔子"。2013年12月2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月器发射升空。"嫦娥三号"的结构包括两个系统,一个是着陆器,另一个是巡视器即"玉兔号"月球车。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已成功软着陆月球虹湾地区,并于15日释放了"玉兔号"月球车,然后月球车在月面进行巡视考察,着陆器就地开展探测工作。我们人人都见过的大月亮,到底有什么值得科学家折腾的?接下来,我们的"玉兔"要进行怎样的月球大冒险?不妨让我们追随"玉兔"的脚步,跟它一起到月球上瞧瞧吧。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0月24日下午6时5分,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举世瞩目下成功发射,载着中国人千百年的梦想向月球飞去,11月5日11时37分,"嫦娥"完美入"宫",开始了我国的首次绕月飞行。这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个里程碑。在此之际,我们特邀国家级航天研究员尹怀勤先生撰写此文,以期能让广大读者对"嫦娥"有所了解,并感受她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