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多数科技馆为中小型馆,有相当数量的小型科技馆位于所在城市的传统景区内。此类小型科技馆多为景区原有建筑改造而成,既有交通便利、观众众多的优势,又受空间结构、运行经费、观众素质、员工能力等多项发展因素制约,无法有效发挥科技馆提供均等化公共科普服务的职能。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此类小型科技馆在选择展示内容、展示形式时应该有所特色。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科技馆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科技馆的科普事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条件。《科普法》的出台更为科技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然而,不能否认的是,目前国内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员,普遍没有受过科学传播和大众教育专业的专门培训,对科普展品的科学内涵缺乏深入的了解,很多科技馆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因科技馆专业人才缺乏导致科普展品雷同、方式单一等问题。科技馆事业的兴旺发展与科技馆人才队伍缺乏的矛盾,已经成为影响科技馆发展的瓶颈。科技馆经营与管理、展教功能的发挥、讲解辅导水平的提高、科普展览的设计、展品的研发与创新、科普活动的组织与宣传、观众市场的开拓等,都离不开人才。科技馆要发展创新,培养与科技馆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员工队伍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学会》2021,(7)
社会力量设立科技奖励是国家科技奖励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馆作为科学技术普及的重要载体,在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科技馆事业中,基金会设立科技馆发展奖是重视和发挥科普工作者主体作用的一种重要途径与手段。对于很多从事科技馆事业的人来说,荣誉是他们积极参与这项事业的动力之一,也是其孜孜不倦为科技馆发展的精神寄托。通过科技馆发展奖可以营造出一种社会氛围,让科技馆事业成为人们关注与喜爱的事业。该文阐述了科技馆发展奖工作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科技馆是一个国家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形象的体现和重要窗口,也是经济、科技、社会和综合国力的标志.我国国內科技类场馆很多,而且各地还在不断地兴建各类科技馆、博物馆.但近10年来,其在运行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受到诸多制约.本文列举了科技馆发展的现状问题,随后对科技馆当前及今后的管理运营和创新发展阐述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科技馆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馆事业获得了较快发展,但科技馆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建设规模不适合,性质不明确等。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科技馆发展中的对策,完善科技馆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冯璐 《科技风》2013,(16):25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的转变,科技馆的社会教育责任越来越重。在科普教育过程中,提高中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科技馆肩负的重要使命之一。详细论述了培养中小学生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性,从保持中小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中小学生创造欲,鼓励中小学生大胆质疑以及培养中小学生科学意识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科技馆培养中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科技馆展览教育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探索的新课题。科技馆作为公益性非正规的教育机构,在面向广大青少年开展科普教育的过程中,正确运用问题教学法,有利于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从科技馆展览教育的视角,对适于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几种典型活动类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科技馆的发展,科技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集科普、文化、娱乐、教育等为一体的公益性科普教育基地(机构),其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笔者从科技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入手,并结合了贵州科技馆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建设科技馆体系是新时代创新科普机制与渠道、强化相关科普设施、培养科普人才、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遂宁市科普工作逐有成效,科技馆体系雏形初现。在此基础上,遂宁市于2018年全面启动市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本文基于遂宁市现代科技馆体系的现状分析,探索影响遂宁市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地市级科技馆是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设施,是我国现代科技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地市级科技馆对推进地级城市文化发展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有重要意义。目前,总体缺口较大、区域分布不均、展教功能薄弱等三大问题,凸显了发展地市级科技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设和发展地市级科技馆需要国家政策引导,更需要地方科学规划管理。  相似文献   

11.
刘妍静 《科技风》2022,(12):145-14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家相关部门对全民科技素质的提升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科技馆在科技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确保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尤其是培养更多具有科学素养的优秀人才,加大了馆校结合的实践力度。基于此,文章首先对科技馆教育领域馆校结合的具体意义以及科技馆自身具备的教育优势进行了阐述,进而分析了现阶段馆校结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具体探究了科技馆教育领域馆校结合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普事业也越来越受重视,而科技馆是开展科普事业的重要载体,科技馆辅导员又是科技展品和观众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更是科技管理水平的直接体现。但当前仍有部分科技馆辅导员综合素质不高,影响了科技馆科普事业的发展。本文从加强辅导员理论知识学习、强化辅导员专业技能培训和培养辅导员紧急应变能力三个方面出发,探究提高科技馆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6,(11)
本文阐述了科技馆在未来不断发展中,对科学教育事业的投入也不断增长,社会各类人群对科学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科技馆事业不断向着现代化、产业化、大规模化方向持续发展,群众的参与从被动到积极主动变化。通过论述科技馆在当前形势下怎样更好发挥开展科普活动,满足不同受众逐渐增长的科学文化需求,特别是在校学生采取不一样的科普教育方式和方法,以及学习和借鉴外国科技馆的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科普教育方式,提出科技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新思路,科技馆在发展中的过程、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14.
科技馆文创是教育功能的创新延伸,对促进科技馆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科技馆如何提升文创产品营销能力,充分发挥最后一个展厅的独特功能,让公众把科技馆带回家,是科技馆文创发展过程中必须直面的问题。文章通过对科技馆文创销售现状进行分析,基于SICAS模型,提出科技馆文创产品营销策略,为科技馆文创产品开发和销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20,(5)
随着科学知识在人们生活中的不断普及与推广,国民越来越重视自身及下一代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而仅仅依靠传统的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方式远远满足不了大家对知识的渴求。在科学知识的传播进程中,科技馆扮演着重要的传播媒介的角色。而当前科技馆在面向青少年展览教育形式和内容上并没有重大创新的突破,这也是制约科技馆发展的一大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科技馆展教人员专业化发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君  项泉 《科技通报》2014,(3):239-244
通过我国科技馆展教人员的基本情况,与国外名馆的对比分析,以及对观众调查问卷的调研结果,剖析我国科技馆展教人员的现状;通过职业、专业与专业化发展相关理论,以及阐述展教人员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与意义,进行科技馆展教人员专业化发展的理论探讨;通过以观众流量变化而安排工作重点、积极组织国际化的专业培训、与高校联合培养高端科普人才等举措,来探索展教人员专业化发展的实践活动中的有益尝试及存在问题;最后得出应从政府方面、科技馆方面、以及展教人员个体发展等方面,寻求解决科技馆展教人员专业化发展关键问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杨美珍 《大众科技》2011,(5):212-213
科技馆软实力是科技馆特有的核心价值和内在品质,是科技馆谋求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效能最大化的关键能力.文章介绍了科技馆软实力的基本内涵,分析了科技馆软实力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论述如何提升科技馆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8.
陈蓉 《科协论坛》2015,(1):34-35
流动科技馆将科技馆送到科普资源匮乏的地区,使这些地区的人普遍享受到先进的科普公共服务,是我国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措施。为更好地发挥流动科技馆功能,建议在展出当地征集并培养一批优秀志愿者讲解员。探讨了志愿者讲解员的选拔和培养流程,并对志愿者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我国科技馆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功能,厘清了科技馆与科技类博物馆、科技馆与科技创新博览馆的区别,以及科技馆与人的科学兴趣的关联,分析了科技馆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究了科技馆建设的突破性路径,从理论层面深入理解、准确把握科技馆性质和发展方向,从实践层面积极探索如何高质量建设科技馆以更好地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科技馆如何进一步提高科技馆的教育质量?本文从科技馆要密切结合国家社会发展要求和社会公众需求去思考,来完善和提高科技馆功能;从密切科技与社会的关系、科技与生活的关系去思考,加强科技馆常设展览形式与内容创新;从密切配合学校教育改革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去思考,加强科技馆和学校联系与互动等三个方面就提高科技馆教育质量提出了探索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