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学会》2012,(9):3-11,24
<正>前言科技类社团是由科技工作者组成的,以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和普及为宗旨,具有公益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性等特征的社会团体,是依法登记的法人社团,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进一步培育和推动科技类社团的发展,积极引导科技类社团为我国  相似文献   

2.
<正>前言科技类社团属于社会团体的一种,具有群众性、社会性、非营利性、公益性和民主性等特征。同时,由于其成员构成的特殊性,在活动方式和社会作用方面又呈现出一系列独特的发展特征,构成了科技组织中相对于政府科技部门、企业科技部门的第三部门组织,是社会科技体制的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代表了社会科技体制的制度创新。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科技类社团作为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中关村科技类社会组织发育的现状,并通过案例说明了科技类社会组织在助力中关村自主创新方面发挥的具体功能。中关村科技类社会组织是社会力量促进创新的缩影,能够在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关村科技类社会组织发育,对我国由创新管理转向创新治理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4.
贾冰妮 《知识窗》2023,(12):78-80
文章分析高校科技类社团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以及高校科技类社团开展课后服务的价值,并从建立健全顶层设计、巩固强化过程实施、合力构建支持体系三个方面着手,提出基于劳动教育视域下高校科技类社团的课后服务路径,以期让高校科技类社团的育人功能得到更大发挥,为提高课后服务质量赋以新动能。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新时期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础和战略保障.基于对主要发达国家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发展演变过程的梳理和科技创新治理体系面临新形势的解构,从规律、需求、趋势和韧性、张力、活力、弹性五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构建的...  相似文献   

6.
《科协论坛》2014,(10):18-19
<正>一、泰安市科技社团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作用目前,泰安市科协所属科技类学会61个,涵盖理、工、农、医和其他综合学科五大领域,会员人数5万余人。高校科协6家,园区及企业科协120余家;较具规模、运转良好的农技协350余个,会员97 500余人。(一)在营造创新氛围上发挥酵母作用学术交流是推动原始创新的重要源头之一,具有交流学术信息、启迪创新思维、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作  相似文献   

7.
田万龙 《学会》2017,(10):33-35
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的重要举措,对于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推进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是科协贯彻落实中央群团工作,服务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局的具体举措。安徽省科协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省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主动作为,扎实推进,圆满完成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工作,形成了一些经验和模式。  相似文献   

8.
沈爱民 《学会》2012,(7):30-31
科技团体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协的重要组织基础。近几年来,中国科协建立了学会创新发展试点体系,强调学会要在我国社会转型阶段,借鉴国内外非营利组织的有益经验,回归社团本位,建立健全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团自身规律的体制和机制,按照社团活动模式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9.
赵宏伟  郗永勤 《学会》2010,(8):29-33
该文从科技类社团的挂靠体制入手,以科技类社团的结构特征、行为特征、功能特征三个指标作为分类标准,探索科技类社团的分类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探讨科技类社团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14年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工作座谈会以来,江苏省科协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顺应深化改革要求,将试点工作作为贯彻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的重大举措,作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作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现实路径,扎实有序推进学会承能工作取得预期成效。  相似文献   

11.
《学会》2015,(11)
<正>一、引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为科技类社团发展指明了方向。2014年,中国科协开展"引领地方学会能力提升项目",北京市科协开展"百强社团"创建活动,北京地质学会结合自身发展规划,全面争创第一批"百强社团",得到北京市科协资助立项,开展学会  相似文献   

12.
当前,系统失灵和转型失灵成为制约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重要因素,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为解决两类失灵问题、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供了应对思路。本文通过构建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与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分析框架,总结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的国际典型经验,剖析国内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首先,从理论上阐释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机理与路径。其次,总结美国战略需求导向和欧盟使命导向的科技创新治理布局与实践。最后,梳理制约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挑战,并提出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的基本思路。研究发现: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有助于解决制约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系统失灵和转型失灵问题。实践层面,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已经嵌入美国和欧盟重大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中,而我国需求导向的科技资源配置体系和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需求驱动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和保障机制尚不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尚不成熟成为制约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主要原因。为此,我国迫切需要统筹国家创新体系能力、效率和方向建设,建设和完善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刘晓勘  侯新毅 《学会》2007,(1):42-45
本文从非营利组织理论三个基本属性:非营利性、民间性、志愿公益性或互益性入手,对北京市科技类社团的发展对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了科技类社团发展所需要的外部环境;对现阶段科技类社团的发展提出了符合实际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学会是科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协工作的主要依靠对象,学会工作是科协的主体工作,要切实履行好新时代赋予科协组织的新使命,就必须充分发挥学会组织在人才、智力、资源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以深化学会改革为动力,通过为会员、为社会、为政府提供各类优质科技类服务产品,使学会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社会组织,成为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社会力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参与社会治理与科  相似文献   

15.
陈惠娟 《学会》2017,(2):44-46
<正>学会是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主阵地,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的主抓手,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的主力军,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主渠道。为了深入贯彻中央和江苏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切实增强学会在科协事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更好地团结凝聚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创新创业,必须加快推进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的改革。我们要找准切入  相似文献   

16.
正学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类公共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工作是科协的主体工作,学会秘书长的素质、能力和水平,对学会的健康发展和创新管理负有重要责任,起着关键作用,是学会工作中"关键少数"的"关键人物"。学会的发展正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对学会秘书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推进学会秘书长的职业化  相似文献   

17.
夏强 《学会》2014,(6):30-35
<正>近年来,北京市科协大力推进科技类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坚持党的工作体系与组织体系一起建、双加强,社团业务与党建工作一起抓、双促进的工作思路,积极创新实践,不断研究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已在各社会组织中建立党建工作小组82个,党总支、支部5个,初步建立了适应科技类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需要的运行机制,拓展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形式和途径,扩大了党在社会组织的影响力和党的工作覆盖面。  相似文献   

18.
<正>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厅字〔2015〕15号)精神,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大局,天津市科协充分发挥科技类社会组织优势,稳妥、有序地开展了所属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科协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的重要部署和具体举措。天津市科协作为联系全市广大科技工作  相似文献   

19.
李研  李哲 《科研管理》2015,36(11):124-130
本文提出了科技类社会组织的概念,研究了在我国发展科技类社会组织的思路。科技类社会组织的功能包括社会化创新网络载体,参与形成多元化科技评价体系,补充政府创新公共服务职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政社关系调整将推动我国科技类社会组织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我国新型科技类社会组织的"散点"已经出现,但大部分还处于自发状态,需要进行前瞻性的制度设计和引导。科技类社会组织发挥作用需要以"社会性"为前提,其建设需要充分依托已有的社会网络,运营则需要依靠多元化的资金渠道和政府的分类引导。  相似文献   

20.
《学会》2018,(11)
我国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的改革和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更加强化了学会等科技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它们应在推动科技进步、优化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本文从科技体制的角度考察学会的组织特性和功能特性,并对1985年以来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大文件进行了词频分析,说明在现有科技体制改革中对科技类社会组织的重视不够,建议应将科技类社会组织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主体之一,纳入科技体制改革的架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