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中益气汤载于李东垣《脾胃论》,是治疗气虚发热,疲倦乏力,食少腹胀,身热有汗的主方。有党参,黄芪,当归,白术,陈皮,升麻,甘草等,临床上,我们应用此方时,如果能灵活应用治疗妇科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叶天士治疗吐血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临证指南医案》吐血篇198个医案。运用Microsoft Excel 2003进行中药频数、性味归经统计,通过SPSS Modeler 14.1软件所提供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利用SPSS23.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98个医案,含161味中药。使用频数排名前四位中药的分别是茯苓、甘草、麦冬、人参。排名前三位的药性分别为寒、温、平,药味为甘、苦、辛。从归经上看,归肺经、肝经最多。按功效分类,使用频数排名前三位的药物为清热药、补气药、补阴药。根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最高的3组药分别为熟地-山药、五味子(100%),甘草-大枣、白芍(100%),甘草-大枣、人参(100%)。高频药物聚类分析成5类。结论:数据挖掘结果发现叶天士治疗吐血以清热补虚,固本治血为主,以补气药、补阴药居多,对当代医家在临床上治疗吐血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科苑 《金秋科苑》2013,(11):88-88
脸色腊黄很多时候是因为气血亏虚引起,气血双补的食物既可补气,又能补血。常用的食物有猪肉、猪肚、牛肉、鸡肉等,常与之相配伍的中药有党参、黄芪、当归、熟地等。气血双补的食物既可补气,又能补血。常用的食物有猪肉、猪肚、牛肉、鸡肉等,常与之相配伍的中药有党参、黄芪、当归、熟地等。药物调理需在中医指导下服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近现代名中医治疗皮肤瘙痒的用药规律.方法:以"瘁"和"瘙瘁"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近代名老中医经验集》《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收集方剂,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治疗皮肤瘙痒内服方共165首,证型35个,涉及171味中药,药物用药频次1352次.高频药物以生地、赤芍、甘草、金银花、连翘为主.药类以清热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及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肺、胃、脾、肾经为主.结论:近现代名中医治疗瘙痒以清热利湿,补气健脾的止瘁药物为主、以活血解毒祛风止瘁的药物为辅治疗皮肤瘙瘁,研究将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西藏某三甲医院2015—2019年中药饮片用药情况,为中药饮片的临床用药以及采购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的药品信息查询程序,统计分析2015—2019年中药饮片的类别、年用量、销售金额等。结果西藏某三甲医院2015—2019年年用量最大的是补虚类饮片,占比在26.05%~28.05%,其次是清热类、解表类、利水渗湿类、活血祛瘀类及理气类饮片,中药饮片年用量与销售金额逐年增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39%、9.54%;连续5年中,年用量均在前3位的中药饮片分别是茯苓、白芍和当归。结论西藏某三甲医院中药饮片的应用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治疗特色,同时也具有其高原独特之处。中药饮片的使用量和销售金额虽不断上升,但总体用药结构基本稳定,库房人员可根据此统计结果,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保障临床供应,提高库存周转率。  相似文献   

6.
傅其涛  史亦谦  姚政 《科技通报》2000,16(6):484-486
以温补肾阳、振奋心阳、益气活血、化瘀生新为治则,采用制附子,桂枝、淫羊霍、补骨脂、党参、黄芪、当阳、水蛭、鸡血藤、甘草等药物,对30例老年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进行治疗,显效16例,占53.33%,有效10例,占33.33%,总有效率86.66%,对于大多数临床表现为持续的窦性心动过缓早期病窦患者,采用中药治疗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搜集中药外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文献的处方用药,探索临床中药外用复方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全面收集中药外治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运用频数分析方法探究现代临床外用中药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用药规律。结果:45首方共使用中药81种。使用频次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红花(33)、伸筋草(23)、桂枝(23)、制川乌(20)、透骨草(20)。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前3位依次为制川乌、独活、桂枝、虎杖,络石藤、制草乌;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再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形成6首中药熏洗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新处方。结论: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熏洗药物主要配伍是活血化瘀、温经通脉,祛风除湿、和血通痹及消肿止痛,且以辛、苦、温味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8.
治疗白发的药物专利申请号:200610021135.1本治疗白发的药物是把首乌、熟地、当归、黄芪、人参等中药材,用白酒浸泡而成。也可进行深加工,制成胶囊或者药丸等。本药物不仅能有效地改进头部毛囊血液微循环,补充黑发成分,促进毛发健康生长,还具有补肾、补气、补血、增强体质的功效。本药物具有药源广、成本低、生产工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王丽娜教授治疗月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总结所长。结果:王师治疗崩漏采用补肾固冲、化瘀止血为法,月经过少采用补肾活血、化瘀调经,痛经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结论:王师治疗崩漏、月经过少、痛经等月经病的经验以中西医理论为指导,密切联系临床实际,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奥美拉唑作为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治疗胃溃疡药物,现已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现诞生出许多奥美拉唑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胃溃疡的方法。本综述对奥美拉唑联合其他药物治疗胃溃疡文献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提供科学依据。综述认为,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铝碳酸镁+奥美拉唑、胃乐新+奥美拉唑、奥美拉唑+瑞巴派特等联合用药方式对治疗胃溃疡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医师可结合实际情况考虑采用一些联合用药方式,以有效治疗胃溃疡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加味黄芪六味地黄汤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加味黄芪六味地黄汤,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体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可知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黄芪六味地黄汤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更好地控制健脑灵片质量。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健脑灵片中的当归、白芍。结果:各药材TLC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而在阴性对照色谱相应位置并无此斑点。结论:通过对当归、白芍专属性的鉴别,可有效地控制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黄芪-甘草药对始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治诸虚》。由黄芪、甘草两味药组成,具有补气生津,补气升阳、利水退肿的功效。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主要用于治疗脾肺气虚、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纤维化等症。本文通过对黄芪-甘草药对药理活性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系统开发其药用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牙周炎的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总结归纳了化学药物治疗、中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的进展情况。结果:化学药物治疗方便、起效快,但毒副作用较大;中药在调节免疫力,增强牙周组织的防御修复和再生能力有良好的效果。结论:化学药物治疗目前仍是牙周炎临床药物治疗的主流,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今后牙周炎治疗的发展方向,但是治疗机制尚需阐明,相关的中药制剂还需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芩芍胶囊中黄芩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方芩芍胶囊由黄芩、白芍、川芎、当归等多味药材组成,具有防治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等疾病的作用,其中黄芩为方中主要药味。为了更好地控制复方芩芍胶囊的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芩芍胶囊中黄芩苷含量的方法,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主要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表现为慢性腹泻、粘液便或粘液血便及腹痛,病程缓慢,轻重不一,有缓解和反复发作的趋势。其发病机制仍未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它是基因的易感性、肠道细菌、自身免疫反应及环境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当前治疗仍以糖皮质激素类、柳氮磺胺类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为主,这些治疗有副作用大,停药后易复发等缺点。现介绍几种结合中医药的食疗方法。柴胡桂枝饮配方:柴胡25克、人参10克、半夏20克、桂枝15克、黄芩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甘草6克、白糖20克制作:1·将以上药物洗干净,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2·将铝锅置武…  相似文献   

17.
目目的分析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辅助用药使用情况,为加强辅助用药的合理使用和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此院HIS系统根据每月药品用量动态监测的结果,应医院要求抽取2017年9月至2017年11月对于进入使用金额前30位的第一位辅助用药根据临床科室使用量进行排序,排名前3位的科室每月抽取10份病历进行用药合理性点评。结果此院2017年9月、10月、11月份居于第一位的辅助用药是人血白蛋白(25ml:5g/瓶);排名前三位的科室分别是:消化内科(药品用量为932瓶,为总用药量的18.3%);重症监护室(药品用量为838瓶,为总用药量的16.5%):肝胆外科(药品用量为680瓶,为总用药量的13.4%)。结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患者人血白蛋白用量大,且其适应证与指南相符率低,需加强人血白蛋白的合理、规范使用,进一步促进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7,(3)
黄芪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味中医药材,主要是豆科生植物膜荚黄芪或蒙古黄芪的干燥根部,就中医临床治疗而言,黄芪具有较好的脱毒利尿、固表补气、生肌敛创之功效,也有很强的排脓效果,因此可以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伴随黄芪自身功效的重要性被不断挖掘,临床对于黄芪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入,笔者将在本文中简单介绍黄芪自身的药理作用及相关的研究进展,望给相关人士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广义上讲,合理用药是指以当代系统的综合医学、药学和管理学知识指导用药、使药物治疗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基本要求。为了更好地做到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用药水平,下面概述了临床常用各类药的基本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20世纪80年代问世的一类全合成抗感染药物,其共同特点是在化学结构7位上连以哌嗪环、6位处引入了氟原子,因此称其为氟喹诺酮类药物。它们的作用机制是选择性抑制细菌DNA回旋酶和拓扑异构酶,导致细菌DNA不能正常合成和修复,对G+菌和G-菌、衣原体、支原体以及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1]。因其抗菌活性强、不良反应较少等特点,氟喹诺酮类药物应用于抗感染治疗。随着此类药物大量开发研究,广泛用于临床,其不良反应逐渐增加。通过临床用药观察,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便于指导临床规范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