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李靖华  毛丽娜  王节祥 《科学学研究》2020,38(11):2097-2112
尽管关键供应商参与有利于复杂产品创新,但是也可能因专用性资产投资和知识所有权等原因而诱发租金侵占的机会主义行为。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关系治理理论,从双边视角切入,研究长期合作导向对关键供应商机会主义行为的制衡效应。通过对205家复杂产品集成商企业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关键供应商的显性和隐性机会主义行为均会减弱集成商技术知识整合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第二,合作双方的长期合作导向均减弱了显性机会主义行为对上述关系的负向调节效应;第三,长期合作导向的制衡效应因行为主体与机会主义行为类型的不同而在程度上存在差异。本研究更加关注对合作创新中多主体微观互动行为的考察,并提示复杂产品集成商做好事前治理,即在合作初期选择具有长期合作意愿的供应商。  相似文献   

2.
基于网络嵌入理论和合作创新理论,构建企业的关系嵌入性、机会主义行为、合作风险感知与合作创新意愿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以广东省197家中小企业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研究结论显示:关系嵌入性对机会主义行为、合作风险感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合作风险感知对合作创新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在关系嵌入性与合作创新意愿的关系、机会主义行为与合作创新意愿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此外,还以产业类型为控制变量对上述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非高科技中小企业中,关系嵌入性对机会主义行为、合作风险感知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苏中锋 《科学学研究》2019,37(1):112-120
避免合作研发中出现的机会主义行为是实现合作研发目标的重要保证。本文关注合作研发的控制机制与机会主义行为的关系,及合作研发伙伴间的技术差异和管理差异对该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契约控制和信任控制都可以减少合作研发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同时,契约控制对机会主义行为的抑制作用在技术差异和管理差异大时会被削弱,而信任控制的抑制作用在技术差异和管理差异大时会更加重要。本文识别出可以抑制合作研发中机会主义行为的要素,并丰富了对控制机制的价值和有效性的认识。同时,本文还可以指导企业针对合作研发伙伴间差异这一情境,设计控制机制来减少合作研发中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而促进合作研发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由于企业间是既竞争又合作的竞合关系,企业间协同创新的过程中会出现机会主义行为,维持协同创新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防范机会主义行为因而成为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运用演化博弈方法,引入时间成本和监督成本,构建了企业协同创新中机会主义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得出了双方的稳定状态和演化稳定策略,进而讨论了企业在协同创新中产生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范策略,希望能够为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以种业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创新为例构建演化博弈模型,运用Matlab软件仿真分析交易成本和风险支出等额外成本、剩余控制权收益、机会主义收益以及奖惩金额等参数对科企双方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机会主义收益和额外成本越大,合作双方积极性降低,越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而提高奖惩金额以及剩余控制权收益能够使合作双方趋向积极合作。在此基础上,提出减少机会主义行为、提高合作创新积极性的政策建议,以期推动种业科企合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创新生态系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协同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企业组织相互依赖的非对称性、技术配套的专用性、集体行动的“搭便车”行为以及技术学习能力的差异性等原因,很容易滋生机会主义行为.若要抑制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并实现合作租金的合理配置,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需要选择多主体共同治理模式,建立健全治理体系.在外部治理模式中通过建立宏观文化机制、集体制裁机制、声誉机制等提供合作环境和氛围,规范创新生态系统内企业的行为;在内部治理模式中要围绕以专利为主要形式的知识产权建立谈判协商机制、利益分享机制、信息披露与平台开放机制等优化合作租金的配置.  相似文献   

7.
通过联盟合作的方式获取外部技术是中国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然而合作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和绩效风险导致这种合作关系并不容易形成。利用两个产学研联盟案例的扎根性研究,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信心的合作形成理论,这个理论能说明在不确定性和需要专用性投入的交易环境下技术需求企业如何与陌生的合作伙伴达成合作协议。研究发现,当契约不足以控制机会主义风险时,合作双方需要信任减少不确定性,两者的互补关系表现在契约和能力信任共同增强了合作信心,另一方面,由于任务复杂性和共同知识的调节作用,契约也有可能会挤出行为信任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王清晓 《科学学研究》2016,33(10):1532-1540
随着知识资本效益的日益凸显,企业间的合作层次不断提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以合作创新为目的的知识协同,已成为供应链提升整体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契约理论和关系交换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供应链知识协同的理论模型,对288家河南省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供应链知识协同这一战略层面的协同中,关系治理的积极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由于知识交换的特殊属性,在目前中国文化情境下,契约治理程度越高,越不利于知识的共享与创新,从而不利于知识协同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关系资本在企业知识联盟中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陈菲琼 《科研管理》2003,24(5):37-43
本文提出企业进行知识联盟是共享知识并要从合作伙伴学习技术及能力,同时企业也想保护自己的核心资源,防止合作伙伴的机会主义影响。在知识联盟的企业间,以个人层次上的互信和交流基础上的关系资本为相互学习和技术传递创造了条件。同时这也抑制了知识联盟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防止了关键技术的泄露。提出了要建立起企业知识联盟的关系资本,首当其冲的是要建立起能够促进关系资本产生的机制并建立有效企业知识联盟治理结构对关系风险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产学研合作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产学研合作中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原因: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全、内部竞争;并提出有效治理机会主义行为的途径:竞争性团体奖励和重复博弈.  相似文献   

11.
高孟立 《科学学研究》2018,36(8):1524-1536
摘要:学术界对KIBS企业-组织顾客互动对组织间关系的负面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整合资源基础观、交易成本理论和组织间关系理论,基于184家KIBS企业合作创新项目的调研数据,从企业-组织顾客互动创新视角嵌入,探讨了互动创新中的资源共享、任务协作对组织间长期合作意愿、交易冲突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了契约治理、关系治理对两者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结论表明:(1)资源共享、任务协作均可以促进双方的长期合作意愿。(2)资源共享、任务协作在双方合作后期会诱发交易冲突行为。(3)契约治理在企业-组织顾客互动对组织间关系的影响中均起到负向的调节作用,但这种作用效果在资源共享和任务协作间没有显著性差异。(4)关系治理在资源共享、任务协作对长期合作意愿的影响中均起到负向调节作用,但在其对交易冲突行为的影响中均没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孟立 《科研管理》2022,43(1):114-123
    承诺感知的相互性影响在KIBS企业与组织顾客间的合作创新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依据相互性理论,基于245个KIBS企业合作创新项目的调研数据,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从承诺感知视角嵌入,探讨了KIBS企业承诺感知与组织顾客承诺感知之间的相互性影响,并深入剖析了KIBS企业专用性投资的中介作用和KIBS企业人际信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合作创新中企业间的承诺感知存在显著的相互性影响;(2)KIBS企业专用性投资在其承诺感知对组织顾客承诺感知正向影响作用过程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其承诺感知与人际信任交互效应对组织顾客承诺感知正向影响作用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KIBS企业人际信任在KIBS企业承诺感知对其专用性投资的影响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4)KIBS企业人际信任在组织顾客承诺感知对KIBS企业承诺感知的影响过程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隐性知识为企业技术创新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共享、整合和利用企业内外部隐性知识的研究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现有文献对如何促进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的关注甚少。本文选取中国东部地区的186家知识密集型企业为调查对象,探讨开放情境下核心企业的知识治理与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的关系。研究发现:知识治理对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具有正向影响,组织开放度在市场型和层级型知识治理对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中均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在社会型知识治理对组织间知识共享影响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该研究可为企业在创新网络中获得基于知识治理的创新和竞争优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面对波动的网络情境,企业如何形成“构建-治理”的网络位置关系模式打破关系节点无效性的枷锁以在复杂的关系流动中推动网络位置升级?现有研究缺乏严谨的学术分析。华为作为关系治理的实践者利用所在位置上的有效性关系实现了创新发展,因此本文将其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揭示了不确定情境下的关系治理行为类型及其驱动网络位置升级的演化路径。研究发现:(1)受情境的长期影响,隔离机制和网络能力耦合模式下的反应式行为决定了前摄式关系治理的行为特征;(2)各阶段治理行为生成的有效性关系结果是网络位置升级路径随“防御型-信任型-协同型”关系治理实现共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黄昊  王国红  邢蕊 《科研管理》2020,41(3):205-216
制造类大企业与技术型小企业协同价值创造策略问题存在深入探究的价值。通过调研归纳出企业协同价值创造行为过程框架,建立企业协同价值创造初始过程的策略选择两阶段Stackelberg博弈模型,通过最优化问题的求解探讨博弈主体的策略优化问题。结果表明,大企业的技术创新意向投入存在阈值,且平均机会成本对该阈值有正向影响,大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本参数与技术服务合同违约金系数对创新意向投入有负向影响;大企业的技术创新意向投入、渠道概率、意向概率,以及违约金系数对小企业的技术服务营销管理投入有正向影响,平均机会成本对技术服务营销管理投入有负向影响。数值仿真分析验证了研究命题与模拟结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高孟立 《科研管理》2006,41(1):211-222
以KIBS企业与组织顾客合作创新项目为对象,从组织顾客的破坏性视角嵌入,通过问卷调查深入剖析投机性行为与不公平行为两种组织顾客破坏性行为对组织间合作的影响并揭示其具体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投机性行为、不公平行为对组织间合作均具有明显的负向作用;组织信任对组织间合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组织冲突则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投机性行为通过降低组织信任、激化组织冲突的部分中介作用进而负向作用于组织间合作;不公平行为通过降低组织信任、激化组织冲突的完全中介作用进而负向作用于组织间合作。  相似文献   

17.
企业集群共性技术合作创新成功后,群内企业的行动选择有两种:遵守合作契约或采取道德风险行动。本文通过单阶段与多阶段无限博弈分析,得出了企业集群上下游企业纵向共性技术合作创新与竞争企业横向共性技术合作创新后道德风险行动的战略均衡。然后,对此两种不同类型的共性技术合作创新后的道德风险防范,本文通过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各自的最优惩罚契约模型,并从无惩罚契约和惩罚契约完备两种类型的企业集群共性技术合作创新为集群代理机构提供了相关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确定了企业协同创新的6个主要外部主体,通过对我国部分省市的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有效收集了254份调查问卷,实证研究了企业与不同主体协同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差异,并探究了对应的竞争者协同创新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与政府、竞争者、供应商、客户、研究组织、中介机构的协同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大小依次为:企业-客户>企业-供应商>企业-研究组织>企业-竞争者>企业-中介机构>企业-政府。(2)竞争者与政府、供应商、研究组织、中介机构的协同创新会对相应的企业协同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但竞争者-客户协同创新没有这样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美芬 《科研管理》2019,40(5):233-243
创新绩效是衡量一个企业创新水平的有效标准,高管政治联系对民营企业创新绩效具有重要影响。但是高管政治联系不是直接作用于创新绩效,而是借助于董事会治理行为。本文构建了“高管政治联系→董事会治理行为→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模型,对2009-2013年我国深市民营上市公司3065个有效观测值采用非线性检验方法验证董事会治理行为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高管政治联系和董事会治理行为呈非线性倒U型关系;董事会治理行为和创新绩效呈现非线性对数关系;在高管政治联系和创新绩效间董事会治理行为具有非线性中介作用。本文研究对民营企业完善创新机制、提升创新效率以及政府制定监控政策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技术创新网络惯例各维度对关系机制的影响。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291家国内企业调查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合作创新行为默契和创新网络规范共识有助于提高企业间共同信任,促进关系承诺。但创新网络规范共识降低了关系嵌入水平,合作创新行为默契与关系嵌入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