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沛芳     
正王沛芳,河海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创新奖、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创新团队首席学术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  相似文献   

2.
他们,生于20世纪80年代,从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起集体“奔三”。赞誉和质疑,交织在他们身上。他们却在争议中逐渐成长出自己的面目,不知不觉地走出所谓“80后”的标签,自然而然地出现在社会舞台上,科学界也是一样。近几年,“80后”博导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杜兰也是其中之一。只是,无论那些目光是敬服还是羡慕,杜兰也只是照旧沉静行走,对她而言,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完成自己的人生,完成对雷达目标识别技术研究的追求,而不是去构造吸引眼球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团队作为科学研究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通过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能极大地提高科研创新效率。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明确提出对创新团队进行支持。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从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管理机制、学术带头人、研究基础、成员结构、研究平台等多种视角来解决团队识别问题。论文总结创新团队定义与特征,分析当前各识别方法的特点以及不足之处,指明创新团队特别是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创新团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专家简介:田煜,1975年5月出生于重庆,1998年在清华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01年师从温诗铸院士在清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5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8年入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曾担任中国摩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主任委员,2017年第六届世界摩擦学大会秘书长。长期从事机械表面/界面行为规律、机理与控制的研究。先后主  相似文献   

5.
<正>专家简介:贾鑫明,现任同济大学医学院免疫与病原微生物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真菌感染与分子免疫课题组PI,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临床转化医学研究中心PI;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上海市卫计委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曙光学者和同济大学"青年百人计划"入选者;已发表研究论文26篇,其中被SCI收录20篇,第一作者3篇,通讯作者7篇,文章发表在Immunity、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信息》2015,(1):12-13
个人简介男,英国籍,1961年12月18日出生,哈尔滨工业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目前英国布鲁内尔大学系主任兼制造系统首席教授。2010年入选国家第三批"千人计划"创新人才,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可持续制造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7.
正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教兴皖和人才强省战略,更好地吸引、培养和凝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全面提升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水平,2011年安徽省教育厅特设立新的"皖江学者计划"。皖江学者专指特聘教授,皖江学者计划实行岗位聘任制,聘任学科范围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皖江学者计划立足自主创新,适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安徽发展战略,侧重在与高新技术产业密切相关的学科领域,面向国内外大力引进高  相似文献   

8.
正专家简介:章志飞,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1976年11月出生,浙江大学博士。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理论研究,特别是流体力学中的偏微分方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在CPAM、CMP、ARMA、JFA等著名数学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评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相似文献   

9.
<正>专家简介:李先贤,教授、博士生导师(北航),现任广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2005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西首批"八桂学者"特聘教授(2011年)、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2014年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从事网络与信息安全、服务计算和形式化理论等方向基础研究工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和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先后作为主持人或技术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核  相似文献   

10.
柯世堂教授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风工程与防灾减灾工程学科带头人、青年长江学者,目前担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副院长、江苏省风力机设计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曾获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并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计划、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计划等.  相似文献   

11.
正根据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战略部署,为加强黑龙江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吸引、遴选和造就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实施人才强省、人才强校战略,黑龙江省决定实施"龙江学者计划",支持高等学校聘任龙江学者。龙江学者包括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聘任范围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特聘教授岗位必须紧紧围绕国家和黑龙  相似文献   

12.
声音     
《科学中国人》2022,(23):8-9
人才是主体性驱动,教育发展需要以人才为基础,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实践。中国科大充分利用各类人才政策,通过“墨子论坛”等多种形式,结合院士工作室、大师讲席等引智计划,持续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同时注重引育并重,深入实施“学术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青年创新促进会”等支持计划,探索青年人才体系建设,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充分利用国家研究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为人才搭建没有天花板的事业舞台,充分发挥人才的原始创新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十二五"期间受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支持并已晋升为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优秀青年人才为研究对象,比较其与"十二五"期间通过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并到岗且到岗时年龄不满35岁(含)的海外青年人才,在基金项目支持、主要青年人才计划资助以及顶级期刊科研论文产出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国内本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情况,探讨影响本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主要因素及加强本土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建议举措。  相似文献   

14.
科技人物     
《中国科技信息》2011,(23):17-19
首批143人入选"青年千人计划"——中国欢迎海外青年英才来华创新创业日前,首批143名"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名单在"千人计划"网站公布。为什么在"千人计划"之外又启动"青年千人计划"?评审如何进行?国家如何支持入选者……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近日专访了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负责人。  相似文献   

15.
<正>田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副会长,我国临床影像医学与核医学领域第一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世界分子影像学会程序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医学会理事、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理事。获得2012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16年中国青年科技奖。培养的研究生获得国际学术奖达10人次。  相似文献   

16.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优青")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的重要人才类项目。本文以近5年(2014-2019)地球科学领域39名获得"优青"资助的青年人才为样本,通过深度挖掘其高水平论文信息,明确了不同入选年龄段(Z1:31-33岁、Z2:34-36岁、Z3:37-39岁)青年人才的成长规律。入选学者基本都有SCI一区TOP期刊论文和Nature指数期刊高水平论文。Z1低龄入选群体基础创新能力最强,多在基础研究方面形成了从0-1的突破性创新成果;Z2和Z3中高龄入选的群体在各自领域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成果认识,且研究更贴合国家重大需求。研究表明,"优青"的资助能够促进青年人才快速成长,且对Z1和Z2群体的助力作用更为显著。青年学者需摒弃"短平快"的工作,潜心开展高水平基础性和契合国家发展重大需求的科学研究,真正做出高水平代表成果;相关管理人员也应遵循不同研究方向青年人才成长规律,避免拔苗助长,破除短时间唯SCI数量的相关考核,给青年学者营造相对宽松、自由,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科研氛围。  相似文献   

17.
人才资源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毋庸置疑,青年科研人才作为人才资源的重要力量则决定了我国在未来国际竞争中所处地位。如何适应党和国家科技人才发展的战略需求,如何培养造就一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已经成为有科技"国家队"之称的中科院所面临着的重大课题。为实现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的战略部署、发展目标,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文章着眼于青年科研人员的行为模式分析,提出符合青年人才成长规律的建议,为制定切实可行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政策做作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学术人才跨国迁移决策矩阵为基础阐明海外青年学术人才引进政策的效应,然后采用生存分析中的KaplanMeier分析法和Cox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国家"青年千人计划"项目的政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学术能力因子对青年学术人才"海归"决策具有双重特征,其中在世界Top100任职的青年学术人才回国意愿比较强烈,但在海外进入终身职位序列或者获得终身职位的青年学术人才回国意愿不强,且年龄越大的学者回国意愿越弱;在中国大陆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学术人才并不倾向于回国发展,一般学术人才年龄越大回国意愿越强。虽然高学术能力青年学术人才留在海外是其理论最优选择,但是海外青年学术人才引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与海外市场的收益差异,在吸引高层次人才全职回国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物名片     
<正>金子兵:2016年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977年出生。现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遗传眼病专科主任、温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钱江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浙江省151人才重点资助、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长期从事并擅长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的诊治、预后分析、临床遗传  相似文献   

20.
法国实施激励青年学者的政策与计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与科技创新,关键是人才竞争。以人为本培养和造就一批科教界高层次人才,特别是优秀青年专家和学者是保持一个国家新世纪科研机构长久创造力和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的富有远见之举。为此,法国政府近4年采取了一些支持年轻人才的优惠政策和新举措,尤其是积极推动“激励青年学者协作行动计划”(以下简称青年计划),并取得初步成效。下面综合介绍法国科研人员老化与缺乏活力的状况、支持青年人就业与成才政策、青年计划的运行机制与效果,以供国内参考。 一、法国科研人员老化与缺乏活力的状况 法国原国民教育、科技部长阿莱格尔早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