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计算机教育肩负着提高全民计算机能力的责任,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中职教育中的计算机教育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方法和质量,真正服务于学生。培养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和一项使命,为今后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提高我国学校所培养出人才的创新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源泉,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研究的话题之一。我们知道,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每年向社会各个岗位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因此,在中职教育阶段实施创新教育,不断提高中职学生创新能力,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今天,本文就是基于此背景下以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例展开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0,(1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计算机教学也愈加重要,在进行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帮助学生更好的完善其思维,切实提高学生创新方面的能力,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笔者主要分析了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希望能够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其更好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在知识经济发展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大量的发展契机,所以,我们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实现转型,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中职院校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我们知道,中职德育课是中职学校开展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因此,在中职德育教学中如果能够有效的开展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对于学生创新素养的提高意义重大,同时开展创新能力培养教学也是知识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林楚珊 《科教文汇》2013,(20):133-133,143
随着我国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从而促进了我国各学校教学的发展。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在如今的中职教育中,教师了解了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重点探讨了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通过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断进行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学制度也开始发生改变,各个学校的教育工作也在逐渐地完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更新教学方法,还需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重视培养的人才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文简单分析了,深入探讨了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提升计算机学习中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先的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探讨了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期能够为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王静 《科教文汇》2012,(24):74-74,80
中职计算机属于基础技能课程,是中职生的必修课,主要培养与各行业紧密结合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如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中职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9.
严亚梅 《知识窗》2020,(2):65-65
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提问意识、自学能力和开拓精神,还要转变观念误区,创新教学模式,拓展中职计算机学科的应用性,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要在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创新教育的前提,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激发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如何培养出创新人才是当今社会的新要求,也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创新教育的前提,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激发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各行各业对于办公自动化的能力要求逐渐提高,中职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对于计算机办公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中职计算机办公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计算机办公学习的能力成为重要的思考问题。本文将以提升中职计算机操作和职业办公自动化能力作为研究的目标和着眼点,探索如何提升中职学生计算机办公学习能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培养中职学生更加适合信息化时代对于计算机办公能力的需求,构建出中职技能型人才职业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计算机飞速发展的今天,各个行业在开展工作的时候,都运用计算机技术,尤其是教育事业。我国在全国的中职院校中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能力。但是对于一些学生了来说,计算机课程单调,教材内容涉及的实际应用少,而且教师的教学理念老旧,与学生的发展需求不同。以上几种情况,使计算机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时候遇到困难。本篇文章主要谈论了计算机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20,(2)
中职机械专业教学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之外,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这既是课改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中职学生未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对中职教育提出的要求。本文笔者主要从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的角度探讨创造性教学法的具体应用,以此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生长,提高学生创造性能力,提高中职机械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职美术教学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而中职美术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此可见美术教学对于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但现阶段的中职美术教学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发挥的作用较小,部分中职美术教师没有掌握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文章重点分析了中职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希望能够为中职美术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中等职业技术院校是我国重要的教育机构,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计算机专业作为中职院校的重要专业,在中职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互动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和普及,计算机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不够紧密,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开展互动式教学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升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高职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位,为社会各个岗位培养出大量的人才。在高职教育中,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现阶段,计算机日渐普及,并且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均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计算机教学中,它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实践性。目前,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创新能力,拥有较高的实践能力。本文从高职计算机教学角度出发,先简单阐述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然后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具体的策略,旨在为高职计算机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1,(20)
现阶段我国教育部明确提出以就业为导向,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发展,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及总体目标,职业教育发展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在中职教育期间,要为中职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及发展机会,要让其成为出色的终身学习者及未来劳动者,计算机教学是中职职业教学中一项集知识技能于一体的教学,其最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及实践动手能力,要重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笔者根据自身相关从业经验并结合广泛的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就探究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展开了相关的探讨,望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中医院校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使得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还可以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过,从当前我国中医院校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其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因此我们就要对其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分析,根据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相关要求,对中医院校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完善。通过对当前我国中医院校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介绍,讨论了其教学模式改革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在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本篇文章从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入手,提出计算机教学存在一个薄弱环节;随后文章提出了在创新教育理念下中职计算机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对其作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