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区域创新系统概念成为制订区域创新政策的基础分析框架,学术界和政府加大了对区域创新指数的测度研究。但是目前的创新指数主要是基于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指数测度,这类指数指标之间缺乏时序性、指数的动态时效性也不足、无预警功能,指标越来越宽泛、不能反映科技创新景气状态,对科技创新政策指导性较弱。本文从景气状态的视角,基于创新周期波动的理论,提出并构建了国家科技创新景气指数,对中国等五国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构建了国家科技创新景气状态的预警信号系统。  相似文献   

2.
国家科技竞争力的评估有助于刻画国际科技竞争格局,为科技政策和战略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文章从“投入—过程—产出”的视角,提出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潜力—效力—实力”三维测度框架,实现了兼顾规模和效率差异性的国家科技竞争力测度多维度全过程分析。文章基于笔者研究完成的《国家科技竞争力报告2023》,对世界34个主要国家的科技竞争力进行测度,并重点分析了2011—2022年包括我国在内的11个典型国家的科技竞争力演进趋势。在此基础上,从科技竞争潜力、科技竞争效力和科技竞争实力3个维度进一步对34个主要国家的科技竞争力情况进行分类分析,刻画34个主要国家科技竞争格局并揭示我国科技竞争力现状。研究发现,我国科技竞争力近年来增速逐步放缓,转向稳步增长阶段,不过与科技领先国家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其中,我国科技竞争实力水平较高,但与主要科技强国相比,在体现科技产出质量的指标水平上差距悬殊;科技竞争潜力水平进步显著,然而我国与主要科技强国在效率型指标水平上仍有较大差距;科技竞争效力水平大幅低于主要科技强国,是制约我国科技竞争力水平整体提升的最主要因素。最后,文章提出提升我国科技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家创新力是一个国家创新系统对外表现出来的科学创造、技术开发、产业发展和条件支撑的合力。从多维创新指数的视角借鉴物理学力分解的思想,面向国家创新活动效果,构建了国家创新力多维测度框架。横向上面向创新链,将国家创新力分为国家科学创造力、国家技术开发力、国家产业发展力,并从创新环境支撑角度构建了国家条件支撑力,四个分力构成了国家创新力四维测度框架。纵向上考虑国家创新力的不同度量表现,从规模、强度和速度三方面对创新力进行分解,以考量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规模的国家创新力表现差异。最终构建了四横三纵的国家创新力测度框架。国家创新力测度框架能全面衡量一国的创新活动效果,为国家创新优劣势分析以及格局评价提供新的参考。在应用国家创新力测度框架的过程中,需把握不同性质的指标,以便有效评价和监测国家创新活动,全面反映国家创新力水平。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价值链横向和“实力—效力”创新价值链纵向构建了“三横二纵”的“国家创新力测度框架”,实现了考虑科学、技术和创新活动差异性及规模和效率差异性的国家创新系统的不同角度和不同维度的全视角分析,以支撑创新政策与战略的分类研究和差异性实施。文章基于笔者研究完成的《国家创新力测度与国际比较》报告,在对35个主要国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2006—2020年我国和10个典型国家的创新力演化趋势,刻画了35个主要国家的创新力竞争格局,揭示了我国国家创新力的竞争优势与劣势。研究发现,35个主要国家的创新力竞争格局稳中有变,我国创新力排名稳步上升,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通过对10个典型国家的比较分析发现,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韩国6个主要发达国家的创新实力排名稳定于上游,但创新效力排名近年从上游下降趋于中游,致使英国、法国等国家近年的创新力排名逐渐下降;南非、印度、巴西和俄罗斯4个金砖国家的创新实力排名处于中下游,创新效力排名普遍较低,制约着创新力排名提升。我国创新实力优势明显,在35个主要国家中处于上游;创新效力排名波动提升,趋向于中游,但仍显著滞后于创新实力排...  相似文献   

5.
基于专利的中欧国家创新能力与发展模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国家创新能力专利指标讨论的基础上,运用全局熵值法对中国和欧洲创新型国家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然后对样本国家创新能力发展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际专利可作为测度国家创新能力的首选指标;国家经济规模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急需要创新能力支撑;中国可以借鉴欧洲国家的成长路径,实现从LL模式到HL模式再到HH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政府科技投入的国际比较及启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投入是衡量一国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科技创新的必要保障。为了更好地总结政府科技投入的国际经验以为我国提供借鉴意义,笔者选择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为参照对象,对政府科技投入规模、科技投入强度、科技投入结构以及科技投入目标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我国政府科技投入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启示,为我国政府科技投入政策的调整以及科技投入管理方式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关于国家创新系统演变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创新系统(NIS)作为分析国家层面技术创新的框架,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然而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国家创新系统的认识还存在较多争议,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还很不完善。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视角来解释国家创新系统演变的内在机理,以及政府政策和国际环境对于国家创新系统转变的影响。分析发现,影响“创新供给”的因素和影响“创新需求”的因素,都会作用于一国创新系统的变化,最终是一国的科技及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一国创新系统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陈芳  穆荣平 《科研管理》2011,32(10):71-78
提升汽车行业创新能力是我国实现汽车制造大国向汽车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测度分析我国汽车行业创新能力发展态势、国际水平和创新发展环境对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梳理国内有关产业创新研究,通过借鉴国内外产业创新能力研究,构建我国汽车行业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分析汽车行业创新实力、创新效力与创新发展环境,认为我国汽车行业创新实力与创新效力不断提升,但与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强国差距较大,汽车龙头企业创新规模问题突出,也认识到国内汽车行业创新能力建设环境基础薄弱。  相似文献   

9.
刘凤朝  孙玉涛 《科学学研究》2009,27(11):1749-1755
在FP&S和M&J模型改进的基础上,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三个维度建立国家创新能力构成的三维模型,以三维模型作为理论依据,借鉴已有的国家创新能力测度方案,构建国家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对中国和创新型国家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测度;在综合测度的基础上,提炼出表征国家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运用核心指标对上述国家创新能力进行了二次测度。两步测度的结果显示,可以运用少数核心指标对国家创新能力进行测度。  相似文献   

10.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是由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以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组成的复杂系统,政府通过科技创新政策解决系统的市场失灵和系统失灵问题,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协调性。首先,给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定义,分析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及其协调性的内涵;其次,在讨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协调性与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协调性关系的基础上,分别从国家创新体系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协调性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协调性两个方面分析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对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协调性的需求;最后,提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协调性内容。  相似文献   

11.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是由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以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组成的复杂系统,政府通过科技创新政策解决系统的市场失灵和系统失灵问题,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协调性。本文首先给出了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定义,分析了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及其协调性的内涵;其次,在讨论了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协调性与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协调性关系的基础上,分别从国家创新体系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协调性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协调性两方面分析了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对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协调性的需求;最后,提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协调性内容。  相似文献   

12.
贾丽 《学会》2001,(2):12-13
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国家制定经济和科技发展政策的依据.国家创新体系是由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还包括政府部门、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机构和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等.按照我国创新体系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前后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国家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基本具备能够支撑我国科技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创新能力,使我国的创新综合实力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促使我国知识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例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从科技创新资源、科技创新产出、区域经济效益3个维度,选取共18个指标,构建科技创新政策效果评价模型。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发现5年来科技政策实施效果显著。科技创新政策效果的一级指标间,及其与测度指标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推进科技创新政策实施、健全科技创新评估机制等有助于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省域科技创新效率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樊华  周德群 《科研管理》2012,33(1):10-18,26
本文运用规模报酬可变的DEA模型测度2000-2007年中国省域科技创新效率并分析其收敛性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科技创新效率具周期性波动演化特点;东部省域科技创新效率高于中西部省域,西部省域科技创新效率提高快,赶上并超过了中部省域;西部省域科技创新效率具有绝对和条件收敛特征;全国和东中部省域科技创新效率条件收敛显著,绝对收敛特征不明显;考察期内工业结构、对外开放度、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对科技创新效率具有正影响效应,而政府影响力具有负向作用。研究结果为国家及地区科技创新效率政策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民企自主创新能力不高的现状,探讨政府-市场互动对民企技术创新活动及创新环境作用。通过对江苏劳动密集型民企调研与实证分析发现,创新环境对民企技术创新的影响力大于政府政策;政府和市场对全省不同区域的民企创新能力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即苏北地区政府政策对民企创新影响较大,苏中次之,而苏南创新环境对民企创新影响较大。最后,针对如何从政府-市场互动关系角度优化创新环境进而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标度无关性指标的我国科学创新绩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霞  官建成 《科研管理》2011,32(6):18-25
如何合理有效地评价国家科学创新绩效一直是政府部门、科研管理机构以及学术界倍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标度无关性指标,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规模效应对科学创新绩效影响的国际比较研究,揭示出我国GDP、科技经费投入等系统规模要素的增长对科学创新绩效的非线性作用,进而对我国科学创新的相对绩效进行了评价,并得到相关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际专利视角的创新型国家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际专利的视角出发,通过与主要创新型国家进行国际比较,剖析了中国的国际专利现状与差距。采用国际专利指标,定量测度了我国在各技术领域创新能力的强弱。在国家创新能力分析框架下,对国际专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国际比较,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极大熵准则(MEC,Maximum Entropy Criterion)的三阶段DEA模型,尝试部分减少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的影响,并将该模型应用到广东省专业镇的科技投入效率评价。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对专业镇科技投入效率的整体提升具有显著影响,但是广东省专业镇科技投入的综合技术效率水平偏低,不同地市专业镇的科技投入效率的差异性较大,珠三角和粤东地区相对较好,粤西和粤北地区在科技资源配置方面则显得较为粗放,存在一定的冗余现象。分析结果还表明广东省专业镇的科技投入效率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劳动者素质、政府政策支持的多个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的影响,面向专业镇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建设有一定的改进和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冯泽  陈凯华  戴小勇 《科研管理》2019,40(10):73-86
现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活动影响的文献缺乏从整个创新链的全角度揭示税收优惠政策是否真正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探索。基于中关村科技型企业数据,本文选取税收优惠政策中典型的政策工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作为研究对象,有别于已有主要从“投入”视角关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引导作用的研究,从“投入-产出-收益”的创新链全视角,将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阶段与技术转化阶段,以揭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否真的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基于PSM-DID方法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投入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与强度;在产出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仅促进了研发产出规模的提升,而对于产出强度则无显著影响;在收益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收益规模与强度同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的发现肯定了我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引导作用,以及其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本文的研究思路为揭示政府创新激励政策的效果提供了新视角,研究发现为从创新链与企业创新能力的角度思考和改善政府研发税收优惠政策的管理和实施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20.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为政府科技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科技管理部门要在制定政策、搭建平台、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强化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加强工作,为推进区域创新发挥科技工作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