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橄榄俗称青果,取果皮色青;又雅号谏果,因其味苦,清代王有光《吴下谚联》诠释这一异名:"始而涩口,继如嚼蜡,后且回甘,名之曰谏果。言者无罪,闻者足以戒"。谏果之谏,说的是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善待迥异于甜言蜜语的那个"苦"。谏,  相似文献   

2.
刘佳慧 《文化学刊》2009,(4):103-107
民俗语汇就是那些与具体的民俗形态或某种民俗事象密切相关的、反映民俗文化的语汇。《越谚》正是一部反映中国清代越地方言词语和谚语的著作,它以记录口头俗语为目的,对于越地方言词语、歇后语、惯用语、成语、谚语均有大量记载、,这些均为民俗语汇和俗语词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重要语料。  相似文献   

3.
鸳鸯蝴蝶派与吴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地为鸳鸯蝴蝶派提供了丰富的作家资源,这个作家群体的形成是吴地教育发达、人文荟萃的文化传统的结晶,体现了吴文化尚文重教的文化性格.鸳鸯蝴蝶派所选择的民间文化立场,与吴地文人墨客积淀下来的隐士、逍遥哲学有着渊源关系,是隐逸文化传统的延续,在本世纪初则演变为闲适文化.作为闲适文化的表征,鸳鸯蝴蝶派的文学特征是传奇、言情、画风俗,深受宋元明以来兴盛于吴地的话本、拟话本小说的影响,特别受到《三言》的影响,鸳鸯蝴蝶派的传奇作品,往往蕴含着吴文化的内涵,特别是对一些奇人的刻画,能够表现吴人特有的生存方式和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4.
从吴中四士看吴地美学及其史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诗人张若虚、包融、张旭、贺知章合称"吴中四士",其文学审美成就体现了吴美学是精英美学或精致性美学的根本特征.这是吴人审美心理结构的体现,又积淀到吴美学史中而代代相传.明代的"吴中四子"、清代狂士金圣叹正是这一美学史的延续性体现,从而呈露出吴地美学作为区域体美学的基本特征和主体心理结构,展示出中古以来吴地美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娄育 《中国文化研究》2007,6(4):128-135
明末徽州盐商吴继仕的《音声纪元》,既是徽州吴氏刻书的代表作品之一,又是一部重要的等韵学著作。对于它的研究,从出版学、文献学、音韵学和方言学等角度来看,都十分有意义。然而,目前关于《音声纪元》的研究,尚不系统。本文略述了《音声纪元》的研究状况及价值,并详尽调查了《音声纪元》的版本情况,希望能为下一步深入、全面地研究《音声纪元》提供一些材料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谚原》是方以智先生《通雅》中的一篇,它以方言俗语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因声求义的方法探求方言俗语的语源,为我们今天对方言俗语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独特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雷俊霞 《文化学刊》2008,(1):135-141
《释谚》是清末绍兴籍著名学者平步青的笔记丛书《霞外捃屑》之卷十。包含平氏以30年时间(1852—1882)辑录的越地(今浙江绍兴)民间俗语的176个词条及相关考证的重要成果。内容涉及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民俗称谓、市井交往、民间信仰等民众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它记录和反映了一定时期绍兴民间习俗惯制的主要特征,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8.
《增订雅俗稽言》是一部"稽考与诠释常言俗语"的辞书,该辞典所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五花八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俗语辞书。"尽管编纂《四库全书》的馆臣们对此书颇有微辞",但该书的应用参考价值是值得肯定的。《增订雅俗稽言》中包含了大量的民俗语汇、谚语、俗语,这些俗语对古代民俗风情的研究有重要价值。本文试从《增订雅俗稽言》作者、其书、民俗语汇分类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简要地对《增订雅俗稽言》中民俗语汇进行分类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风雪夜归人》是吴祖光先生的经典剧目,它讲述了主人公玉春与魏莲生对爱情与自由的追寻。半个多世纪以来,《风雪夜归人》诗化的意境吸引了许多学者的研究与探讨,经久不衰。本文将从吴祖光先生与剧作的渊源开始,由情境、人物、台词及主题意蕴对《风雪夜归人》的诗意作一番浅探。  相似文献   

10.
作为民间口头创作的一种体裁,俗语、谚语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其是人民群众长期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是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研究俗语、谚语,人们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民族文化的知识。基于此,本文选择俄汉语中具有时间意义的俗语、谚语为对象,对其进行了尝试性地分析和研究,借以挖掘出俄汉两个民族在时间观上的相同点。  相似文献   

11.
传承千年的诗歌总集《诗经》向我们展现了周代王室至平民百姓的生活画卷。《诗经》中的乡愁诗都是以周代时期广大劳动人民受频繁的战争、繁重的劳役、不公的制度的迫害为题材而创作的,这些诗篇中包括军人思乡情怀、流亡者的怀乡情感、劳动者的故土情结。对此,本文就《诗经》中思乡恋土情怀诗篇的成因、乡愁诗的内心活动进行分析,探究古代劳动人民的思乡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着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此,新时代下充分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历史渊源、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内涵及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孔子礼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以及重要的价值。新时代背景下,充分探究其历史渊源,理解其深刻内涵,挖掘其当代价值,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论语》为核心文本,对《论语》中蕴含的孔子礼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归纳总结,借以深入探究了孔子礼思想的起源、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力春 《文化学刊》2011,(5):137-141
《李魔墓砖》、《崔通墓表》、《张略墓志》、《刘贤墓志》是一组建国以后辽宁地区出土的时代最早的地下碑志,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通过仔细的释读,可以纠正以往的部分错误认识,并得到更多的未知信息。尤其是《刘贤墓志》,以前断代为北魏,笔者则定为隋代文物。  相似文献   

14.
黄鸣奋怀着“身在江海上,运连京国深”(王昌龄《别刘讠胥》)的“使命感”,含辛茹苦地完成了新著《英语世界中国古典文学之传播》。此书的出版,是十分适时和具有重大文化交流意义的;同时,它也是一部颇具学术研究价值的书。中国古典文学有着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它的灿...  相似文献   

15.
通联工作是办好杂志的耳目,通联工作是联系读者的桥梁。因为它可以直接与读者联系,可以听到读者的呼声、意见、要求和建议。它是我们办好杂志,使杂志办得更具针对性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今日中国》历来重视通联工作今日中国杂志社的老领导陈翰笙、李伯悌同志在纪念《今日中国》创刊40周年时写的《回忆杂志的诞生》一文中这样写道:“我们一  相似文献   

16.
研究《围城》主题意蕴可以更好地审视作品的文学价值,如可以从时间机制、视角特点、修辞品格和故事情节等角度对《围城》进行细致研究。本文主要论述《围城》主题意蕴的多重复杂性、讽刺性与艺术特色,探讨钱钟书先生在《围城》这一作品中表达出来的主题旨意。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对外大传播》2005,(2):F003-F003
今日中国杂志社审读邓树林:总地说来,改版后的《对外大传播》比前好读了,耐看了,有保存价值了,像一本有分量的刊物了。现在按照调查表所列,回答问题。我最想从《对外大传播》中获得目前中外读者最关心哪些热点、难点问题,供对外宣传记者作为提出选题的重要参考。因为本杂志名为《对外大传播》,顾名思义,它就是要为对外宣传起到参考、决策的咨询作用。2004年第十期最吸引我的文章,依顺序是:《以中国心看世界》、《对外传播呼唤优秀专栏和专栏作家》《、新闻发布机制的理论化和专业性化:一个公共传播视角》《、成功自有成功的道理》和《二十年…  相似文献   

18.
吴起(公元前440—381年),战国初年一位锐意改革的军事家。他所处的时代,兵革连年,干戈不止,各诸侯国之间为争城掠地,聚敛财富,频繁地发生战争。吴起先是在鲁国和魏国任将军,最后在楚国当了令尹(相当于宰相)。在魏国时期,多次带兵作战,屡战屡捷,有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之说。在总结这些战争经验的基础上,他写过论兵专著四十八篇,保存下来的有《图国》、《料敌》等六篇。韩非子在《五蠹》篇里记载:先秦时代,“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他说的吴便是指吴起。可见,那个时期,吴子和孙子是齐名的,两个人的兵法都是充满军事哲学色彩并享誉后世的不朽之作。可以说,吴子是仅次子孙子的我国第二位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有人称他为“兵学亚圣”怕不无缘由。  相似文献   

19.
寻迹哑目连     
正上虞哑目连和杭州西溪哑目连,是一起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根据《东京梦华录》中对哑杂剧的描写,可以看出哑目连这种古老而典型的民间哑剧形式,其实有着北宋勾栏"哑杂剧"的遗踪。"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这句古老的谚语,道出了中国戏剧诉不尽的情怀往事。而在中国戏剧长河中有这样一种独特的戏剧存在,它没有一句唱腔和对白,配以独一无二的乐器招军(管乐器,铜制,分两节,发音极为洪亮),它就是"哑目连",已列入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相似文献   

20.
李志宇 《文化学刊》2023,(8):188-191
《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之一,它的语言有着独特的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潮和作者的价值取向。从它的语言特点进行梳理和分析,不仅从文学形式以及艺术审美上可以对小说进行传承,还可以对当时的历史与现实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