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之骈文研究一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之骈文研究一瞥谭家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044)五六十年代,骈文研究在台湾学界不太受重视,论文和著作不多。从70年代以后,逐渐引起注意。已先后出版关于骈文的专著十三种,骈文选本四种,重新校订排印出版清朝以前骈文选本和资...  相似文献   

2.
《柳州师专学报》2005,20(4):F0002-F0002
莫山洪,男.1969年生,广西忻城人,壮族.副教授。1992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任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副主任,《柳州师专学报》副主编,兼任中国骈文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员,中国柳宗元学会会员.  相似文献   

3.
对80年代以来关于唐代骈文的研究作一回顾,展示已取得的成绩———文学史研究及作家研究方面,同时也指出20年来存在的不足,以探寻唐代骈文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骈文研究 骈文的文体语言结构的语盲文化学札记 刘绍卫(1.1) 论《诚斋诗话》中的四六话 莫山洪(2.1) 文学自觉与骈文之兴起──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论之六 力 之(3.1) 试论初唐骈赋的哲理内蕴 陶绍清(4.1) 柳宗元研究 柳宗元在柳州时期的诗文创作 谢汉强(1.7) 从柳宗元诗歌看中唐五盲排律的创作 鲁水良(1.12) 论柳宗元《送薛存义之任序》户崎哲彦著,陆建林译(2.7) 关于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的几个问题 徐海生(3.6) “钴 ”不是熨斗而是釜锅之属──柳宗元的文学成就与西南少数民族的…  相似文献   

5.
骈文研究论六朝骈文是文学自身的畸形回归马立军 (1.1)六朝骈文的兴盛与文学的自觉———文学中心主义论系列论文之二莫山洪 (2 .1)六朝骈文审美情感的历史演变莫山洪 (3 .1)近百年清代骈文研究综述吕双伟 (4 .1)柳宗元研究界标 :韩、柳古文成就的文学史意义曹虹 ,陈曙雯 (1.6)柳宗元文学思想中的“情”“意”观述论刘绍卫 (1.12 )《江雪》诗的背景与寓意吕国康 (1.17)柳宗元的佛教戒律与孝道说杜寒风 (2 .5 )柳宗元对问文学研究郭莲花 (2 .8)“惠化”的思想行为与柳宗元柳州诗文阮璐 (2 .14 )论柳宗元的主体意识与文化心态模式化肖扬碚 (3 …  相似文献   

6.
对近年来的骈文研究作一历史回顾,显示几个方面的深入与发展,即在骈文理论、骈文史及骈文资料选编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对骈文研究的方向作简要探索。  相似文献   

7.
骈文从形成、繁荣到蜕变、复兴,一直受到各自时代文人的批评,即六朝至隋唐的反骈思潮与中唐、北宋反骈运动;宋代四六话对公牍骈文命意遣词、对偶隶事的探讨;清代学者对骈文文体特征、文统地位、发展流变规律等的全面总结。对这些骈文理论的研究,近百年来主要集中在隋、唐反骈思潮和清代骈散之争等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界开始对历代骈文理论作专题研究,注重从文本实践、学术思潮等方面来探讨骈文理论,骈文理论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清代是骈文发展史上的繁荣时代,近百年对于清代骈文研究主要是在民国时期和1980年以后。主要研究方面有:对典型的骈文作家作品风格流派的描绘;对以骈散融合为主的骈文理论的剖析;对清代骈文的整体评价及其发展阶段的分期;对清代骈文繁荣的学术、历史及文学自身发展趋势等原因的分析。由于文体自身的特点和政治历史等原因,清代骈文研究整体上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9.
骈文研究断想莫道才(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桂林,541004)关于骈文研究领域,是应该有所总结,亦应该有所前瞻了。有这样一个笔谈的机会,让全国骈文研究领域的学者在一起讨论一下是十分有意义的。我主要谈两个问题。一、骈文研究的学术氛围与研究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胡天游为清中叶骈文大家,其文于雍正及乾隆初独领风骚。本文从胡天游之性情出发,对其骈文作一系统研究,指出其骈文具有遒劲、雄奇、涩险的特点,实开乾嘉诸子之先河  相似文献   

11.
徐陵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陵是六朝骈文大家,他的骈文与庚信齐名,是后世骈文的典范,其诗歌亦有较高成就。但文学史研究却忽略了对他的研究,这是很不公平的。我们今天应给他一个正确的评价,而不应抹杀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更新观念拓展视野钟涛(北京广播学院电视文学系,副教授,文学博士,北京,100024)回眸20世纪中国学术史,人们清楚地看到,在大师倍出的前三分之一世纪,奠定了中国现代学术的基础。这时期的几部骈文学和骈文史研究著作的出现,也将骈文研究带入了现代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3.
对十年来的骈文研究作一综述,指出在骈文史、骈文批评史、骈文与其他文体相互影响及其他的研究情况,并对各种骈文研究资料的整理作一简单描述.  相似文献   

14.
《四六丛话》所保存的李商隐骈文佚作《修华岳庙记》是十分重要的作品。它反映了唐开成六年重修西岳庙的情况,具有极高的史料文献价值。而且它也为研究李商隐早年的骈文创作活动和早年骈文风格提供了重要材料,填补了现存李商隐文章中无“记”文体的缺撼,有助于了解李商隐骈文的文学性特点。  相似文献   

15.
唐代骈文较六朝骈文发生了重大变化,李白骈文在吸收和继承六朝骈文实绩基础上,又对六朝及初唐骈文进行了大力改造,以气驭文、散体化革新和题材的开拓上对唐代骈文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和李诗一样从另一个侧面充分体现了壮大雄浑的盛唐气象。  相似文献   

16.
洪亮吉骈文,无论是祭文、墓表、铭诔,还是赋、序、书,都沉部悲愁,真挚感人。清新的辞藻、形象生动的景物描写和个体对人生、生命的思索有机地融合在其骈文中,这使得他的骈文超越流俗,成为清代骈文大家。生命永逝、亲人永决、壮志难酬等既是其骈文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突破骈文形式束缚、情感悲怨的原因。这种情景交融、借景言情的骈文,既继承了六朝优秀的抒情骈体,又自成一家,有力地证明了清代骈文具有卓然而立、繁荣复兴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骈文学发展史作一巡回式考察,初步揭示中国骈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认为中国骈文学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残丛小语式的滥觞期,评点式四六话时期,总结式现代骈文学的确立期,多元化格局的骈文学发展期  相似文献   

18.
四六话的产生是宋代谈骈赛偶风气的产物,是骈文应用文大盛的必然结果,而欧阳修等人的诗话对其产生也有直接的影响。宋代四六话的特点表现在它的内容的现实性与形式的随笔性。宋代四六话兴起的意义表现在它创造了一种随笔式的批评形式,对当时及后代的创作影响很大,也导行了后代骈文批评与研究,同时,它提出的许多骈文创作思想对研究、认识骈文的艺术特征与写作规律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骈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重要形式,骈文在学术界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的过程,中学文言文教学应该引进“骈文”的概念,并适当增加有关骈文的作品。这对于了解传统文化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高校的古代文学教学中,骈文位居诗歌、散文等文体之后,其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因骈文本身具有内在的特殊性,这就使得它不同于一般的文体类别,如纯文学体类的诗歌。在当前各种版本的文学史教材中,关于骈文的论述都远较诗歌简略。究其原因,或许一方面是受纯文学观念的影响所致,另一方面则与骈文本身的特征有关,即注重形式美,讲究华丽的辞藻、繁密的典故、严谨的平仄格律与精工的对偶。过于注重形式,往往会忽视内容,由此招来形式主义的指责。另外,由于骈文中汇集了数量众多的典故与生僻字词,所以许多教师望而生畏,有意避而不谈,从而导致骈文在教学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有鉴于此,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转变观念,勇于突破,努力创新,不断加大对骈文教学的力度,全面细致地分析研讨有关骈文的文体发展进程,阐释骈文的文体特征与美学功能等诸多问题,以期客观公正地对待骈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