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华社在2015年全国“两会”报道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报道要求,紧扣大会主题和议程,正确把握导向基调,忠实履行了国家通讯社的职责使命,充分体现了新华社报道的思想性、战斗力、影响力,为“两会”召开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据不完全统计,新华社共播发关于“两会”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网络、新媒体等各种形式报道1 5000余条;文字稿单篇最高被635家媒体采用,图片稿单幅最高被192家采用.对外报道被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等海外媒体大量转发.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新华社国内宽带多业务通信网(以下简称“国内宽带网”)的备份网络-“新华社国内宽带备份网”(以下简称“备份网”)的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描述了备份网的项目背景、建设目标、技术方案及技术特点。采用IP技术搭建的备份网作为现国内宽带网的备网,实现了新华社国内网络的有效备份手段,实现了新华社总社和分社之间的各类业务在国内宽带网和备份网两网间传输的备份与分流。国内宽带网和备份网的互用互备,使新华社的国内网络成为一个能够提供7×24小时可用性的高效信息传输网络。  相似文献   

3.
每年的“两会”都是媒体博弈的现场。为了报道好“两会”,各家媒体都会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以求博得受众的信任和掌声。特别是网络媒体,报道阵容一年比一年大,新招数一年比一年多,今年更是十八般武艺全亮相。新华网是国家通讯社网站,肩负着传播、直播“两会”的重任,理所当然是尽心竭力,丝毫不敢懈怠。为了做好“两会”的网络报道,新华网由新华社党组统一部署,副社长周锡生担任总指挥,全网严密组织,精心策划,统筹安排,积极创新,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全国两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新华社党组坚强领导下,新华社全国两会报道团全体同志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全力以赴、全情投入,打造了一大批精品力作。据统计,今年全国两会新华社共推出各种形式报道7400多条,最高采用达7662家次,新华网和新华社客户端两会融媒体专题页面浏览量分别突破1.7亿次和7亿次,  相似文献   

5.
2008年3月间的全国“两会”,大部制改革无疑是热点中的沸点。助推这股热浪的。是一个曾在全国寂寂无名的中等城市—,随州。随州的大部制改革经验,一度成为样本,引来全国近百家媒体前往探寻,其中不乏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广州日报等全国知名的大报。3月19日,全国“两会”闭幕后。国务院大部制改革尘埃落定,此时在网络搜索引擎谷哥上输入“随州大部制”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积极开展“两会”网上互动,有线无线全面应用,论坛博客全线出击,成为察民意、聚民声、集民智的网上平台。伴随着浓浓春意,互联网上民意涌动,广大网民通过互联网,为党和政府工作建言献策,传递对党和政府的理解支持,表达战胜危机、克服困难的信心。网络互动让普通网民走近了“两会”,也让“两会”更加贴近网民,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网络报道的一大亮点,互联网再次彰显出其独特魅力和强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新华社党组高度重视技术建设,本着“事业要发展,技术要先行”的思路,就新华社整体技术规划、建设工作,提出了“以我为主、合作开发、先进适用、节约高效”以及“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的基本指导原则,在人力、财力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与支持。新华社近些年的投资,最大的是技术的投资;“十五”期间对技术的投资,比建国以来新华社技术投资的总和还要翻两翻,使新华社的主体业务——新闻采编系统的技术应用、信息化建设健康快速发展。新华社通讯技术发展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拥有了与世界性大通讯社相抗衡…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广播网“两会”专题站点开通 中国广播网2月24日全面启动“两会”报道并在各大媒体网站中率先开通“两会”专题站点,正式开始对“两会”进展情况进行实时报道。中国广播网成立了由网站编辑、记者和网络技术人员组成的“两会”报道组,对“两会”期间网上所有直播、点播及新闻发布系统采取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提前设计应对网上黑客恶意攻击防范预案,确保“两会”期间网络安全、万无一失。  相似文献   

9.
今年,《杭州日报》在派出记者报道全国“两会”时,与新华社浙江分社“联动合作”,使“两会”报道更具广度和深度,提升了影响力。前方记者与后方编辑通过网络在线谈版,确定主题, 与读者互动,使“两会”报道内容与杭州本地挂起钩来。后期“组合式”版块包装,吸引读者眼球,大大提高了新闻的传播效果。“联动合作”:报道机制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两会”程序报道是中央授权新华社的一项重要报道任务。长期以来,新华社努力探索“两会”程序报道的规律和特点,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报道方式,但久而久之,程序报道也出现了模式化倾向。 中央转变会风、改进文风的要求,为“两会”程序报道创新提供了动力。以“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指导,新华社大胆改进程序报道,取得可喜成绩,原本严肃单调的程序报道,变得“有血有肉”、立体可感。  相似文献   

11.
全方位整合报道资源——记新华社"两会"报道策划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成功在于策划,策划的成功在于有成果,请大家把想到的都谈出来,形成一批重点报道题目系列……”副总编辑夏林给新华社“两会”报道策划会定了个畅所欲言的调子。 一年一度的“两会”报道是对各家媒体的一次考验,新华社也以“两会”报道为契机,探索深化新闻业务改革的路子。2月18日,新华社“两会”报道领导小组召开报道策划研讨会,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及一线记者,进行了跨编辑部的报道策划。  相似文献   

12.
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最后一天,也是新华社设在人民大会堂的“两会”新闻报道中心最繁忙的一天。 8:10 新华社“两会”报道领导小组的朱承修和彭树杰同志像前几日一样从新华社大厦北门上车,前往报道中心。  相似文献   

13.
<正>全国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主流媒体一年一度的“沙场点兵”。如何在两会报道的“同题较量”中出新出彩,是各大主流媒体共同面临的一道“必答题”。在多部门的精心部署和全力协同之下,新华社今年的两会报道稳步推进、圆满收官,一批重大报道与栏目创新破圈刷屏,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14.
<正>3月12日0时29分,随着最后一条两会稿件发出,新华社国内部2024年全国两会报道收官。国内部两会发稿中心共播发文字通稿270条、各类融媒体报道303条。不少报道实现了镇版刷屏、破壁出圈的效果,纪录片《倾听》总浏览量达2.3亿,“两会中国经济问答”系列报道开篇《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几何?》总采用量达3581家。在新华社两会报道领导小组组织指挥下,国内部参与两会报道前后方近200名采编人员共同谱写的“春之声圆舞曲”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5.
2022年全国两会的召开,意义重大。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大媒体锐意进取,创新技术与报道方式。本文以2022年新华社智能化编辑部的全国两会报道为例,介绍国内首个“天地跨屏”访谈、新立方智能化演播室、“两会故事·民主的样子”栏目、新华社英文客户端等报道实践和展示。创新引领、科技赋能,突出高质量发展,彰显高起点融合。  相似文献   

16.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近年来新华社新闻业务改革的指导方针之一。在今年新华社工作会议上,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同志代表新华社党组正式提出,要把"群众需要"作为新闻业务改革的推动力:就国内而言,新闻业务改革的推动力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尤其是对新闻文化的需求;就海外而言,新闻业务改革的推动力是受众对新华社播发新闻信息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为落实新华社党组的要求,近年来,新华社在两会报道、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报道过程中,进行了多项受众需求调查和媒体用户调查。2007年1月29日至2月9日,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媒介市场调查研究中心和新华社营销总平台合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两会报道群众需求问卷调查,了解群众对两会的关注点与信息需求,为两会报道更好地把握需求、服务百姓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全国两会前夕,新华社客户端推出创意互动产品《2024全国两会热词调查》,率先开启“两会时间”。同时,抓住两会时习近平总书记下团组的重要节点,在前期民意征集的基础上,将总书记下团组时的重要讲话与热词调查中网民的精选留言相结合,推出了国风动海报产品《你关心的,也是总书记牵挂的》,形成了“网民有所呼,总书记有回应”的互动报道创新范式。  相似文献   

18.
2006年两会已经结束。在社党组正确领导下,在这场战役性报道中,新华社播发的一批重点稿件引人注目。2006年新华社播发的采用家数在100家以上的99篇两会稿件中,重点稿占27篇,而2005年采用超过100家的两会重点稿仅有5篇。两会期间,新华社营销总平台和分平台组成了39个小分队赴39个报业集团,对各大报业集团采用新华社两会稿件情况进行专项分析,每天提前将《稿件采用情况统计报表》送给前方报道组。用户认为,今年两会新华社重点报道既具有权威性又有较强的可读性,方针政策分析解释到位,选材真正做到了“三贴近”。一、悉心经营一批题材重大的报…  相似文献   

19.
网络技术的扩散给民主的内涵和外延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网络民主即是由网络衍生出的一个新鲜、时髦的政治现象。对于中国民主政治来说,网络承载了更多的政治期望。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标志着网络的政治影响力真正形成,此后的10来年时间,网络政治事件层出不穷,随处可见:从“两会”期间政府官员与网络的频繁互动,到胡锦涛、温家宝上网问候网民;从“南京房产局长天价香烟事件”、“躲猫猫事件”的当事人被免职,到“自动取款机事件”、“厦门PX项目”等事件结果的改判等,网络展现了惊人的政治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董强 《军事记者》2006,(5):25-26
在解放军报今年的“两会”前方报道组进行的总结中,本人有幸获得“最佳点子奖”。客观地讲,连续几年参与“两会”新闻报道,心理上确实有些疲塌,但丝毫不敢有所懈怠。因为“两会”新闻报道政治性很强,不允许有半点差错。同时,“两会”上新闻很多,重复的新闻也不少,的确需要记者用心捕捉,也需要记者用心表达。概而言之,“两会”新闻报道既需要规范又需要创新:规范是必须的,创新则是必要的。怎样才能在规范中创新?内容说起来纵有千条万条,记者的发现力才是最不可忽视的。所谓记者的发现力,是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1997年5月在新华社中青年业务骨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