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惜分,1916年出生于四川省邻水县。21岁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又进延安马列学院学习。193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八路军120师政治部和晋西党校担任政治教员和政策研究员。日本投降后,调任新华社记者和编辑,1949年任新华社西南总分社采编部主任。1954年调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副教授,1958年北大新闻专业合并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相似文献   

2.
《甘惜分文集(三卷本)》出版暨庆贺甘惜分教授96岁华诞研讨会4月14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甘惜分教授是中国著名新闻理论家,中国新闻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于1938年奔赴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八路军120师政治部任高级干部学习班政治教员和政策研究员、新华社任记者和编辑,1949年任新华社西南总分社采  相似文献   

3.
2000年12月,在新世纪的钟声敲响的前夕,数百名新闻专业的大学生济济一堂,聆听中国著名新闻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甘惜分教授作《中国记者的精神状态》的专题讲座。“在新的世纪里,中国不但要成为世界的经济强国,还要成为世界的新闻强国,要让中国的新闻材料成为世界的权威材料,让中国的记者成为世界上的名记者。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成为世界上真正民主、团结、进步、文明的象征。“这是年近九旬的甘惜分老人对跨世纪大学生的寄语,是中国老一代新闻工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期望,更是祖国的赤子对新千年母亲的衷心祝愿。他的讲座掌声不断,鼓舞着莘莘学子为中国的新闻事业奋斗的信念。甘惜分,22岁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又进延安马列学院学习马克思主义。193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八路军120师政治部和晋西北党校担任政治教员和政策研究员。日本投降后,他调任新华社记者和编辑,1949年任新华社西南总分社采编部主任。1954年调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副教授,1958年北大新闻专业合并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在该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特邀理事。可以说新中国的新闻理论教育...  相似文献   

4.
王永亮  柴葳 《记者摇篮》2005,(1):62-63,60
陆小华,男,1960年生于江苏徐州,198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新闻学硕士学位;后一直在新华社从事新闻工作,现为新华社高级编辑,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中国最权威的新闻刊物《中国记者》杂志总编辑。  相似文献   

5.
成一,1927年出生,山东黄县人.抗日战争时期任胶东区<大众报>通讯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华社记者在华东前线采访.建国后继续在新华社工作,曾任新疆分社社长、新闻研究所所长,参加过<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的编辑,离休后作新闻研究.  相似文献   

6.
《新闻与写作》2006,(11):35-35
郭超人(1934-2000),湖北武穴人。1956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毕业后,主动要求去西藏,在新华社西藏分社任记者14年,亲历、见证并报道了西藏民主改革、中印边界反击战等诸多历史事件。1960年和1964年,跟随采访中国登山队先后攀登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玛峰,曾登抵海拔6600米的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新闻教育发轫于20世纪初。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了新闻学研究会,开始了较为正规的以新闻学内容为主的新闻教育与讲座,标志着新闻教育在我国正式发端。一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它从开始创立到1949年全国解放,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历史时期。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记者联盟举办过训练班,培养年轻的新闻工作者。1939年,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南方办事处曾在桂林举办“战时新闻工作讲习班”,参加学习的百余人,由范长江、孟秋江、夏衍、陆诒等分任“新闻学概论”、“采访与编辑”、“国际形势讲话”…  相似文献   

8.
孙如陵,民国时期知名新闻学人。在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新闻学系就读期间,担任《新闻学季刊》编辑。毕业后历任《中央日报》记者、《中央日报》专门性副刊《报学》双周刊编辑、《报学杂志》编辑。孙如陵的新闻为学之路,是民国时期的一种典型,求学伊始即开始新闻实践与新闻学术研究。这种“半工半读”经历不仅给他带来新闻实践的切身体验,还有新闻学理的深刻体悟。本文就民国时期孙如陵的新闻学观、新闻观、新闻教育观、报业发展观进行分析,揭示其独到的理论洞见。  相似文献   

9.
甘惜分教授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是这样解释新闻角度的:"新闻角度:记者在采访和新闻写作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即记者从什么立足点,什么视角,什么突破口,去寻找、挖掘、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2010,(6):27-27
何平(1957年—),新华社总编辑、中国记协副主席、高级记者。生于北京,祖籍浙江。1976年至1977年在北京近郊农村插队。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82年分配到新华社工作。历任国内新闻编辑部记者、采编室副主任、部主任助理、新华社总编辑助理、副总编辑兼国  相似文献   

11.
《报刊之友》2010,(6):87-87
赵兰英(1950年-),女:新华社高级记者,知名巴金研究专家:上海人。197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评论专业。后被分配至新华社上海分社,从事记者工作至今:上海市新闻专业高级职称审定委员会委员。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200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相似文献   

12.
《新闻学家不是“新闻家”》一文(以下简称《不是》)最初发表在1998年第1期的《新闻前哨》上,后来又被收入《浅论新闻发现》和《大江潮涌》两本文集之中。它的一再发表,使它的影响更为扩大。 《不是》一文的中心论点是:新闻学家不过是一些只懂得新闻学理论却不会做实际的新闻工作的人,“而记者、编辑应该是‘新闻家”’,“新闻学家的行为目的是建立‘新闻家’的行为规范;而‘新闻家’的行为,却不可避免地要把这些规范打破”,“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学家与‘新闻家’就是一对矛盾,他们之间是立和破的辩证关系。这对矛盾不断…  相似文献   

13.
为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探讨交流五四时期新闻传播专题史研究学术成果,9月6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2009年会——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暨五四时期新闻传播专题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会上,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接受聘书,继前任校长许智宏后成为新一届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会长。  相似文献   

14.
1934年10月,郭超人出生于湖北省广济县.1956年,郭超人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毕业,到新华社工作后,主动要求到条件最艰苦的西藏,做驻站记者.  相似文献   

15.
赵苏 《军事记者》2001,(10):16-18
阎吾小传:阎吾,山东荣成人。1922年生。“七·七”事变后,15岁时即参加中共荣成县委领导的“河山话剧社”,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2月参加八路军。1940年秋,他在战斗中负伤后到山东纵队宣传部任干事。1946年开始军事记者生涯,先后在新华社第三野战军总分社、志愿军分社、海防前线分社、解放军总分社当记者,曾任新华社军事编辑组组长、解放军分社副社长、解放军总分社第一副社长兼党委书记等职。有新闻作品集《雄风录》、《奇志集》、《阎吾战地情景新闻选》面世。生平事迹被收入《中国当代十大名记者》一书。(…  相似文献   

16.
王文杰     
王文杰,1949年10月生,河北省元氏县人,大专学历,现任新华社山西分社社长、党组书记、高级记者,山西省第八届政协委员。 1968年参加工作,当教员。1970年至1978年在解放军高炮部队,先后任报道员、报道组长、新闻干事。1978年12月正式调入新华社河北分社,先后任记者、工业组组长,并兼任石家庄记者站站长。1992年12月任新华社河北分社副社长、党组成员。1996年2月至1998年5月任新华社甘肃分社副社长、党  相似文献   

17.
吴复民是1986年底全国高级新闻职称评委会评出的全国首批高级记者之一。她1964年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进入新华社上海分社任经济记者,四十多年来,笔耕不辍,在新闻实践上建树颇丰,推出了“纵论式宏观经济新闻”新体例,为宣传和推进上海的改革开放形势,发挥了新华社记者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新闻学教育开始发轫,此间,国内创办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上海圣约翰大学报学系,燕京大学新闻系等一批新闻学教育机构,本文通过对民国早期新闻学教育的历史辩证分析,探讨了在新闻职业化和"五四"新文化运动背景下,中国新闻学教育兴起的原因,并对早期新闻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作了详细分析,表明了新闻学思想的变革和新闻职业化与早期新闻学教育形成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今年1月,100岁高龄的中国人民大学甘.惜分教授驾鹤西行,这是我国新闻学界的重大损失.笔者以为,新中国成立后,能够称得上大师级的新闻学者,有三位先生:方汉奇、甘惜分和早在22年前仙逝的王中先生.我有幸同这三位先生都有过亲密接触,梳理他们的人品、学品和学术成就,深感受他们的教益良多. 甘老1958年入党,解放后曾任新华社西南总分社采编部主任.1950年起转入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家.  相似文献   

20.
所谓隐性采访,又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是指新闻记者在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情况下,运用拍照、摄像或对其谈话进行录音等方式获取新闻事实的行为.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词典》将隐性采访定义为:"记者隐瞒记者身份或采访目的而进行的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