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这个"改",包括由老师进行批改、同学互相修改和自己进行修改,但主要是自己进行修改。修改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进行修改作文能力的强弱是其独立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师应让学生明白:世界上一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只有反复、再反复多次修改,才能把自己写的文章中的语句、段落、情节修改好,使自己的文章生动感人。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转变观  相似文献   

2.
<正>文章是感情的产物。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只有精益求精的作品,才能称得上佳作。"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起初写的文章也不好,后来看到唐代杰出的散文家韩愈写的文章,原稿改得一塌糊涂,才恍然大悟。从此以后,他写文章就十分注意修改,有时原稿竟然改得一字不留,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相似文献   

3.
<正>一篇未经认真修改的文章,只能算作半成品;不会改,就不算成功;改好了,才算写好了。这个道理,看来并未被中学生普遍接受。一些初中生更因年幼无知,把"改"从"写"中割裂出来,以为改作文完全是老师们的事。自己只需"写",勿需在"改"上费功夫。其实,老师们也应告诉学生:我们通常讲的"写作文",已经把"改"包括其中了。其实"修改"始终贯穿在写作过程中。写出初稿后的增删、调整和润色;动笔前对腹稿的再三斟酌,对提纲的反复设计,以及落笔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4.
《同学少年》2016,(5):8-9
<正>无论是贾岛的"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还是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都告诉我们,好文章是推敲出来的,这个推敲的过程,就是不断修改的过程。所谓"文章不厌百回改",强调的正是修改在写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性。一篇文章写好之后,需要斟酌修改的地方很多,既需要整体把握,斟酌文章的立意是否深刻、构思是否新颖、结构安排是否合理,也需要局部调整,锤炼词句、取舍材料、调整表达方式等。  相似文献   

5.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这句话充分道出了修改对于写好作文的重要性。学生要写好作文,必须具备自我修改的能力。"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需要教",评改则是为达到学生将来能够独立自改。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不会修改文章,也就谈不上形成写作能力。写作能力的发展,只有在  相似文献   

6.
《华章》2007,(12)
"作文难,修改作文更难",这是学生常常发出的感慨。甚至更多的学生认为写作文是学生的事,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养成写完了事的不良习惯。"作文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这些话都告诉我们修改作文的重要性。我们耳边也经常闪现关于贾岛的"推敲"的故事,关于杜甫念诗给老婆婆听的故事;现代的叶圣陶在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作者改文章时,都是那么仔细。这些事例都说明修改在好文章的形成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正>"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所谓修改,就是认真地把已经写出来的文章从立意、选材、篇章结构、语言文字等多方面进行增、删、改,使文章更完美,更周密,更充分地表情达意。修改,有小修改和大修改之分。小修改指文章的局部完善;大修改指文章的整体调整,就是指改变文章的结构,增删文章的材料,改变文章的主题,有时甚至另起炉灶。只有谋定全局,通盘调整,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那么,怎样对文章整体进行调整呢?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作文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但是,目前的初中语文作文中,大多数学生连草稿都不打,一遍完成,也从不加修改,很多教师没时间给学生批改,学生也不会去再读、再改,导致作文写了相当于白写,没有太大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在训练学生写作文的同时,注重对作文的修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会"改"作文,学会从修改中学习写作技巧,深化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鲁迅说过:"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但现在的作文教学受制于应试教育,强调一个小时内完成,在时间限制下特别重视"一笔落"能力,平时训练也非常重视作文数量。而修改作文属于精练,我以为,随意写五篇作文可能还不如一篇作文改五遍效果好。在此,我就中学生作文修改说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正>"三分文章七分改"。真正的好作文并非全靠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一个好的写作素材,只有通过具体的语言表达,并伴之于反复的精心修改,最后才能成为一篇好文章。那么,如何修改学生的作文呢?很多人都普遍认为,写文章是学生的事,而改文章是教师的事。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教师批改中太多地更换了学生的文字,不仅失去了宝贵的童真,也把孩子那最"自然的坦白"和最"清新的语气"都丢掉了。如果按教师的意愿去批改学生作文,势必造成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更重要的是严重地扼杀了孩子的个性。要改变这种  相似文献   

11.
为文者尝闻"文章不厌千遍改"、"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等等.由此可见,在文章的写作中,修改是重要的一环.古往今来,善为文者特别重视文章的修改,并留下了许多精彩的妙喻.  相似文献   

12.
<正>"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贾岛作"僧敲月下门"时的反复推敲、王安石作"春风又绿江南岸"时的几经斟酌都告诉我们: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是成长的时候,不仅阅历不如成年人,而且更容易犯错误。要想让他们创作出好的文章,除了要引导他们对生活进行深刻的体会以外,还要教会他们修改作文。怎样来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呢,下面我谈谈自己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3.
文章要写得好些,则非下苦功修改不可.有些好的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还不如说是"改"出来的.肯改,是有自知之明的表现.在写文章这件事情上,我们要敢于"自以为非",相信自己会出次品.修改的过程,就是发现和纠正错误的过程,就是向真理逼近?程,就是排出糟粕、挤掉水分的过程,当然也是提高分析和表达能力的过程.鲁迅在饱尝了创作甘苦之后,概括出了两句发人深思的话:"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既然"不由天",那就是"由人","由"作者的主观能动  相似文献   

14.
<正>不少同学愿意写作文,却不愿意改作文,认为改作文是老师的事。产生这种错误想法,主要是因为同学们不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古今中外的好文章都是作者自己改出来的。改文章的故事可以说是不计其数。宋朝时候,有位文坛领袖叫欧阳修。他写的《醉翁亭记》是一篇美文,现在已编入中学语文教材。你知道他的文章是怎么改出来的吗?他写好初稿,把它贴在墙上,反复诵读,一字一句推敲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他终生作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存在着重作文指导、轻作文修改的情况.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凡是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都是经过作者千锤百炼改出来的.这个"改",包括自己改和别人改,主要是自己改.小学语文教师应怎样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呢? 一、引例开道,师生议改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的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训练."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因此,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写作,而且要督促学生修改文稿,使学生受益终身."引例开道,师生议改"是体现写作、修改一体的一个方法,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正>有人说"好的文章是改出来了",在众家写作中,有很多修改文章的故事成为了美谈。"推""敲"二字无人不知,"一字之师"也是家喻户晓,可见文章修改很重要。在作文教学中,很多老师也都知道修改的重要性,可苦于没有切实有效的方法,而导致这片田地荒芜,却无能为力。基于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着训练修改这一环节,采取了一些做法,现总结如下:一、事例要充实,议论才有力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只有  相似文献   

17.
作文修改是写作中非常重要而且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可见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要自己改,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实践也证明,修改文章的能力是作文的一项基本能力。"作文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  相似文献   

19.
<正>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曹雪芹写《红楼梦》就自言:"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美国作家海明威写《永别了,武器》,最后一页修改了30多遍。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前后经过十二次精心修改才完成。可见,一篇好的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而且也是精心"改"出来的。古往今来,许多著名作家修改文章的佳话不胜枚举,我们要学习他们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如何对文章进行修改?我国著名作家赵树理说:"我深深地体会到要使文章能够准确地达意,就得嚼字,就得认真  相似文献   

20.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这话一点不假。纵观古今,哪位名人大家不是修改文章的好手呢?如何批改学生的作文,怎样才能让学生改好自己的作文,一直是语文老师长期探索而又觉得较棘手的问题。传统的批改方法,老师伤神费力地"批",学生无可奈何地"改",批与改时常脱节,岂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怎样才能做到既"批"得巧,又让学生"改"得对呢?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