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余坪 《新闻界》2001,(3):60-61
报业兴旺,异彩纷呈。一种既独立于文字新闻之外,又强调图文并重的报道形式──报道摄影,越来越引起世人关注。它用生动的形象、思辩的色彩、立体的真实感和新颖的手法剖析和解释社会,并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日之意义",成为超越地域、时空、文化背景甚至语言文字限制的形象深度报道,成为报纸的"看点"。一、报道摄影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与文字深度报道几乎同时出现的报道摄影,绝非仅仅是新闻传播中的一种独立的体裁,而是与文字深度报道并列,同属深度报道范畴的一种报道形式。从一开始它就遵从了形象记录加文字补…  相似文献   

2.
图片报道     
<正>(新华社照片,上海),2009年6月1 0日,上海电视节设备市场劲吹"高清"风。近日,以"视觉的冲击、视觉的享受"为主题的上海电视节国际新媒体与广播影视设备市场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高清制播设备成为国内外厂商的产品推广的重点,吸引了众多专业采购商。图为观众正在展会上参观一款超高清显示屏。新华社记者裴鑫摄  相似文献   

3.
报道     
贵广铁路开工建设10月13日,贵广铁路开工动员大会在贵广铁路甘棠江特大桥桥址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出席开工动员大会,宣布贵广铁路开工并为贵广铁路奠基。贵广铁路是铁路"十一五"规划的重点项目,自贵州省贵阳市至广东省广州市,是一条  相似文献   

4.
会议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一极,是每个媒体都绕不过的话题和技术难点,关于会议的创新报道,各媒体探讨和实践了多年,已完全突破了"会标高挂,台上台下,领导讲话,一个不落"的既有模式,代之以创新创意  相似文献   

5.
始于2010年7月的那场"缝肛门事件"至今仍然没有终结。不过,权威部门认定"缝肛门事件"是条假新闻。这一事件基本没有受益者,只有受害者。应该说,"缝肛门"能成为一条轰动性新闻,除了当事人的误解之外,媒体的选择性报道贻害无穷。"缝肛门事件"是一道难以愈合的社会伤口。修复  相似文献   

6.
安全生产关系职工的生命健康,关乎国家"安全发展"的大政方针,更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媒体从事安全生产报道说到底是为了营造一种"关心安全,关爱生命"的社会舆论氛围,在文化层面上为推动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做贡献。笔者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采访部工作时主要从事安全生产的报道,参加报道了2001年以来大部分一次死亡人数在30人以土的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在事故报道领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安全报道中记者的责任感从事安全生产报道工作的时间越长,越感到责任重大。它体现在我们每一篇报道发出后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上。做一篇有震撼力的报道是每个记者的目标。我承认,作为电视记者,我也很想挖到"猛料",可怎么挖才能既不违反宣传纪  相似文献   

7.
每年省里的人大、政协"两会",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做好"两会"的宣传报道,对媒体来说,既是一项光荣的任务,也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宣  相似文献   

8.
随着博客、播客等"自媒体"越来越频繁地参与新闻传播,"公民报道"一词被引入新闻传播领域.一般认为,公民报道是指"来自普通公民的非专业新闻报道.他们或是现场的目击证人,通过现代科技,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直接传送给大众媒体;或者自己创办小众媒介,实现在一定范围内的新闻生产与传播".①显然,更多的公民报道是和新的媒介技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虚拟的网络空间是其成长壮大的温床.  相似文献   

9.
《人物》杂志发袁厉害一稿前,我有期待.我的前同事、《人物》杂志副主编林天宏早就在微博上惊呼,他编袁厉害一稿很过瘾,魏玲是他见过的最出色的实习生. 魏玲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徐泓教授的学生,我也是北大新院硕士毕业的,从徐泓老师那受教颇多.想学妹未出道即能获得前同事如此称许,稿子自当拜读为快. 未承想,看到这篇稿子时,微博上已是飙风四起,诟病如潮,"脸谱式写作"、"抒情式调查"、"审判式报道"、"预设立场"、"自以为占领道德高地并炫耀智力优越"等指责,可谓"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一篇报道能引发如此多争议,在新闻业界并不常见.我把报道认真看了一遍,想得出自己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正>曾长期负责党的宣传文教工作的陆定一同志提出:"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笔者认为,这个"事实",可能是一件事情,也可能是一个问题,还可能是一种现象。这个"问题"存在于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经过记者报道就成了新闻,如民生方面的问题经过报道就是民生新闻的一种。但笔者言及的这种民生问题新闻报道,有别于过去人们思想观念中的批评、揭短和曝光  相似文献   

11.
黄琳斌 《东南传播》2012,(10):160-162
"少报道领导个人,多报道人民群众"是中共一个重要的新闻思想。这一思想不但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报道艺术问题。除文革这一特殊时期外,历届中央均支持"少报道领导个人,多报道人民群众"。目前这一思想在实践中还难以很好贯彻,这主要有部分领导干部媒介素养欠缺、部分媒体不敢不善作为两方面的原因。新时期积极实践"少报道领导个人,多报道人民群众",对推动走转改活动深入开展下去,进一步推动新闻改革取得新突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在《媒介事件》一书中指出,媒介事件是"历史的现场直播",它可以分成"竞赛"、"征服"和"加冕"三类。这些就是构成媒介事件样式本体的主要叙述形式,或称"脚本"。他们决定着每一事件内人物角色的分配及其扮演的方式。"竞赛"包括的范围从奥运会到总统竞选辩论。"征服"则是  相似文献   

13.
"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的概念来自西方新闻理论,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概念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主观的。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新闻事件是"新近发生的  相似文献   

14.
(一)韩美林画得真好! 写报道讲究要有独家新闻,其实画画同样讲究要有新意.比如今年是牛年,春节里报上真是"牛气冲天",不仅是彩色画刊.有些专版、专页主题都是"牛"与"牛画",但看多了,基本上都是一个形象,即牛头上加两只犄角,不是老黄牛就是老水牛.  相似文献   

15.
《新闻实践》2004,(11):26
"七艺节"期间,我省新闻媒体集中精力,紧扣主题,合力为这一人民的节日营造高质量的舆论环境。但有个别媒体对"七艺节"报道却不够重视,不仅宣传力度不大,而且负面新闻过多。如某报9月14日只在一版刊登了两条不起眼的"七艺节"图片新闻,而负面报道却多达10篇。特别是两篇长篇通讯: 《官员混  相似文献   

16.
不断提高的欣赏认知和文化知识水平,使受众对于新闻的需求状态从"要我知道"上升成为"我要知道"的高度。蓬勃兴起的深度报道——这种"全息摄影"式报道形式,正是在探寻新闻深层原因的诱因下催生的。作为一种着重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新闻报道形式,深度报道被媒体赋予着引导舆论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报道     
《报林求索》2009,(12):10-11
<正>北京动车段完成"世界第一升"11月5日,北京动车段三四级检修库里,8节动车组首次整体被16台液压式升降柱缓缓抬起。这标志着我国  相似文献   

18.
报道     
《报林求索》2009,(2):10-11
<正>"铁牛号"机车迎来迎来命名60周年1947年7月,人民铁路精心修复的96号解放型蒸汽机车威武地展现在人们面前,1949年2月15日,96号机车组被原东北铁路局命名为"铁牛号",就在今年的牛年,"铁牛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一个时期,岳阳市某大型水果市场风传一种"牛奶草莓",特别鲜美,口感似有点牛奶味。于是,水果商家便瞎吹是用牛奶浇灌出来的。每公斤50元,而普通的草莓每公斤20元。"牛奶草莓"摊位前,还有人("果托")在一旁帮腔劝购。大部分人将信将疑,欲买又怕上当。  相似文献   

20.
到城乡走一走,不难发现一些群众对行政部门的个别执法行为"有气"、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言行"有怨"、对部分美好的规划感到"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