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世界的发展离不开民族主义,也需要全球化,但二者都有着各自的正反面,在二者的作用下,国际经济政治关系发生深刻调整和变化,使国际社会充满矛盾,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要的是二者的协调。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矛盾运动和外部环境变迁共同作用的逻辑进程。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经历了“社会哲学范式”向“人学范式”的转换。“社会哲学范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把社会政治的需要看作其出发点和归宿;“人学范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把“现实的人”看作其出发点和归宿。这两种范式尽管都是为了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的某种困境而建立的,然而其本身却又陷入新的困境之中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批判和挑战。科学实践观范式是扬弃“社会哲学范式”和“人学范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利弊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范式的成功转换是科学研究取得突破的必要方式,因实践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及其转换问题被提上日程。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范式的提出与确立,是其学科理论内在发展的必然。以哲学本体思维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存在、存在为何,可以确证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核心。在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范式视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问题,应深切观照其与人生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重要的德育项目,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综合素质和心理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对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如何将二者进行有效的结合,提高德育的水平,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市民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划界,确定国家与社会的合理边界,并提出解决二者关系问题的理想方案.这种理论范式所表现出来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应该肯定的.但是,像其他任何一种社会政治学说一样,市民社会理论范式也有其特定的问题阈和历史阈.随着西方社会变迁,它也遇到了来自理论与实践的多重挑战,其学术局限性愈加凸显.所以,超越传统市民社会理论范式,建构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理论模式已成为社会政治理论发展的一种现实要求.而在市民社会理论羽翼下生长起来的公共领域理论所具有的学术特征表明,它可以承担起这一理论重任,为政治哲学理论范式的未来发展提供一种可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范式是一套被普遍接受的信念、理论或世界观,是科学研究或理论创新的主题、工具、方法.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与发展,高校思政课学生考评面临着范式转换的现实问题.高校思政课学生考评的范式转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我们应着重将考评理念范式由文本转向人本;将考评维度范式由单一转向多元;将考评载体范式由传统纸质试卷转向现代无纸化机考,为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整合,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在理论上充分认识二者整合的内在基础,在实践上努力探索整合的实现途径,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们在物质生产实践与精神交往实践过程中,为了协调利益关系、维系社会和谐与涵养精神生活,产生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是指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价值观念以及实践活动的一种摄取状态。它是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状态、个体思想品德成长状况在需要层面上的折射。综合运用“社会哲学范式”和“人学哲学范式”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意味着既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社会需要的主导作用,也要充分尊重思想政治教育个体需要的主体地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问题的研究,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关键命题,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讨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如何借用范式的问题,首先要正确解托马斯.库恩发现和描述的范式之本义、本质及其方法论阈限。范式的本义是指自然科学研究的"共同体的成员所共同拥有的研究传统、理论框架、研究方式、话语体系",本质上反映的是自然科学研究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属于科学学和科学史的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借用"范式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但需要认清范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方法论阈限,厘清思想政治教育样式与研究范式的学理边界,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逻辑结构及历史发展等诸项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阿伦特建立的对社会进行"私人领域"、"社会领域"和"公共领域"三元相分的理论分析框架,既与传统市民社会理论范式不同,也与哈贝马斯等人的三分模式有异。它的提出不仅意味着一个新的政治哲学概念——公共领域的诞生,而且也标志着一个新的社会理论分析话语——公共领域理论范式的浮出水面。因此,研究阿伦特的社会三分理论模式具有多重政治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集团是美国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利益集团作用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对美国政治本质特征的理解。作为美国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利益集团成为人民和决策者中间的一种利益传递机制,确实发挥了一些积极作用,如代表和集中各种利益;保障政局和社会的稳定;弥补政党政治的局限和充当政府机构的助手等。由于集团利益的狭隘性,利益集团也会导致诸如金钱政治、政府工作效率低下和公共利益受损等方面的弊端。利益集团作用的双重性与美国政治的双重性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利益的积累发展,必将上升为政治的利益。民营经济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形式之一,随着其不断发展和壮大,必将在政治利益上有所诉求,这将给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带来深远的影响。民营经济作为天生的市场经济派,其深层逻辑中与民主政治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ole of educational interest groups in the context of current educational policy in Spain.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historical and structural factors that are the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the constitution of educational interests. It argues that the historical educational dualism and the political opposition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education explains not only the emergence and political position of each educational actor, but also the dynamic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and their strategies to influence policy making and implementation. The final section of the paper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est groups and the State. It argues that the diverse and heterogeneous educational demands lead to a specific form of educational politics and explain the conditioned relative autonomy of the Spanish State in education policy making.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which was given as the Dudley Allen Sargent lecture at the 2012 conference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Kinesiology and Phys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discusses the politic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t examines how both national politics and local/campus politics affect the discipline. Drawing from the history of national leaders from both the Republican and Democratic parties and from the autobiography of Dudley Sargent, it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t role that politics plays in the lives of Kinesiology and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s. The article discusses political perception, public relations, conflicting political interests, the political importance of program success, and provides recommendations for political survival in the university culture.  相似文献   

15.
晚清清议被现代舆论思想所替代的历史动因有:第一,清议从本质上属于在朝官员内部的政见竞争与利益角逐,这种政治性批评具有谏议的体制内色彩,最终代表的还是统治集团利益分配。第二,清议从属于传统的儒家思想体系以及专制皇权统治的政治体系之下,无法容纳与适用于新的来自于西方的政治理念与政权理论。第三,现代媒体扮演新的言说工具,扩充了传统的言说渠道与方式,使得皇权政治体制内的清议概念无法适应时代转型的需求。第四,科举制废除之后,儒学与王权结合的制度性渠道崩解,传统士大夫向现代知识精英转型,诉求的视野不再仅仅聚焦在君主身上,而是向社会传播扩散。  相似文献   

16.
Because higher education serves both public and private interests, the way it is conceived and financed is contested politically, appearing in different forms in different societies. What is public and private in education is a political–social construct, subject to various political forces, primarily interpreted through the prism of the state. Mediated through the state, this construct can change over time a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context of higher education changes.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rough the state’s financing of higher education how it changes as a public/private good and the forces that impinge on states to influence such changes. To illustrate our arguments, we discuss trends in higher education financing in the BRIC countries—Brazil, Russia, India, and China. We show that in addition to increased privat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financing, BRIC states are increasingly differentiating the financing of elite and non-elite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政治文艺论一直是一把双刃剑,有时把命题权力和知识公信力砍削殆尽,有时又像一把无情的鞭子抽打文艺的社会公众,权力和暴力的语义更替使得这一议题始终得不到明晰化的稳定语义表达和均衡性的社会运作,这给文艺人类和人类文艺带来极大的精神耗损。通过对权力、暴力、边界政治形态、公共政治形态和总体性政治形态的语旨的讨论,我们发现,文艺与政治的合谋存在着三个合法性的学理支撑,同时由于极端政治和野蛮政治家的出现,文艺与政治合谋必然性地会发生政治对文艺的暴力压迫。在全球化进程中,文艺将与总体性政治合谋,从而在人类生存的文化机理中直接统一。  相似文献   

18.
The conduct of narrative research gives rise to a range of political issues which include the validation of narrative knowledge, the relationships of power and authority among research participants, an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public and private domains. In this article three issues will be examined: The politics of research in a “narrative” mode which challenges traditional research; issues of power that arise in collaborative research relationships; and the political implications of studying the private domain of life story and autobiography.  相似文献   

19.
国际法作为规范国家间交往的行为准则,与国内法相比在效力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影响国际法效力的因素很多,但主要体现在国际政治关系、国际经济状况和公共利益等几个方面。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考察,要使国际法的效力得以真正发挥,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根除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相似文献   

20.
公私观念源于对土地和财产的所有权,各种公私观念的核心是为了解决公与私利益之间的矛盾。中国早期公私观念中推崇"大公无私",贬斥"以私害公"是一个基本取向,并由此衍生为一种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公私观念模式的基础就是实现和完善"公",以公为中心,以公为主体。尚公意识被后人不断地优化,成为人们的政治信念、道德理念和价值目标。公与私在现实中往往处于矛盾的状态中,公私合一、公私兼顾是难以实现的,公与私始终处于背反的境地。这种矛盾主要体现在利益的冲突上,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准则是以"公"为先,只有一切为了公利,维护公利,才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最终使得"天下为公"成为社会行为的根本准则,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和道德行为规范,对稳定社会秩序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