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这就要求音乐教学要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培养学生对音乐良好的感知能力作为重点突出出来。只有在教学中让学生听足、听精、听细,才能不断强化他们对音乐音响的辨别、感受和记忆,逐步丰富音乐体验、培养听觉感知,最终使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得到提高。当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因其自身的特点要求,在"听"的安排上是充  相似文献   

2.
正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这就要求音乐教学要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培养学生对音乐良好的感知能力作为重点突出出来。只有让学生听足、听精、听细,才能不断强化他们对音乐音响的辨别、感受和记忆,逐步丰富音乐体验,培养听觉感知,最终使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得到提高。针对目前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唱"轻"听"的问题,本文围绕优化"听"的内容、步骤和方法,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聆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注重和发挥聆听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习惯,是提高他们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一种听赏艺术 ,在任何一种音乐活动中 ,都不可能没有听觉的参与 ,可以说听觉是音乐艺术的专利 ,这是其他任何艺术门类无法比拟的。小学音乐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在倾听音乐作品时 ,固然需要运用听觉 ,其他如唱歌、律动、音乐游戏等各项活动也都离不开倾听 ,“听”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前提 ,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听觉最敏锐的时期 ,这一时期学生的听觉发展快 ,可塑性大 ,对他们进行音乐听觉训练 ,可以培养其对各种声音具有敏锐的感觉、细微的辨别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这将会为他们欣赏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 ,我们应在小学低…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听觉艺术,专注聆听是音乐审美的前提。 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听觉,培养他们对音乐良好 的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也是一门情感艺术。音乐教学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而且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学生在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愉悦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要不断地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使他们在接触音乐艺术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7.
马晓鸣 《林区教学》2008,(4):102-103
各种技术的训练与发展是完善钢琴演奏艺术表现的手段,而培养和发展钢琴演奏者的音乐内心听觉能力是良好乐感的重要基础,也是衡量演奏者音乐素质优劣的重要尺度。乐感是对音乐的体味和感悟,是音乐感知能力的综合体验。它既包含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又包含对音乐的表现能力等,让学生有高质量的听觉感觉能力,在听觉概念上努力培养学生对优质音响的听觉形象是钢琴演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音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感受与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  相似文献   

9.
音乐本体最基本的特征是作为听觉的艺术。本文试从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良好的习惯、提高音乐记忆能力、想象、联想能力,主动参与音乐表现等几个方面,探讨在器乐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的内心听觉能力。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听觉艺术,也是一门表演艺术。音乐课堂不仅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因此学生在音乐考核时,可适当地安排音乐表演这一项目,让学生通过表演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以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准确地表现出来。而学生的表演水平除了跟他们的音乐素质有关外,还跟他们心理素质的差异有着很大的联系。许多学生不仅音乐基础较差,而且他们的心理素质也很差,自卑和胆怯总是影响着他们的音乐表演水平,甚至阻碍着他们学习上的成功。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获得成功,找到自信呢?在初一年级第一学期的一堂音乐表演考核…  相似文献   

11.
陈瑶 《中小学音乐教育》2023,(2):31-32+37-38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而内心听觉则是一种重要的音乐能力,它能构成内心音乐意象并使人获得音乐感知,正是这些特点使得内心听觉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内心听觉的内涵及重要意义、内心听觉能力培养的路径和方法等方面,对音乐课堂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内心听觉能力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音乐艺术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有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开发智力、丰富精神生活等良好的教育作用。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在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活动中,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是其他领域的教育所不能代替的。本文所要讲的环境音乐,正是发挥音乐听觉艺术的独有特点,配合幼儿园生活环节,为幼儿创设听音乐的机会,使他们在音乐环境中,发展音乐听觉能力,培养音乐素养,自然地接受音乐艺术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对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高师欣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着重在于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音乐艺术的能力,陶冶情操,丰富思想感情,提高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树立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14.
盛彬 《儿童音乐》2014,(2):52-53,64
正《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中。我们一方面可以从聆听音乐中开阔视野,获得美好的享受,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艺术鉴别能力、增强记忆能力与艺术审美评价能力。学生只有在聆听的环境中展开想象、分析,才能更加主动地、有效地参与音乐,达到提高个体欣赏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也是听觉艺术。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使人通过听觉感受其中蕴含的意境与情感。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不是让学生知道一个或两个音乐技能,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逐渐转向素质教育,那么如何提高学生音乐课的教学效率呢?一、精心备课,知己知彼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教师教学也是一样,只有理解教材,深挖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  相似文献   

16.
正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听音乐"对一般人来说是一项在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的休闲活动。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而内心听觉则是人体的内在思维语言,如何将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值得探究。儿童期是一个人感知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从儿童期就开始培养内心听觉能力,能帮助其切实提高音乐鉴赏的水平,从而打好学习音乐的基础。本文从内心节奏、内心音高、内心音色、内心想象、内心旋律五个角度来阐述训练低年段学生音乐内心听觉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欣赏课教学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漫长的音乐历史中,有无数令人倾倒的音乐作品和无数令人敬佩的音乐大师。作为高中音乐教师,应该潜心研究学生心理特点和音乐教学规律.采取各种策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陈竹 《考试周刊》2014,(81):181-181
<正>音乐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是一种听觉艺术。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听觉无疑是不可忽视的要素。音乐艺术的特征之一就是聆听,音乐和时间艺术同为一体,且在时间里以艺术形式呈现。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听觉体验的地位举足轻重,对审美体验也极为重要。因此,初中音乐教学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学生对音乐要素精细化、敏锐度的感知反应能力从而让学生爱上音乐,并且学会欣赏音乐。一、围绕音乐要素的基本点倾听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也必须有高水准的灵敏的耳朵,才能有效地去感受和理解音乐。因此听觉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而歌曲教学是音乐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它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有效手段。在歌曲教学中强调音乐的听赏作用,注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来进一步表现音乐,是音乐教育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