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滑稽表演人才培养"培训班将于2015年8月20日至10月4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办。该项目由中国杂技家协会全程支持,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组委会办公室承办,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协办。本项目借助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的高端平台,聘请国际知名滑稽教师授课,以先进理念和丰富舞台经验为我国杂技界培养滑稽表演人才,发掘、培育国内本土的滑稽表演者,为中国滑稽艺术发展提供助力,进一步满足观众需求。  相似文献   

2.
"北京2007国际杂技滑稽展演"已经落下帷幕,此次活动旨在促进滑稽艺术的发展,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发现并储备优秀节目和人才。这是一次推动滑稽艺术进步与发展的展会.是杂技同仁相互交流、与时俱进的盛会。滑稽表演是杂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我国滑稽艺术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观众群体了解滑稽的人不多,以至  相似文献   

3.
杂技表演是中华艺术宝库里的一颗明珠,有善悠久的历史。杂技艺术的特点决定了它以全世界作为自己的表演舞台,但同时.我们又看到另一种情况,即一个优秀的杂技节目很难在同一个地方做较长期的表演,这同样也是由杂技艺术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获第九届中国杂技金菊奖第八次理论作品奖银奖)四、杂技剧的创作思维具有东西方文化叠印的魅力中国杂技艺术以活跃的创新思维、勇于探索的艺术精神,创造了一大批在国际国内屡获殊荣、具有极高艺术含量和观赏价值的作品。《时空之旅》则更是集中了中国杂技节目的经典表演,塑造出梦幻的奇异舞台,引领观众穿越中国杂技的探险历程,力破重重关阻,而带领观众进入杂技艺术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杂技”一词有两种含义:狭义的可以理解为地面和空中的技巧性表演节目。西方的“ACROBATIC”词意与之对应。广义的则可以理解为杂技节目、马戏节目、滑稽节目和魔术节目的统称,和国际通用的“CIRCUS”(马戏)是同义语。当然,这里的滑稽不同于戏曲、曲艺范畴所指的滑稽而专指杂技滑稽。杂技节目、马戏节目、滑稽节目和魔术节目以鲜明的个性和绰约的风姿,使得“杂技”这朵艺术奇葩绽放得绚烂绮丽。  相似文献   

6.
我国杂技艺术有着3000年的发展历史,扎根灿烂的中华文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雅俗共赏,是深受国内外观众喜爱的艺术门类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杂技艺术从撂地表演走上了剧场舞台、从单一的技巧展示到如今的表演形式多样化,不断的借鉴、汲取其他艺术门类所长,让现代杂技逐渐发展为以技巧为核心、利用各种艺术手段、融合多种艺术风格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  相似文献   

7.
杂技艺术高难惊险,表演没有语言障碍,观赏不受年龄限制,一直是世界各地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中国杂技历史悠久,品种多样,凭借精湛的技术技巧和鲜明的民族风格一直深受海外观众的赞赏和喜爱,在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事业中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舞美与杂技     
贺敏奇 《杂技与魔术》2012,(4):50+53-50
杂技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艺术瑰宝,它以惊险、奇特、高难的艺术手法来满足观众的审美追求和艺术享受,千百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以前人们观看的杂技,谈不上舞台美术。传统的表演杂技的艺人大都是在街上摆摆地摊、耍耍功夫,或在大棚内单纯展示高难度肢体技巧的表演,来博取观众的喝彩。在进入舞台的最初阶段,人们的审美要求仍然是集中在杂技的技巧和难度上,常常以那种单纯简单的蓝天白云布景来衬托,忽略了舞台艺术综合美感。因此,杂技舞台的布置十分简陋,无论是舞台的背景、灯光、音响、服装等,与杂技的表演都没有太大的联系。今天,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对杂技表演的审美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不再像以前那么单调,单纯讲究杂技技巧的表演,以前那种单纯的蓝天白云布景已经不能迎合观众观赏的口味了。现在的杂技艺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艺术,不再是片面地追求技巧难度,而是讲究杂技表演的整体性,以高难技巧为主导,配合灯光、布景、服装、音响等,使杂技表演成为整体和谐完美的表演艺术。人们在观赏杂技表演时,不仅要观赏杂技表演动作的高难技巧,而且还要在观赏杂技的表演过程中获得一种视觉上、听觉上美的享受。观众欣赏杂技表演出现了新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9.
"大佬"的艺术风格和商业价值任何艺术活动都要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否则它的生命力绝不会长久。这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在业内可称为"大佬"。自诞生的第一天,马戏节就从多个层面奠定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这就是继承、捍卫和发展包括杂技、驯兽表演、滑稽三种表演形式的传统马戏。近四十年来,它对此始终坚定不移。  相似文献   

10.
中国杂技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众多灿烂文化中的隗宝。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少人从事杂技这一行业,观众接触杂技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为了弘扬杂技艺术,让这一艺术更加亲民,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尝试以让观众体验的形式,把观众清进来,从今年6月份开始,推出以小家庭观众为主体,逢周六在本剧院小剧场轮流上演优秀杂技剧《英雄小子》和精品节目的演出活动。  相似文献   

11.
正滑稽常常和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带上红鼻头的小丑形象联系在一起;其实真正的滑稽更在于幽默,在于滑稽不失高雅,幽默不失智慧。刘全和、刘全利兄弟俩在幽默滑稽艺术领域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已成长为被观众认可的滑稽表演艺术家,被誉为中国滑稽界的"双子星",是当今滑稽艺术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他们在传统的幽默滑稽中创新性地融入杂技、舞蹈、戏剧、小品、相声等姊妹艺术元素,还积极吸收西方哑剧的表演形式,凭着双胞胎独有的默契和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杂技是一门古老又创新的艺术,传承和发展是杂技艺术生命力的根源。当前,我国的杂技艺术正处在突飞猛进、高速向前的发展阶段,杂技艺术的发展变革需要我们不断推陈出新,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观众观赏水平的提高、艺术表演市场的繁荣、表演竞争的激烈需要我们提供更丰富多样、更与时俱进的杂技表演。  相似文献   

13.
尹力 《杂技与魔术》2012,(2):36-37,35
杂技正如其名,"杂"体现了内容与审美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技"则直接点明了这门艺术的本体核心和价值所在作为一门以"技"为核心的艺术,杂技在难度上的优势儿乎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并构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针对观众的巨大吸引力。杂技的"杂"提供了广阔的表演手段,从  相似文献   

14.
正我是一名科班杂技演员成长起来的基层杂技工作者,工作内容是杂技教学研究、教育和演出。在本次的学习中,我们领略了国际艺术家的风范,聆听了杂技大家、滑稽表演大师的精彩授课,并通过学员间的交流找到了更多共鸣和启迪,对杂技教育和滑稽艺术发展进行了展望。孙力力老师教导我们"创  相似文献   

15.
杂技一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门类。然而,曾几何时,由于其节目内容和表演形式雷同、陈旧,使得观众逐渐失去了对她欣赏的新鲜感。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古老的杂技艺术也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尤其在人们业余文化生活呈多元化发展的新形势下,杂技艺术表演团体要发展这门艺术,要想在演出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在创新上下功夫。以下是笔者多年来在主持国有杂技艺术表演团体工作的切身体会。  相似文献   

16.
传说、史籍、古文献中的山东杂技艺术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技艺术可以说是所有艺术门类中历史最悠久、形式最古老的一门艺术,从现已出土的文物和散见于古籍史料中的一些零星记载中可以发现,在我们这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国度里,几乎历朝历代都有杂技艺术活动留下的痕迹。虽说“角抵、象形、杂技,历代相承有也”,但“其增损起源,事不可详”(见《南齐书》)。  相似文献   

17.
创作与训练     
一、创新与构思 不论哪门艺术,想要适应现代人的欣赏要求,就要不断创新。杂技这门艺术在我国已有三千年的发展历史了,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杂技前辈们的创新与发展,中国杂技不仅在国际赛场上荣获一块又一块的奖牌。还代表着中华文化艺术出访世界很多国家,让世界观众了解了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杂技人,想要继承和发展杂技艺术,用杂技艺术的肢体语言向世界观众展现了中华民族欣欣向荣的精神,就是要不断创新,成功创新。  相似文献   

18.
杂技,是通过背景和高难度形体动作、技巧来引起观众美感的一种艺术,也是被世界各地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法律上,与舞蹈、戏曲、戏剧类似,杂技作品与杂技作品的表演都是受到著作权法保护的;不过,在严格意义上讲,作者对杂技作品所拥有的是一种著作权,而表演者对作品的演绎、表演等创造性劳动所拥有的是一种邻接权,也即是表  相似文献   

19.
杂技,亦称“杂伎”。指人体软功、自行车技、钻地圈、抛草帽、乔装狮子舞等技艺表演。通过“杂伎”中的“伎”字可看出,“人”在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既然人来表演各种高难度的技艺,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到杂技艺术中表演的重要性。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杂技艺术也在不断地进行继承传统之后的发展。诚然,杂技中技艺占据很大的比重,但在现代社会的今天,单纯的技艺表演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观众的审美追求。表演上的追求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此篇文章将从情感的表达、美的追求以及交流的必要性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这一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正杂技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文化之间相依相承,用中国杂技来演绎中国传统文化有天然的亲和力。近年来,广州杂技团创作了《现在梦幻时――聊斋》《西游记》《笑傲江湖》等剧目,将杂技技巧融入观众熟悉的故事中,用杂技来讲述中国古典文学故事,使杂技艺术作品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具有"中国精神"的表达,其有人物、有意境、有思想、有文化底蕴的表演,给观众带来视觉的盛宴。一、初步融合上世纪90年代,我国杂技主题晚会兴起。这是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