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舞美与杂技     
贺敏奇 《杂技与魔术》2012,(4):50+53-50
杂技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艺术瑰宝,它以惊险、奇特、高难的艺术手法来满足观众的审美追求和艺术享受,千百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以前人们观看的杂技,谈不上舞台美术。传统的表演杂技的艺人大都是在街上摆摆地摊、耍耍功夫,或在大棚内单纯展示高难度肢体技巧的表演,来博取观众的喝彩。在进入舞台的最初阶段,人们的审美要求仍然是集中在杂技的技巧和难度上,常常以那种单纯简单的蓝天白云布景来衬托,忽略了舞台艺术综合美感。因此,杂技舞台的布置十分简陋,无论是舞台的背景、灯光、音响、服装等,与杂技的表演都没有太大的联系。今天,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对杂技表演的审美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不再像以前那么单调,单纯讲究杂技技巧的表演,以前那种单纯的蓝天白云布景已经不能迎合观众观赏的口味了。现在的杂技艺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艺术,不再是片面地追求技巧难度,而是讲究杂技表演的整体性,以高难技巧为主导,配合灯光、布景、服装、音响等,使杂技表演成为整体和谐完美的表演艺术。人们在观赏杂技表演时,不仅要观赏杂技表演动作的高难技巧,而且还要在观赏杂技的表演过程中获得一种视觉上、听觉上美的享受。观众欣赏杂技表演出现了新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为观众提供了艺术欣赏的广阔空间,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标准不断提高,对杂技表演的审美也存不断提出新要求,观众在观赏杂技表演时除了想获得技巧对视觉的冲击,还要获得整体舞台效果上的美感。所以杂技艺术小能只是追求技巧难度,而更要讲究表演的整体性,包括展示在观众面前的每一个细节。  相似文献   

3.
杂技是以技巧动作表演为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随着杂技艺术的不断繁荣和发展,不断地吸收姐妹艺术成分,逐步转变为一门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表演形式的综合艺术。"技巧是生命,音乐是灵魂。"音乐虽然只是杂技表演这朵"红花"中的"绿叶",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很大程度  相似文献   

4.
杂技表演服装属于舞台表演服装中的一种,既有其他表演类服装的共性,又不同于单纯的表演性服装,具有贴体又方便运动的特点,演员能够通过具有特色的表演服装来加以修饰,能够更好地展现高超的技艺。杂技表演服装的面料,吸收泳装、体操装、运动装的弹性特点,能够完成身体各部位的造型和肢体夸张性的动作。杂技表演服装的设计广泛吸收了戏剧、舞蹈、魔术、武术、体操等其他艺术的特点,更具有观赏性,更能适应演员在舞台上的优美动作表现,更能够通过服装的修饰衬托出演员的动作美,形象美,使整个舞台融为一体,使观众真正享受到杂技艺术的美感。一、杂技服装的设计特点。杂技表演服装是塑造杂技演员外部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要能够体现演员所演节目的主题和内涵,能够弥补舞台和道具上的不足,使整个节目看起来更加圆润完美;要能够通过服装、音响、灯光、舞台布景等的完美结合,使观众能够更好地享受杂技艺术的技巧之美、动作之美;能够反映不同杂技节目的人物特点。杂技服装的设计一定要考虑到演员所扮演的角色特点。一套设计成功的杂技表演服装应该能够突出杂技节目的特点和动作特性,能够烘托起表演气氛,使表演效果达到最高峰,使观众真正观赏到杂技的精、险、难、美。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杂技是一门古老又创新的艺术,传承和发展是杂技艺术生命力的根源。当前,我国的杂技艺术正处在突飞猛进、高速向前的发展阶段,杂技艺术的发展变革需要我们不断推陈出新,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观众观赏水平的提高、艺术表演市场的繁荣、表演竞争的激烈需要我们提供更丰富多样、更与时俱进的杂技表演。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杂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汉代就已经形成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随着当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精神生活需求逐渐提高,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要求也随之提高。原来的杂技节目过多注重技巧的难度系数,而现代杂技已融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于一身,更注重舞台的美感呈现。一杂技表演艺术的主要内容就是技巧动作,因此,技巧  相似文献   

7.
一、杂技表演与服装 当代的杂技表演舞台上,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设计人员精心打造,特别是表演服装在杂技表演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杂技表演服装是戏剧、舞蹈、体操及舞台美术组成的一部分,是设计师通过与杂技剧目充分融合而创造出的一种艺术产品。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观众对于各类艺术的审美要求也更高,单一的艺术表演形式已经无法充分吸引观众的眼球。各门类表演艺术互取所长、充分融合,在当今已成为必要的选择。艺术的世界多种多样、光彩斑斓,各类艺术又是技艺水乳相融、融会贯通的,因此,杂技表演艺术在当代讲究的是综合表现形式,加入魔术表演,不失为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够充实其表现力的艺术实践。一、杂技表演与魔术表演的区别杂技主要是通过演员靠自己身体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的表演,杂技表演追求的是演员身体的各种极限美以及演  相似文献   

9.
在杂技艺术创作中,杂技与舞蹈的融合改变了人们对杂技表演的旧观念,极大地提升了杂技艺术的综合表现力。舞蹈创作意识和语汇的注入与融合,不仅为杂技艺术塑造形象、展示技艺搭建了一个时尚而富有魅力的艺术平台,而且对杂技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空竹”现已纳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流传,从传统玩具转化为杂技表演艺术,在清朝末期成为正式的杂技节目。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杂技艺术的快速发展,《空竹》节目已成为杂技晚会中不可替代的重点节目。  相似文献   

11.
<正>2月12日—23日,正是全国人民欢度春节之时,重庆市杂技艺术团在团长王亚非的带领下,随重庆文化艺术代表团奔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布里斯班、悉尼等地进行杂技表演。艺术团所到之处,吸引了当地十几万观众的热情参与,受到极大赞誉,充分展示出巴渝文化的独特气质与当代重庆杂技艺术的迷人魅力。  相似文献   

12.
一、舞台灯光在杂技艺术中的重要性 顾名思义,舞台灯光,就是通过舞台灯具以及各种控制设备来完成照明和烘托氛围等任务,使舞台上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的舞荚手段。早期的舞台灯光仅有照明的作用,色彩单调,变化也很少,可以说,在从前的杂技表演中,擗台灯光一直处于辅助的地位。而近些年来,随着灯具的更新换代以及灯光控制效果的提升,舞台灯光在杂技表演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舞美设计师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3、缺乏市场竞争优势,发展不平衡。随着国外高新科技在杂技艺术领域的运用和发展,特别是一些国外知名表演团体创作的以杂技为主要表演内容的主题晚会,演绎了杂技艺术的新理念,颠覆了传统的杂技表演模式,成为高端文化产品。而中国杂技单一技巧堆积的表演形式逐渐失去了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出国演出是低价位的原材料输出,国际演出还处在低价、低端的层面,缺少具有号召力的品牌。  相似文献   

14.
杂技是中国的传统艺术,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进程,这一古老的艺术门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可以说杂技艺术的发展,与提高杂技表演艺术和创造性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15.
正进入21世纪,中国文化市场迎来全民消费时代,杂技艺术仿佛迎来了新生。无论是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层面,还是从杂技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层面,审美化、艺术化的杂技表演已经成为主流,而杂技剧这一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正杂技作为一门历史悠久、极富魅力的表演艺术形式,不但结合了体操、舞蹈等学科内容,而且涉及音乐艺术及大量特殊道具的使用技巧等,从而赋予了杂技表演极具内涵的特质。杂技表演对专业演员的多元化要求,决定了在对杂技学员开展教学过程中应实施全面综合素质教育。然而,在我国开展的杂技教育通常是以经验教学为主,在强调四项基本功练习的基础上,传授学员杂技技巧。但  相似文献   

17.
杂技,亦作“杂伎”,指演员靠自己身体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难动作的表演性节目。比如柔术(软功)、车技、口技、顶碗、走钢丝、变戏法、舞狮子等。杂技表演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民间,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观众最喜爱的艺术门类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观众审美意识的更新,传统的杂技表演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需求,杂技艺术融入舞蹈艺术成为当今杂技表演的发展趋势。一、杂技艺术与舞蹈艺术的关系目前,我国很多大型的杂技作品已经吸取了戏剧、音乐和舞蹈等元素,展现出杂技与舞蹈相融合的现代杂技艺术发展趋势。如2004年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获得中外观众的高度评价,该作品将舞蹈与杂技巧妙结合,和谐唯美。又如荣获百戏奖金奖的杂技《笠影?斗笠旋技》,利用斗笠与软功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的北方,屹立着一座冰城夏都,古老又年轻、淳朴又热情、传统又时尚,她就是天鹅项下的一颗明珠——哈尔滨。这里的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大自然将圣洁的雪与剔透的冰毫不吝惜地赐予我们。就在这片神奇的沃土上,黑龙江省杂技团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特点和冰雪优势,大胆创新,创造出了又一璀璨夺目的新生艺术形式——冰上杂技.并且于2005年4月组建了全国首家冰上杂技表演艺术团体——黑龙江省冰上杂技舞蹈团。  相似文献   

20.
杂技与演技     
在第十一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期间,我有幸观赏了很多中外优秀节目。同时,我也发现中外杂技艺术的一些差异。论技巧,国内节目比国外节目拥有很多高难度的技巧,杂技技巧已是炉火纯青,惊险度数很高。而国外杂技节目的技巧看起来有些平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