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关系营销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健身俱乐部市场营销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关系营销原理,提出了健身俱乐部关系营销的三方模式:1)建立、保持并加强与俱乐部会员的良好关系,在日常的服务中加强关系营销。2)共同开发健身市场,与关联企业展开关系营销。3)与政府协调一致,建立政府关系营销。  相似文献   

2.
以西安市的中型规模以上商业健身俱乐部俱乐部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西安市商业健身俱乐部选址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概括,以AHP方法为基础建立起西安市商业健身俱乐部选址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体育与健身俱乐部的运作特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健身俱乐部作为健身行业的重要元素已经逐渐走入了中国百姓的生活,然而健身作为一个行业而存在,目前在我国的确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国际体育健身俱乐部联合会前不久公布了在2001年对美国健身俱乐部进行的一项统计结果,由于其中一些数据客观地反映了一个健身行业在美国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也揭示了健身行业发展的巨大潜力,所以我想在开始有关我国健身俱乐部运作特色的论述之前,我们可以先来看看这些数字中可能对我们有参考价值的部分。自1987年至2000年,美国人加入健身俱乐部进行健身的人数从1730万增长至32…  相似文献   

4.
我国商业体育健身俱乐部价值主张实现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主张(value proposition)是企业宣称其产品和服务能为消费者带来的独特价值,是客户所能感知到的一系列既得利益的总和。独特的价值主张是商业体育健身俱乐部开展市场与会员定位,吸引会员及其影响者的前提条件;价值信息的充分沟通是商业体育健身俱乐部保持长期客户关系的基础;提供消费价值最大体验是消费者评价俱乐部服务质量的一个核心标准。创造客户价值是商业健身俱乐部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座谈讨论等方法对宁波市健身俱乐部的投资者、管理者、经营者和消费者进行了调研。并基于对调研的分析、论证,揭示了健身俱乐部市场运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健身俱乐部市场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即健身俱乐部体系的网络化,健身俱乐部管理的多元化和健身俱乐部服务的多样化。1.健身俱乐部体系的网络化(1)经营性商业健身俱乐部:指经营者以面向大众提供休闲、娱乐、健身服务为目的,以商业性健身娱乐设施为活动场所,依靠市场机制和利益机制运转的会员制群众体育俱乐部。政府行政部门应注意总量控制和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福州市健身俱乐部低出勤率会员的进行健身需求调查,理性审视。得出主要结论:俱乐部会员健身目的需求很明确,但健身知识不成系统,健身环境有待改善;对科学健身指导与帮助的需求较大。建议:改善群众体育健身环境,注重体育锻炼实践技能和理论双重推广;俱乐部加强会员健身前风险筛查和后期的跟进指导,并建立完善的会员档案。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利用顾客满意度理论和健身健美理论,提出了健身俱乐部顾客满意度概念,识别和分析影响健身俱乐部顾客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健身产品和教练员专业技术水平、健身环境、服务质量、健身费用、健身安全、健身效果;尝试构建了适合我国健身俱乐部顾客满意度的模型;根据测评模型建立了相应的测评指标体系,指出权重确定与分配(运用优序图来评定各因素权重)是测评指标体系设计中的关键步骤,确定了满意度指标测量法(加权平均的方法)来计算各指标的测评方法。  相似文献   

8.
牟剋蓉 《精武》2012,(28):54-54,56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高校建立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分别从高校拥有的有利条件、在高校建立经营性俱乐部产生的效应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高校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的建立提供一些较为可行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上海市杨浦区健身健美俱乐部会员体育消费行为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探讨上海市健身俱乐部会员体育消费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根据当前会员消费行为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健身健美俱乐部经营方面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指导员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万斌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1):23-24,30
采用数据统计法、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成都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指导员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在了解指导员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确指导员地位与作用;完善机制;重视培养和造就健身指导员;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扩大健身俱乐部的社会影响等对策,为有关体育行政部门对经营性健身俱乐部更好地进行宏观调控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裸体竞技是古希腊城邦时代的文化特色,是古希腊人区别于异域蛮人、彰显身份认同的关键所在。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原典史料出发,基于身体哲学视角,对希腊城邦时代的裸体竞技进行了文化解构。研究认为,裸体竞技的兴起及衰落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密不可分。裸体竞技的文化建构表现在:运动场馆作为古希腊城邦独特的公共空间,萌育与形塑了希腊人的体育传统;宗教、政治、军事作为古希腊社会的权力载体,建构与塑造了希腊人的身体行为;健康、美等作为城邦内自然个体的向往追求,推动与促发了希腊人的主体觉醒;邦外排斥与邦内歧视作为竞赛参与的隔离方式,催生与造就了裸体竞技的排外属性。同时,古希腊城邦时代的裸体竞技存在社会驯化与本体弱化,观念超前与范围自限,公民民主与外部隔离,参与平等与内部歧视等诸多时代局限。结合裸体竞技的局限性与特定社会现实,得出了身体观念的内化是体育永恒的主题,平等理念的深化与参赛歧视的规制,审美观念的异化与个体体态的表现,文化情境的固化与个体竞赛的参与,运动项目的文化与竞赛项目的选取等启示。  相似文献   

12.
13.
从体育本体论视域对身体素养、体育素养、健康素养的内涵及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身体、技能、行为是构成体育本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体是人的第一存在,是体育的第一本体,身体是技能与行为的寄宿,技能与行为是身体的延展。身体素养来自于身体活动,具备身、心、行、知的统一性;体育素养即体育学科素养,生成于体育教育活动,包涵知识、技能与能力三要素;健康素养生成于健康教育,包括健康知识、健康技能、健康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四个关键要素。身体、体育与健康素养不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始终存在着从属、关联、辩证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支撑,协同构成大的体育本体。  相似文献   

14.
入籍运动员平等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权利并平等承担相应义务,但基于入籍运动员在身份、职业、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性,需要对其入籍到退役全阶段权利义务进行特别规定。在入籍阶段,其面临入籍条件与参赛资格的双重制约,需要满足入籍国国籍法及相关国际体育组织的规章制度;在职业发展阶段,其也面临公平竞争与人格利益方面的权利保障与义务履行问题;在退役阶段,其劳动者法律地位与社会保障也需特别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15.
推进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我国体育事业一贯的价值追求,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时代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城乡体育公共服务的差异化、不均衡,与公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这种矛盾体现在: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制度差异化,公共财政投入二元化,资源配置非均等化。应完善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建构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多元化投入机制,促进城乡公共体育资源一体化供给与配置,不断缩小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之间的发展差距,让城乡居民更加公平地分享体育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6.
从融合与创新双视角,对英国拉夫堡大学休闲体育专业建设中的"三大融合"与"四大创新"经验进行剖析,以期为中国休闲体育人才培养及发展提供启示及借鉴。"三大融合"包含理念融合、制度融合和资源融合;"四大创新"囊括科研创新、智库创新、模式创新和引领创新。借鉴英国拉夫堡大学的"三大融合"与"四大创新",我国休闲体育在专业建设中需转变理念、优化制度、融合资源,从而实现科研智库、齐头并进,模式多元、引领社会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分析框架下,将中国足球运动的发展带入现代性的构建和反思之中,就足球运动在一百多年的历史里如何与国家、市场和社会发生联系进行了探讨,从清末、民国时期,社会倒逼下的启蒙,到建国后反映国家意志,成为国家政权建设的一部分,从引入市场机制后开启竞技体育职业化改革先河,到现如今社会治理模式和机制的全新尝试,国家、市场与社会三个系统相继出场、相互影响、逐步磨合,其过程很好地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国家治理的特征和演变。在当前背景之下,于中国足球实践场域内打造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形成界限清晰、良性互动的足球共同体尤为紧要。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及访谈法,从基地建设的动因与分布、政策思路、资金投入、规模认识等方面,分析河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的现状。据此,提出对策:合理分配资金,制定后备人才输送、参赛、交流的有关政策,基地的检查、评估与调整,加强基地的管理等。建议建设优势、重点项目,积极挖掘潜优项目.改变基地资金拨付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在“以体育人、以美化人”的时代需求下,以哲学、美学、文化、体育等学科理论为指导,梳理中国武术身体美学的理论基础,阐释其思想内涵,并深入研究其具身实践与内在逻辑。中国武术身体美学的具身实践包括可感之身和可思之身的技术实践,中庸之道和君子之道的文化实践,生命关怀和日常生活化的审美实践;其技术实践恪守功夫逻辑,文化实践遵循伦理逻辑,审美实践体现生生逻辑,总体上三者之间呈螺旋递进的逻辑关系。武术身体美学资源不仅为身体美学研究提供了丰富而详实的素材,更是为身体美学的理论构建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和学理支持,期许通过管窥之见达致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20.
体育精神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建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黄莉 《体育科学》2007,27(6):88-96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从哲学、美学、伦理学、文化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视角分析与归纳体育精神。体育精神是人类优秀品格和崇高理想的生动映现。体育精神主要由人本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公平竞争精神、团队精神4大要素构成。体育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完整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人的价值;追求真善美和自由的统一;尊重和张扬生命力的乐观态度。体育精神的主要价值标准:健康快乐、挑战征服、公平竞争、团结协作。体育精神的核心是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