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言语交际准则是言语交际主体运用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准确表达和理解会话含义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由于不同民族在人文、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其言语交际活动既有某些共同性原则,又有各个民族在交际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固定下来的,为交际者共同遵守的一整套独特的准则,这些准则贯穿于各个民族的言语教育、言语活动和言语评价之中.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汉民族也有一套指导和规范本民族言语交际的准则.作为汉语独特文化一部分的避讳语必定体现了汉语的这种言语交际准则.本文着重从避讳语的使用角度对汉语所独有的言语交际准则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语言学家研究的结果也表明:在交际过程中,言语信息只占交际信息总量的35%,其它非言语信息则占65%。不仅如此,体态语言的运用也自然丰富了交际手段,使得言语的重复和强调相对减少,言语活动的负担也大大减轻;而信息的增加,也有益于人们突破通过单一渠道理解话语意义的局限,从而能够提高信息传输的质量。因此,不少国家都非常重视“体态语言”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何丽  段婷 《毕节学院学报》2008,26(2):108-110
模糊语作为交际的一种常见现象,是交际者在交际活动的示意和释义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确定性的总称。既然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很少有言谈追求刻意,那么基于语用学的角度,从说话人表达和受话者理解层面分析言语交际中的模糊语现象,指出模糊语可以使言语交际中的话语更加得体、合适,有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言语交际是一个涉及交际主体的双向互动过程,包括说话者的话语选择和听话者对话语的理解。预设在言语交际话语选择和理解的动态过程中充当着一个变量,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交际主体的言语行为。因此,言语交际主体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应在充分考虑预设因素的基础上随时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避免给交际带来负面影响,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5.
张海霞 《教育艺术》2005,(12):41-42
有关言语交际功能的资料表明:在人们日常的言语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也就是说,人们有近一半的时间在听,可见它在日常交际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事实表明,善于倾听的人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蒲松龄因为虚心听取路人的述说,记下了许多聊斋故事;唐太宗因为兼听而成一代明主;齐桓公因为细听而善任管仲;刘玄德因为恭听而鼎足天下。在现代社会中,善于倾听也成为成功人士所提倡的一项准则。人际关系学中就有“说三分,听七分”的法则。戴尔·卡内基也曾说过:“专心听别人讲话的态度是我们所能给予别人的最大赞美…  相似文献   

6.
口译中的非言语交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主要有两种交流的渠道,分别是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非言语交际指所有言语交际之外的交际行为。非言语交际在交际,特别是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在口译中也很重要。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口译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无非是:记住言者所言,做记录,分析句义,还应注意采用何种技巧转换信息或者组织译成的句子,而非言语交际则不值一提。事实上,非言语交际在口译中有着明显的重要性。它可以帮助译者理解言者之意。该信息若能被正确处理,听者则会对所言内容有一全面理解;反之若处理不当,则会引起误解,甚至争执。因而,口译人员应具备一些必要的非言语交际知识,并培养正确处理非言语信息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一、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1.口语交际是由说者和听者共同参与的一种双边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等背景下,围绕一定的目的进行的。只有当说者和听者对说话的背景有着共同的认识和理解时,口语交际中的目的才能实现。例如,  相似文献   

8.
言语交际活动反映出文化差异,而民族文化成因可以通过宏观比较的方法进行探究。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上,中国人主张天人合一,而西方人则主张天人相分;在人际关系方面,中国人注重等级制度和中庸之道,而西方人张扬个性、崇尚法制,重视个人的价值和自由。因此一个重视均衡、对称、含蓄,另一个则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审美心态与审美理想。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人们以得体性为归宿,不断调整在异质文化碰撞中的交际策略。  相似文献   

9.
言语交际中,言语双方的言辞往往可以拆开来进行分析鉴赏,以证明各有各的妙处.但有时双方的言辞活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处于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说明的言语环境中,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就不能拆开,它们的妙处与意义也必须在一个前后联贯的整体中才能实现,将任何一方单列出来进行分析研究都是毫无意义的.这就涉及言语交际的一种特殊修辞活动--续接修辞.续接修辞大致有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10.
化是言语交际的根基。中美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念、关系维系、时间观念和诚信等诸方面,它是产生言语交际障碍的主要原因。比较分析和深入了解中美化差异对言语交际的影响是克服言语交际障碍的先决条件,因此,在跨化交际中,交际为达到交际目的,应积极地采取必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言语交际活动反映出文化差异,而民族文化成因可以通过宏观比较的方法进行探究.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上,中国人主张天人合一,而西方人则主张天人相分;在人际关系方面,中国人注重等级制度和中庸之道,而西方人张扬个性、崇尚法制,重视个人的价值和自由.因此一个重视均衡、对称、含蓄,另一个则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审美心态与审美理想.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人们以得体性为归宿,不断调整在异质文化碰撞中的交际策略.  相似文献   

12.
口译是一种语言活动,主要是指在不同国度之间的贸易谈判或沟通中,进行的语言翻译活动。尽管口译是主要针对语言的一种行为,但是在实际沟通和交际中,有大部分内容都是非语言性质的。因此,翻译人员不仅要重视口译活动中的语言表达,更要重视非言语的交际内容和形式。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文化,非言语因素也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口译者要了解两个国家的文化特征,知晓非言语因素在其国内代表的含义,进而正确的翻译出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思。本文首先对非言语交际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非言语交际在口译中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非言语交际手段在口译活动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3.
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言语交际是不用词语的交际,是在特定的情景或语境中使用非言语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文化背景制约着非言语行为的内涵,文化差异深刻影响着非言语交际。弄清交际双方的文化差异是真正明确非言语交际行为含义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新编中学语教材比过去选入了更多的学作品,如果我们认可…语’指的是汉言语,语教育是我们的母语汉语的言语教育”(余应源:《语“姓”什么?》,《中学语教学}2001年第3期)的话,那么,学语言在当今语教育中的地位无疑是显得更为突出了。余应源先生在《语“姓”什么?》一中对此表达了他的异议。余先生将我们所使用的言语划分为三种语体:日常交际中使用的交际言语、学所用的以形象化为特征的艺术言语和论所用的概念化、抽象化的科学言语。余先生的一个结论是:“语教学是立足于言语形式,以现代交际言语为主体逐步向科学言语、艺术言语及古代言语(言)扩展的汉母语的言语教育”。在这一结论里,  相似文献   

15.
间接言语行为是人们在交际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语言现象。语言中的间接言语行为能够帮助交际双方借助语境信息理解说话者真正的意图。本文分析了西班牙语中常见的三类间接言语行为来说明间接言语行为在交际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交际体系在结构上可分为言语和非言语两大交际体系。非言语交际行为的特征是具有社会性或文化性。而语用学关于语境和言语行为的理论指出语言交际中的话语含义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在交际活动中一定遵守语言的用法规则。在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活动中,更要根据交际时的具体文化语境,充分理解话语的语力,得体地使用非语言交际行为。  相似文献   

17.
"词义七分说"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词汇学习也是目前中国学生深感棘手的一个环节。本丈通过对Loech的词义七分理论的理解来强调词汇教学中注重词义教学的重要性,说明言语交际中对词的理解就是在语境所允许的各种因素意义中做出恰如其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焦爱梅 《天中学刊》1998,13(1):72-73
在日常活动中,人们要想使言语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就需要遵循一定的交际原则。其中,最丛中的原则就是合作原则(Coorperatiyeprinceple)。合作原则要求交际双方在交际活动中必须持合作态度;否则,该项活动就被认为是无意义的,也就无法进行下去。例如:(1)A:Excuseme,butcouldyoutellmethenearbypostoffice?(打搅一下,您能告诉我附近的邮局在哪儿吗?)B:Lookatmyshirt,howdoyoulikeit?(看我这件上衣,你觉得怎么样?)这是两个陌生人之间的谈话,A只是向B问路,但B的答语却风马牛不相及,这项交际活动由于B的不合作而告…  相似文献   

19.
语言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语言到言语、从结构到功能的研究过程,普通语言学、语用学、言语交际学、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从不同的学术角度对现实生活中具体言语交际情境下话语的使用及其功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人们在从事言语活动时,交际主体总是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就具体的话题,以具体的方式和具体的交际对象开展言语交际活动的,这些具体情境就是言语活动产生的情景语境。语境对言语交际有着制约作用,使得语境中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有可能影响言语交际的进行和结果。所以,积极地认识、利用和改善语境是交际主体能力的体现,也是教学中应该渗透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