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郝莹 《中国档案》2005,(6):46-47
档案馆藏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而馆藏建设又是衡量档案馆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所以档案馆馆藏建设问题历来是我国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扩大档案的收集门类,如加大科技档案、照片档案等的收集力度,是目前关于丰富综合性档案馆馆藏研究的主要观点。但就目前综合馆接收工作实际看,各立档单位产生的照片、声像档案数量十分有限,而绝大多数科技档案的最终流向应该是各领域设立的专门档案馆。由此不难得出结论,各综合馆通过上述方式丰富馆藏是难以实施的。  相似文献   

2.
2008年底,由章笑梅副局(馆)长带领的湖北省档案局(馆)考察组对新华社照片档案馆、北京市档案馆、天津市档案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图书档案馆进行了考察调研。考察组从馆藏档案数字化、照片档案整理、防磁库建设、馆藏档案鉴定和档案馆功能建设5个方面.认真听取了各馆开展工作的情况介绍,观摩了工作现场.与相关领导和专家进行了深入地座谈交流。现将考察情况及启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馆藏档案的利用是档案馆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衡量档案馆工作的重要标志。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馆藏档案的利用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由原来的单一工作查考利用.转变为社会各界普遍利用。二是利用人数急剧增加。以本档案馆为例.1995年接待查阅利用档案289人次.2000年为458人次.到2005年.接待人数达1058人次。三是由过去单位利用档案多.转变为现在个人利用档案多。以上三大变化.对档案利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耿梅 《上海档案》2007,(11):24-25
档案服务利用工作是档案馆的中心工作,也是档案馆法定的职能。如何做好档案服务利用工作,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馆藏建设,丰富馆藏内容,优化馆藏结构,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同时,还要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广辟利用途径,更新服务手段,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方便查档、用档,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利用者对馆藏档案史料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许多档案馆都在积极建设地方特色的档案馆藏。这不仅促进了档案征集工作.使许多长期散失在社会上有较高利用价值的档案.得到了应有的归宿.也极大地丰富了馆藏.弥补了馆藏档案内容的许多空白和不足.有力地推动了档案工作为社会服务功能地拓展。但是.由于缺乏成熟经验.也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所以工作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在此,笔者就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是档案馆实现档案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其内容包括:馆藏档案目录的数字化和馆藏档案全文的数字化。同时,馆藏档案数字化也是一项工作量巨大的工程。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各级各类档案馆3816个……。馆藏档案纸质的有158382692卷、22424316件。照片档案11238183张。地图75684030张,资料35451637册。这些档案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政治、经济、军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英国伦敦大都会档案馆馆藏档案的情况,馆藏档案的收集征集工作、利用工作以及大都会档案馆的库房管理,大都会档案馆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8.
档案开发利用工作是档案馆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开发和提供梢案信息为利用者服务、为社会各项事业服务的工作,是档案馆工作的根本目的,也是彰显档案馆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县级档案馆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如何加强县级档案馆馆藏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为县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服务,是县级档案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作为一名县级档案馆的工作人员.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
综合档案馆的特色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档案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经济建设、服务经济建设的基本保证,对于促进一个地区档案事业的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综合档案馆特色建设内涵所谓综合档案馆的特色建设是指综合档案馆通过向社会收集和挖掘馆藏中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源,通过一系列服务形式进行开发利用的工作总和。主要包括馆藏档案的地方特色、综合档案馆的馆藏特色、综合档案馆的工作特色。  相似文献   

10.
馆藏建设问题是档案事业的核心问题。馆藏档案是档案馆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系统、完整、高质量的馆藏.可以为社会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根据目前馆藏档案普遍存在的内容单一、结构分散、保管不利等实际状况,笔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只有注重收集工作丰富馆藏。注重鉴定工作优化馆藏,注重安全工作保护馆藏.才能健全馆藏体系,提升馆藏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最大限度地丰富馆藏,是档案馆工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档案承载着历史,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事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档案工作“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根本保证。宜兴市档案局强化档案资源建设,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共有馆藏档案213815卷、资料15636卷,初步实现了社会档案资源向地方国家综合档案馆的有序汇聚,形成了全市档案资源在丰富中优化,  相似文献   

12.
做好城建档案收集工作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工作是城建档案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衡量城建档案馆工作的尺度。要开发利用城建档案.必须有丰富的馆藏。馆藏档案的丰富与否关键在于收集工作效果,档案收集的齐全、完整、准确,才能更有效地提供给利用者,最大限度的实现档案的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加快档案馆“四个基地”建设步伐,大力扩充馆藏档案信息资源,2006年,松原市档案馆采取定点接收、广泛征集等办法,不断加大档案资料接收、征集工作力度.馆藏结构得到显改善。一是结合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开展了相关部门专业(专门)档案的接收进馆工作。接收会计、统计、退耕还林、地名、艺术、公证等门类档案7种6000余卷(件),使馆藏专业档案达17种。二是结合打造馆藏精品建设,开展了名入档案接收进馆工作。先后接收抗战老战士朱士贤、名演员柏膏、名作曲家杨柏森等名入捐赠的奖章、奖牌、证书、照片等档案200余件,填补了馆藏档案的空白。三是结合举办建市15周年成就展,开展了荣誉档案接收进馆工作。目前,已接收各类奖杯、奖牌、证书30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档案鉴定工作是档案管理业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档案管理诸环节中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一项基础工作。其中,对到期档案的鉴定工作则是各地档案部门普通认为的老大难,却又是一项紧要任务。为此,随着档案事业的蓬勃发展,馆藏到期档案数量的与日俱增,不少档案馆陆续地开展了到期档案的鉴定工作。以建馆46年的南通市档案馆为例,该馆馆藏档案40多万卷,曾多次开展到期档案答定工作。如1988~1999年.  相似文献   

15.
要搞好利用工作,馆藏内容越丰富,可供利用的档案就越多,档案所发挥的作用就越大。没有档案就没有利用的资本,这个问题看来简单,其实不然。增加馆藏数量,丰富内涵,是档案馆工作基础建设的重中之重。特别是要注意收集具有地方特色档案资料,最大限度地丰富馆藏,增加馆藏档案资料的信息含量,只有这样,才能多角度地满足社会各界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才能真正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其作用和地位自然会得到提高。档案馆要利用自身的优势,依托馆藏档案资料,结合党的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举办展览,从而提高人民热爱社会、热爱家乡、热爱党的思想意识,这就是…  相似文献   

16.
随着档案馆档案数量朱断增多,入馆档案文件的质量就会成为馆藏数量矛盾的主要方面.盲目性地接收一些利用价值较少、组卷质量不合格案卷,将影响馆藏档案的优化程度,也将给档案利用工作和档案馆本身的业务建设带来不便.  相似文献   

17.
信息链接     
《档案与社会》2006,(4):56-56
阿拉善盟档案馆落成,郑天翔向包头市档案馆捐赠珍贵档案,锡盟档案局领导深入嘎查指导档案工作,成吉思汗陵档案馆成立,南宁将建立高考违纪电子档案,贵州省档案局(馆)实行人员双向选择上岗,湖北鄂州市档案馆名人档案征集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谈城建档案的收集和利用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建档案收集工作的现状1、现有城建档案馆结构不合理。收集城建档案是丰富馆藏内容、改善馆藏结构的主要途径。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重要的城市建设档案一直没能收集进馆,致使城建档案馆的馆藏档案数量不足,内容不丰富,结构不合理,从而影响了城建档案自身价值。2、归档意识不  相似文献   

19.
文书档案的鉴定工作一直是档案馆工作的难点,面对日益增多、价值参差不齐的馆藏档案,档案工作者有无从下手之感。第一,需鉴定数量浩大。由于种种原因,丰富馆藏成为各档案馆追求的主要目标,在增加馆藏之际,一些不具备进馆价值的档案也悄然入馆,导致进馆档案质量不高,而且档案馆还需要鉴定到期档案和无实际保存价值的档案。在库房不紧张的情况下鉴定工作并不十分迫切,况且又费时费力难见成效,致使鉴定负担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20.
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事关档案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实现档案服务社会的根本保证,是档案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更是档案馆立身于社会的命脉与基石。依法接收档案是丰富馆藏的一个主渠道,而征集工作则是丰富和充实馆藏的一个重要补充。目前,县级档案馆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馆藏贫乏、门类单调、结构不合理。为此,太仓市档案局围绕丰富优化馆藏这一课题,积极探索,创新档案征集的实现形式,努力把征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