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西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几种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经济基础,“就是生产关系,主要是所有制”。在封建社会里,封建土地所有制就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西汉封建社会的土地所召制如何?有哪几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哪一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处主导地位?它们的发展情况怎样?这是关系到当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的一个重要历史课题。如能正确地阐明这一问题,西汉封建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能够得到正确的剖析和说明。本文就西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发展变化及其关系作如下探讨。一、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包括皇帝为首的皇室、封君贵族、官僚、豪强、中小地主、大工商业者所有的  相似文献   

2.
把握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把握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封建社会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中国的封建社会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西周时期的领主制封建社会;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过渡性封建社会;三是秦汉至明清的地主制封建社会。从历史分析的角度来看,科学把握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关系,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研究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本文首先剖析了西周时期的封建领主私有制,批判了封建土地国有制,研究了西周宣王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嬗变;其次考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土地兼并和双层土地所有制关系;然后考证了井田制的产生、发展和衰落;最后辨析了封建领主私有制和封建地主私有制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把握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把握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封建社会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中国的封建社会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西周时期的领主制封建社会;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过渡性封建社会;三是秦汉至明清的地主制封建社会.从历史分析的角度来看,科学把握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关系,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研究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本文首先剖析了西周时期的封建领主私有制,批判了封建土地国有制,研究了西周宣王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嬗变;其次考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土地兼并和双层土地所有制关系;然后考证了井田制的产生、发展和衰落;最后辨析了封建领主私有制和封建地主私有制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董建石 《历史学习》2001,(10):11-12
现行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课本多次提到封建领主经济和封建地主经济,但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无论是人教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还是其他教辅材料都没有明确完整的阐释。所谓“封建领主经济”亦称“领主制经济”,它是在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直接生产(农奴)的基础上,以劳役地租来剥削直接生产无偿劳动的经济形式,是封建生产方式的一种类型。“封建地主经济”也称“地主制经济”,地主将拥有的土地分租给农民,以地租来剥削生产的经济形式。这是封建生产方式的另一种类型。两的区别主要是:  相似文献   

5.
封建制”一词,其本义是指国王将土地臣民一级一级地分封给下级享用,构建成金字塔式的经济运载结构。也就是说,它首先是指一种经济资源的分配制度。因为这种经济资源分配方式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曾延续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所以,史学家又把这一历史时期称为封建时代,把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定义为封建社会。但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比较中西“封建”之异同,我们发现是件有趣的、令人愉快时事。而且从中可以看到,我们向来不那么重视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社会经济资源分配关系,实在是“生产关系总和”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它不仅是历史上阶级斗争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还牵扯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进程。因而,考察一下经济资源的“封建”等级分配方式,对于我们理解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为什么将经济资源的“市场配置”问题提得那么高,或许也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6.
春秋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有的土地制度受到破坏,新兴的封建势力在夺取政权后,相继实行变法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允许“民得买卖土地”。从此,土地私有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 土地兼并现象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伴生物,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是土地兼并的根源。在封建社会,由于封建土地占有关系不固定,加之土地买卖盛行,必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存在的情况下, 无法克服的经济现象。 土地兼并现象是整个封建社会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兼并的势力主要有封建官吏、豪强地主和商人等。土…  相似文献   

7.
西周诸侯土地所有制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周土地所有制的研究,经过数代史学家们的艰韧努力,已取得较大的成果。但一般人往往把诸侯土地的占有方式从土地所有制的序列中悄悄地抹去,或归之于无所有权的占有,或统括于“王有”之中。天子具有无可否认的土地所有者的资格,但也不能因此而屏诸侯于土地所有者的席位之外。本文认为,西周土地所有制的主导形式是领主制封建等级土地所有制,诸侯土地所有制是等级土地所有制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层次。  相似文献   

8.
革命前的英国社会经济十七世纪英国革命如同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一样,是资本主义结构在封建社会内发展成熟时开始的。革命前英国是一个封建农业国家。全国居民有四百五十万人,其中有百分之七十五住在农村。农村的土地多半属于国王、教士与贵族。英国农民在法律上虽然有了人身自由,并能独立经营农业,但他们没有土地。为了生存,农民必须租种地主的土地,为地主交纳封建地租和负担各种各样的封建义务。英国国王实行封建专制  相似文献   

9.
在欧洲封建社会前期的土地分封制经济形态下,占有土地和农奴的封建主,一般称为领主.领主以分封的形式占有土地,可以使用,甚至也可以继承,但没有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属于国王或皇帝.领主对于农奴不仅在经济上进行剥削,政治上进行压迫,而且可以支配农奴人身,把农奴转让、买卖等.这种土地关系和阶级关系不同于欧洲封建社会后期的土地关系和阶级关系.欧洲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变为封建主的私有财产,土地占有权演变为所有权,土地领属关系变成了所有关系,领主变成了地主.农奴也获得了人身解放,解除了对领  相似文献   

10.
一、地主土地所有制与經济危机的特点我國封建社会的經济危机是我國封建生產关系在运动發展过程中的必然產物,所以在討論这一問題时,必須首先对我國封建社会的基礎——封建土地所有制——有所認識。我國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在这篇文章中,我將在这一論点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經济規律的特点及有关諸問题。每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义都在不同程度上給与地主階級及地主政权以一定的打击,广大的農民往往在推翻旧王朝以后占有了一定数量的土地,但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最重要特点之一是土地可以買賣,这与欧洲的世襲領地制是迴然不同的。恩格斯會經指出:‘对于一切以商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介绍我国封建社会各个时期的土地制度,着重阐述了其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关系的演变,并剖析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演变在封建社会不同时期发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封建社会中的中西方城市在各个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中古西方城市多为经济中心,并且在政治、经济、司法等诸方面拥有自治权,而古代中国城市始终为封建政治中心,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这种鲜明的特点,对各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归其原因与封建“王制”有很大关系。从中西封建城市兴起后的分途、城市结构及其独立性等方面都可看出封建王制对中西封建城市差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是新兴地主阶级的自觉行为,它一开始就是一种较完善的两极制的地主土地私有制形式;西欧封建土地制度则一种自发形成的比较原始的等级土地所有制。两者间的特征差异决定了16世纪前后它们能否随社会转型而顺利完成自身的转型。占有权看似不稳定的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在社会转型时期没有完成自身的转变,倒是占有权长期处于凝固状态的西欧封建庄园土地制度顺应了社会的转型,完成了封建农业向近代资本主义农业的过渡。  相似文献   

14.
古代中国的社会发展观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中国的社会发展观是发展观研究中的一个空白领域。古代中国的社会发展观在社会根本属性问题上认为“君权神授、天下王有”,在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上认为维护君王的天下大业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在社会发展模式问题上认为应构建一种以君王拥有绝对权力为特征的社会治理体系,同时采取“王”道和“霸”道两种相辅相成的方式,实现维护君王天下大业的目标。这种社会发展观在当时确保了人类社会发展前进所必需的秩序和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与之后的社会发展观相比,在许多方面都是非常落后的,尤其是其将社会主要注意力引导偏离了社会经济发展这个本应的第一位重要事情,从而直接导致了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缓慢和封建制度长期延存。  相似文献   

15.
夏代君位继承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代的君位继承制度是传长子支系兄终弟及制。由于君主谱系采取口耳相传的记录方式及人们重直系、轻旁系等原因,它在形式上表现为简单的父死子继。夏代君位继承制度存在的社会原因一是生产力还不发达,农业生产基本上还处于粗耕农业阶段;一是社会基本单位处于家族公社阶段。  相似文献   

16.
经历了东周剧变,周天子“王”的所有权标识逐渐被新的名目取代.不过,在睡虎地秦简中仍有一组财产被同时冠以“公”与“王”的专有性质即“公祠”“王室祠”等特殊财产,而与之相关的祭祀类律法的存在则表明了秦律对于先秦祭祀传统、法家“立公灭私”思想的继承,又体现出在秦朝改元称王的重要时期,统治者借助早期祭祀律法来宣明其统治权威的政治目的.在其后的汉初律简中又较难寻见此类记载,这无疑是秦汉律简中较明显的区分.  相似文献   

17.
"赢秦焚书"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它不仅第一次使学术由争鸣走向统一,同时也影响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势和走向.  相似文献   

18.
纪晓岚在《乌鲁木齐杂诗》中,通过对新疆历史、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的记述与描写,以昂扬奋发的激情,最大限度的歌颂了皇恩的浩荡和祖国的统一,表现了一个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忠君爱国之心.  相似文献   

19.
秦“物勒工名”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早期阶段手工业生产管理模式的具体反映,对提高手工业产品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历史,从公元前221年建立的秦朝至清朝共二千余年。其政治体制,“天子独尊,宰相统摄百僚”的制度开创于秦朝。经过七八百年的发展,隋朝创立的天子之下“三省六部”制度完善了这种政治体制;创立的科举制度,空前扩大了社会基础。隋朝短暂38年,为隋唐统一天下的草创、为封建社会后期千余年的政治经济发展都作出了划历史时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