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俊 《学语文》2011,(6):4-6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高考语文自主命题省份的增加.我国每年的语文高考试卷出现了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局面。与此同时,我们不应该忽视海峡对岸的我国台湾省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国文试卷在整体结构、命题导向和具体的试题设置等方面具有的显著特色和长处。以及由此带给我们的诸多启发。  相似文献   

2.
尽管我们不知道像这一次这样的高考、这样的命题方式还会持续多久,但我们可以肯定:认真地品味赏析这一次的高考语文试卷,对于参加下一次高考的同学,包括负有指导使命的教师,总会有所裨益。《解放日报》有文曰,“今年上海的高考试题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和广泛关注,震动之大为历年罕见”,上海市教委的一位负责官员在答记者问时,直言“从一定程度上考出了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导向是清晰的”。如是,我们不妨以剖析2001年的高考语文上海卷为主,兼及全国卷,看看“这一次”到底能告诉我们什么。更加注重考察学生阅读行为中…  相似文献   

3.
目前,有关语文教学问题的讨论,有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那就是把所有问题都推到高考命题的头上,似乎语文教学的不如人意是高考命题造成的,只要高考命题的内容改变了,标准化命题的方式取消了,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也就烟消云散了。如果真能这样,我们这些为提高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4.
沈红旗 《中学教育》2003,(2):12-14,46
上海从 1985年起经国家教育部授权 ,实行自行组织命题考试以来 ,已经推出了二十多套高考语文试卷 (包括 1994年供使用试点教材考生用的试卷以及近几年的春季高考试卷 )。在与全国卷的相互借鉴影响之中 ,上海卷逐步地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 ,这里我们初步地分析一下近年来的高考语文上海卷的一些命题导向。值得指出的是 ,并非所有的高考试题都具有导向作用。称得上导向的试题 ,必须符合这样两个条件 ,即 (1)获得较多正面的社会评价 ,得到有关专家的首肯。 (2 )符合语文教改的总体趋势 ,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以下我们按照传统的三分法具体地分析…  相似文献   

5.
尽管三年后高考语文命题会有一定的改变,但通过近年来语文试题改革的趋势可以看出其变化发展的端倪,还可以通过高中语文新教材提供给我们的大量信息来分析2004年的高考走势,因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是高中语文教师指导复习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下面我从近年语文高考的发展趋势及新教材新《大纲》提供的信息等方面谈谈对2004年高考语文复习的思考。 一、近年来高考语文命题发展趋势及走向 近年来经过语文命题专家们的不懈努力,高考语文试题的科学化程度得到了不断提高。一是试题的难易程度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近三年来,不…  相似文献   

6.
语文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怎样才能考查学牛的语文综合素养,怎样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对中学语文教学正确导向,这是高考命题探讨的重点之一。语言应用表达一直足高考命题改革的试验田,几乎年年有创新。2003年高考语文改写题便是创新成功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7.
综观今年的上海高考语文试题,总的印象是,在稳中有变、稳中求质的思想指导下,以侧重语文素质和实际运用能力考测的命题理念愈见清晰,其选拔功能和导向功能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无论是阅读题还是作文题,命题视野开阔,文化含量高,显得大气而有活力,无疑是近几年上海语文高考命题相当成功的一次。  相似文献   

8.
不可否认,高考语文命题经十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在标准化、科学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由考知到考能的导向性转化,对推动语文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转变起了重大作用。也毋庸讳言,高考命题在某些方面还需急待改进。事实证明,高考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其导向还需迫切地进行研究和探索。十几年来,高考命题导向的最大失误,我认为是没有引导学生读书。造成这种局面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考试量的饱和化、模式的多点化。客观上导向了题海战术,学生便失去了读  相似文献   

9.
研究2009年江西省高考语文命题走向,不能忽视以下两个背景: 一是经过四年的实践探索,江西省语文学科的自主命题逐渐形成了较为清晰的思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回归语文能力本位,回归语文教材,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命题的基本思路也较为稳定:既遵循考试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既充分考虑全省中学的教学实际又通过能力立意突显高考的选拔功能,既注重与往年试卷的平稳衔接又力图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江西高考语文实行分省命题的第三年,回归教材,注重素养的导向更加鲜明。我们知道,高考分省命题的主要特点是彰显地方特色,其  相似文献   

11.
1994年高考将是我区会考后实行新高考的新一年,这是高考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我们又将面临新的检验。语文新高考将实行150分命题制,与15年来所实行的120分命题相比无论命题方式、难易程度、知识点分布等都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这是我们复习中面临的新问题。1993年是变革前的最后一次高考,其语文试题可以说是对15年来考试经验的一次升华,是对明年试题命制思想的一次明确暗示。对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探讨,北京、湖北、贵州及三南六省市已先行一步,今年已率先实行了会考后进入高考的尝试,我们拿这两份试卷进行比较分析,将有利于考生复习备考。  相似文献   

12.
1996年高考语文试卷命题趋势袁立庠我国的高考命题已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沿着多年来高考语文试卷走向的轨迹,我们可以从中分析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问题。为了切实有效地帮助广大考生搞好语文科应试指导,使考生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在此,我对今年高考语文命题趋...  相似文献   

13.
周霞 《现代语文》2011,(1):82-83
相信许多语文老师都曾经有过这样的苦恼:学生辛辛苦苦把文章背熟了,可是呢?写下来的却有一大堆错别字。江苏高考语文考纲中对汉字书写的要求很明确:正确、规范;而早在2007年江苏省高考语文命题研讨会上就传来消息: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教师的课题研究应立足于新课标,要借助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来探究高考语文的命题规律.尤其是新课改以来,高考语文更是形式多样,只有理清高考语文的脉搏才能有的放矢.把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和平时的语文教学的特点相比较,我们很容易发现,高考语文试题在语言基础与运用的考查上,许多地方虽然继承了传统高考语文基础运用方面的命题模式,但不再模式化,而是更加明确了作为一个高中生平时加强语文素养的重要性.高考试题很明显在提示学生,在语言基础与运用这一部分高考知识点的复习上一定要紧扣新课标考试大纲,尤其是应该抓好课内常见语言基础部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正>2014高考江苏语文卷结结实实地给绝大部分备考教师上了一堂课:我的心思你别猜,猜来猜去也白猜。这份试卷充分体现了命题者与模式化备考的博弈,或者说命题者以剧烈的变化来矫正当前投机取巧式的备考,可能有些矫枉过正,但我们应该重视这些变化背后暗示的语文教学要求和高考备考思路。  相似文献   

16.
自从上海单独高考以来,就存在了两种模式的语文高考试卷:全国模式和上海模式。尽管去年北京开始了单独命题,2004年又有十余省市单独命题,但都还是按全国模式来造型,并没有新鲜面目。有了两种模式的存在,就便于我们来作一些比较,吸取长处,促使高考命题的进步,逐步实现科学化。  相似文献   

17.
正视现状令人苦恼在素质教育时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衡量教学水平的唯一尺度是高考结果。至少,多数语文教师这样认为,大概社会上多数人的看法也是如此。搞教学改革,闯教学新路,人们仰慕,可是改来革去,成绩上不去,人们不信服。高考成绩不能衡量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高考成绩差不能说明学生语文水平低;但是没有谁会否认高考成绩优秀是语文水平高。近十年来,高考命题的材料和内核,几乎不与现行教材挂钩,甚至可以说高考已将教材扔到了爪哇岛上。或许这是因为现行大纲教材无论从容量或内容构建  相似文献   

18.
自1978年恢复全国统一高考以来,至今已十二年了。对十二年来的高考语文命题作一些认真的回顾和思考,探索高考语文命题的演变过程、发展趋势和基本规律,从中找出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寻求改革语文教学的方向、方法和途径,实在是搞好语文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一高考命题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相对的稳定性,但稳定不等于固定,连续本身也蕴含着变化.1989年高考语文命题给我们留下的鲜明印象,就是稳中有变,刻意求新。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必须回顾一下过去十一年来全国高考语文命题走过的历程,认真考察其不断演进的轨迹。一、试卷的结构和题型──三个阶段,两次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离不开高考这根指挥“魔棒”。因为古今中外,没有哪一种社会活动能有中国高考这样强大的凝聚力量;语文高考,特别是高考作文,对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强制性导向作用更是古今中外十分罕见,其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交错相融,令多少受它直接辖制或和它有利害关系的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从1999年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开始,近三年的高考作文在注重社会意义这点上是相同的。1999年命题和2000年命题的出发点都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今年高考关于“诚信”的话题作文,更有着明显的社会教化倾向,其…  相似文献   

20.
由于作文在高考中所占的权重和地位.其选拔功能、评价功能、导向功能十分鲜明,对中学作文教学有重大的影响。探讨如何改革高考作文的命题和评卷.充分利用高考作文强力的导向作用.来推进中学作文教学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说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