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中国是散文的大国,散文也是中国文学的主要形式,古有。无韵即散。之分法,今天已成为与小说,戏剧、诗歌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文的外延越来越窄,象报告文学,传记文学、杂文等已经从散文中分离出去,成为一种独立文体了。对散文内涵的界定,大多数人把它看作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而又富有文采的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2.
《学语文》2005,(1):32-34
识记文学体裁常识是要熟知文学体裁的分类情况,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以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为重点,包括诗歌、散文、戏剧、小说。诗歌包括诗、词、散曲等,诗有古体、近体之分,词曲皆由诗演变而成。散文根据内容和表达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叙事、抒情、议论三类。  相似文献   

3.
人们往往以“诗的国度”来赞誉和强调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实际上,散文这种文学样式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一点也不亚于诗歌。较之诗歌而言,其产生时间更早,使用范围更广,实用价值更大。然而在我国古代文学研究中,有关古代散文的研究著作与有关古代诗歌的研究著作相比,数量要少得多,从一定程度上显示上了现代学术界重“诗”轻“文”的倾向。显然,这种情况与中国古代散文在文学史上的实际地位是很不相称的。  相似文献   

4.
在古典文学研究中,人们常以诗文并提,诗指诗歌,文指散文;又常以文学文章并提,文学指文学作品,文章指非文学或文学性不强的常用文体,亦即散文;又有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四大文学体裁的提法,散文则又指的是一种文学样式。这里,文、文章、散文,都具有“散文”的含义,但实际上,这几个概念在中国文化史上,不仅出现  相似文献   

5.
讲故事认字     
吴韵的小诗写得真不错。借此咱们了解一些关于诗歌的一些常识。诗歌像小说、散文、故事等一样,也是文学体裁的一种。诗歌在咱们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出现得最早,没有文字之前,就已经在原始人劳动呼声的基础上产生了,并且和音乐、舞蹈结为一体。诗歌以形象、简练的语言,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和想象,集中反映出作者的感情。它分行排列,有一定节奏和韵律。  相似文献   

6.
散文,有意境的散文,应当是指狭义的文学散文。王国维说过:“文学之工与不工,视其境界之有无深浅而已。”近代学者林纾也倡导过;写散文要“后文采而先意境。”可见,做为我国古典诗歌美学支柱之一——诗歌意境,早已渗透到文学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散文的大国,散文也是中国文学的主要形式,古有“无韵即散”之分法,今天已成为与小说、戏剧、诗歌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文的外延越来越窄,象报告文学、传记文学、杂文等已经从散文中分离出去,成为一种独立文体了。对散文内涵的界定,大多数人把它看作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而又富有文采的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8.
后代在文学领域内,流派众多,名家辈出,诗歌、散文、小说无不以摧璨的光芒照耀千古。唐代文学的成就不但使唐以后的文人墨客为之顶礼膜拜,而且也赢得了后世史家的一致肯定。不过,令人迷惑的是,在对有后一代文学的肯定中。史家们对初唐文学却是持否定态度的。游国恩先生等人所著的《中国文学史》称“唐初诗歌”“相反地齐梁诗风凭借帝王的势力还继续统治着诗坛”。①原中科院文学所编的《中国文学史》也认为唐初诗歌“仍是沿袭六朝的华艳风习”“唐初诗风不振”。②还有刘大杰先生所著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引清人叶奖《原诗》中语称:“…  相似文献   

9.
任何民族的文学,当其一开始能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时候,都必然是诗歌与散文两大类.但诗歌与散文孰先孰后?自昔以来,极大多数文学史家都认为诗歌先于散文. 首先明确提出这一问题的是沈约.他在《谢灵运传论》中说:“夫志动于中,则歌咏外发;六义所因,四始攸系,升降讴谣,纷披风什.虽虞夏以前,遗文不睹,禀气怀灵,理无或异.然则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章学诚①、章太炎②、闻一多③、鲁迅先生④都有诗歌先于散文的明确主张.当代的一些文学史家与文学史著作,如郭绍虞的《试从文体的演变说明中国文学之演变》⑤,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杨公骥的《中国文学》,最新出版的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古典文学教研室编的《中国文学史纲要》等,也几乎无不是这样看的.但这一为今昔众多权威学者所肯定的学说,是否就是文学发展的历史原貌呢?我们以为还可以做进一步的  相似文献   

10.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文学上也有非凡的造诣。他的一生留下了诸多颇有影响的诗歌和表章式、令教式散文。他的诗歌古直悲凉,散文清峻通脱,他又是建安文坛的领袖。曹操以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武辉 《现代语文》2006,(1):79-80
诗歌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它不仅种类繁多,形式优美,而且在反映现实和表情达意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诗歌的抒情性很强,语言也极为凝炼,诗歌抒发情感主要体现在诗歌的形象塑造上。在众多的文学体裁中,除了小说、散文、戏剧等作品可以塑造人物形象以外,诗歌在形象塑造方面更为独特。  相似文献   

12.
梁国建 《丽水学院学报》2002,24(4):53-55,111
杨朔是当代杰出的散文家,同时又是一位勤奋的诗人,深厚的古典诗词的文学素养,把散文当代诗歌来写的创作主张,诗文并举,诗文互济的写作方法,成就了一篇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佳作,以其独特的诗化散文,为中国当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学就文学体裁而言,最早起源于甲骨文记载的应用性散文,随后才是诗歌的产生。诗歌的产生和两大文学艺术文化类型密切相关,即与音乐和散文有关。两者之间,应该是先与散文有关,诗的因素是从甲骨文的反复记录和书写中萌生的,以后到周公制礼作乐的时代,音乐的音律节奏引导了这种原本从散文文体中孕育出来的诗歌雏形,从而成为了中国最早的诗歌。无论是甲骨文还是礼乐制度,皆为帝王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与所谓下层民众并无关系。因此,无论是最早由甲骨文记载的应用体散文,随后一些的政令性散文、记载历史的散文《尚书》,还是与西周礼乐制度密切相关的《诗经》,都同样是贵族政治制度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是我国文学的源头,它对后世我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就神话故事对诗歌、散文、小说三个方面创作的影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神话是远古人类的发展史,也是文学的起源史。  相似文献   

15.
柏铭久,1945年生,辽宁海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协全委会委员,万州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万州诗歌创委会主任。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校期间就与同学组织"狂飙诗社"。曾为四川省巴金文学院专业创作员,三峡文学院专业作家。曾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十月》、《青年文学》、《星星诗刊》、《诗选刊》、《中国诗人》、《绿风》、《诗潮》、《诗歌月刊》、《山花》、《中西诗歌》、《上海文学》、《萌芽》、《散文》、《人民日报》、台湾《笠》、美国《明报》等报刊发表大量诗歌、评论、散文等。出版散文诗集、诗集《沉思的风景》、《情感的边缘》、《黛水之光》、《神女峰背后》、《叙述中的抵达》、《时光之轮》、《红透的山谷》等9种。有散文诗、诗歌、散文选入《中国诗歌精选》、《中国年度最佳诗歌》、  相似文献   

16.
方忠《台港散文四十家》序陈辽我在第五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1991年于中山市)上的大会发言中说过:大陆的小说、戏剧、报告文学,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远远超过台湾,但台湾的散文和诗歌却可以和大陆的散文、诗歌颉颃。不少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专家都同意...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过程,决定着文学也有自己发展的共同过程,一定的文学形式往往是某种特定社会形态的产物.例如诗歌的产生必然早于散文,这是因为诗歌是一种人们便于口头吟诵,口头传播的文学形式,它的这种特点使其有可能产生于生产水平较为落后的远古社会,而散文小说的产生总是与社会的商业化、都市化及一定社会生产水平(如印刷术)有关;所以各国的文学发展总是从诗歌到散文这样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8.
自然纯朴中见真诚──谈杨林勃的散文创作李玉莲杨林勃是承德近年越来越引起广泛注意的一位诗歌、散文作家。《散文百家》、《九州诗文》、《河北文学》、《山西文学》等多种刊物发表了她的散文近200篇,诗歌近300首。尤其是随着诗剿心灵的辐射》,散文集《采花归来...  相似文献   

19.
戏剧与小说、诗歌、散文等其他文学体裁相比,有着鲜明的特点,集中体现为其戏剧冲突。因此,中学的戏剧教学也应和小说、诗歌、散文等区别开来,然而如今的中学戏剧教学却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体裁指文学作品的类别,它是与实用类文体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其有四种样式,分别为:散文、小说、戏剧、诗歌。一、散文现在使用散文这一概念,有时指广义散文,有时指狭义散文。广义散文是指与韵文相对立的一个概念,范围较宽;狭义散文是指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即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中文学体裁,范围较窄。这里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