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送你一本书     
<正>我的父亲不识字,可是每次出门回来,都要送我一个礼物,就是书。不知道是因为我爱看书,父亲才买书送给我,还是因为父亲每次都送给我书,我才爱上看书的。书是我少年时候最想得到的精神食粮,小书桌旁,院子里,房顶上,甚至树杈间都留下了我读书的影子。如果是去赶集,或者去县城买东西,买一本书回来,那真是一件最令人高兴的事。有了书,可以忘掉一切,躲到僻静的角落,读到天黑是常事。记得有一回,父亲赶集回来,送给我一本优秀作文荟萃的书,当时我正对写作文感兴趣,捧了书钻到村外的麦秸垛里去读。竟然不知不觉到了天黑,而且睡着了,害得家人四处寻找,  相似文献   

2.
周黎明 《山东教育》2011,(7):117-119
1975年秋天。 有一天,我正在地里跟着公社里开来的大“东方红”拖拉机,看它耕地。父亲找到我,拉着我的手说:“你也不小了,走,跟我上学去吧。”我不知道上学是干什么。有点害怕。父亲就说:“上学就是老些小孩在一块玩儿。”我这才半信半疑地让父亲牵着手去了学校。  相似文献   

3.
前年的冬天,因外婆生病,母亲回内地看望外婆,家中只剩下我和父亲。父亲工作很忙,中午从来都不回家。当时学校离家很远很远,午饭没人做,我只好带饭到学校吃,所谓的饭不过是一个冻得梆硬的馍馍。每天中午放学后,同学们都回自己家了,我便从书包里拿出梆硬的馍馍使劲地啃着,艰难地咽着……“怎么,中午就吃这个?”我闻声抬头一看,原来是班主任谢芳老师。我胆怯地点了点头。“这怎么能行,我去给你热热。”她一边说着,一边从我手中夺过馍馍。也许是害怕,我竟放声哭了起来。谢老师看我那伤心的样子,便把馍馍放回我的手中,说了句“你慢慢吃吧”,便叹…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尼采     
“爸,我想买几本书,明天去一趟新华书店……” “什么书?” 父亲从漫不经心的翻阅里抬起头来。“尼采……” 我准备再说些什么,却发现父亲的眼里闪烁了一丝光芒。“尼采的书我有,只是你这个年龄,怕是读不懂”。话虽如此,他却欣喜地马上下了床,有些兴奋地示意我跟他去了阁楼。  相似文献   

5.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的乐趣可多了。暑假来了,面对这么宝贵的长假,你准备做些什么呢?来,让我们到书里去挖"黄金"吧!  相似文献   

6.
我爱读书     
俗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是一位老师,传授给我们无穷的知识.书是一位智者,带我们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引导我们去发现新奇的世界. 我爱读书.从小时候的"撕不破"到现在的世界名著,都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从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同时也积累了不少好词好句.  相似文献   

7.
一个男孩在父亲的带领下来到心理咨询室。男孩的父亲一脸的愁苦:“马老师,您可帮帮我吧──这孩子说什么也不想上学了。” 男孩已经14岁,我感到需要先和男孩进行单独会话:“你这个年龄正是跑出去的时候,大家都在学校里,你却不愿意去上学,一定是遇到了什么困难。能告诉我吗?” “我从小就身体不好,胃有毛病,总吐,也可能是教室里缺氧。”说话间一副病痛的样子。 就我所知,通常胃病不属于儿童,况且教室也不会缺氧到让人呕吐的程度。于是,我问:“现在如果不吐了,你愿意去学校吗?” “不意愿,到学校考试也考不好,就愿意在家…  相似文献   

8.
朋友的故事     
以下的事都是我听朋友说的,我那朋友今年已大学毕业。他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而且都曾在教会学校上过学。听他说来,那故事就真像故事,不像真事。他读小学一年级,上课时脑袋转左转右,不肯安宁。老师终于打出王牌:“叫你父亲明天下午到学校来。”他回去跟父亲说了老师有请,父亲说,好啊,我去听老师的赞扬。第二天,老师一见他爸,忙不迭就说,你家小涛是个坏孩子,上课自己不听,还逗同学讲话,没一刻安静。他爸一听脸就一沉,但没开口。老师唠叨完多加管教之类的话,在办公室坐了快一小时了,才放他走。他爸迈出校门就问他,你们上…  相似文献   

9.
父亲的手     
小时候,父亲的手我一直叫巴掌。当别人问起我最害怕什么的时候,我会告诉他,我最怕父亲的巴掌。那每每痛彻心扉的巴掌,让我今生今世都难以忘记。和别的孩子一样,儿时的我十分淘气:偷园子里的苹果,偷田地里的西瓜,背着父亲到大河里去洗澡。可那时,父亲就像一位侦探,我所做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父亲问我做什么去了,我当然说谎,这时父亲的巴掌就会无情地扇过来。眼冒金星的我只能用号啕大哭来博得  相似文献   

10.
刊中报     
父爱是冷冷的,却是温存的;父爱是独特的,却是深沉的。在我上小学的第一天,父亲便用他那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他的爱。第一天上学,谁家的孩子不是由家长送到学校去的?而我的父亲宁愿在家里一遍遍叮嘱我,却不愿送我那短短的一程,也不同意妈妈送我。当我背着书包沿着墙脚小心翼翼地走到校门口时,看到那里正围着一大群家长,各自对孩子说些“上课专心,别做小动作”之类的话。看到这一情景,我不知怎么就哭了起来,一口气跑回了家。谁知父亲不但不哄我,还硬让我自己回学校。他说:“等你长大后,就会明白爸爸不送你去上学的道理。”从那时起,我  相似文献   

11.
我平时胆子很大,晚上一个人出门都不害怕,但我唯独害怕写作文,一提到作文我就头疼。本来我这个人也不笨哪,从小就能说会道的,一天到晚说个不停,爸爸有时候皱着眉头说:“你呀,就剩一张嘴了,不说那么多话没人把你当哑巴。”我就冲他笑笑。在学校里,每次上语文课,发言最积极的肯定是我,老师也夸奖了我很多次。但是一到写作文,我就不言语了,一个人闷闷不乐地胡编乱造,  相似文献   

12.
洋洋在圣·劳伦斯上学的第一个月我被老师请去了三次,因为打架。从洋洋上幼儿园起,被老师叫到学校去挨训对于我们已是家常便饭了。但这么短时间里去三回还是第一次。别看他个子和英国孩子比起来又小又瘦,但打起架来却从不吃亏,短时间就在学校打出了名气。起因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诸如“玩具该谁玩”、“该轮到谁了”一类,而且大部分是在课间同学之间玩时发生的。起初我以为是洋洋身上带的中国“独生子女综合症”发作,后来发现不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3.
大学毕业后我在一个学院改成的理工类大学做了老师。但在半年的时间里,越来越多学生这样告诉我,“老师,我们是学理科的,你不用要求我们学这么多的文科知识”。在他们心目中,好像写不好文章,甚至错字连篇这些都是正常的。学校每年举行艺术节,将近一个月时间里,活动竟是些与艺术毫不相干的拔河之类,何谈艺术! 这种极度的不适应感让我有了写作的冲动,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惧怕遇到诸如“你们学人文的难道不觉得自卑吗?”之类  相似文献   

14.
春节时曾去看望久违的老师,在老师的书房里有一个特别的书柜,书柜上下七层码满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更早的旧书,书不但陈旧且有些脏。在我看来,这些书无论从内容还是从装帧设计上都没有收藏的价值。老师却深情地说,这些书都是他父亲留下的,老师的父亲曾做过废品收购工作,每次收回带字的物品后,都要让儿女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精神     
父亲小时候家贫,没有上过一天学,目不识丁,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只会一些简单的加减运算。有一年,生产队里年终结算的工分没有给父亲核算准确,父亲只好求队里惟一在镇上读书的学生娃重新核算,最终得出结果是队里少给父亲记了1000分。为此,父亲非常敬重读书人,特别对那些教书识字的老师更是称赞不绝。逢年过节,父亲都要请学校的老师来家吃上一顿粗茶淡饭。挂在父亲嘴边最有文化的两句话是:“门前车马非为贵,家有书生不话贫。”我猜想,这两句话准是父亲与老师们在交流中学到的,我不知道父亲是如何把这两句对他来说如此深奥的话…  相似文献   

16.
父女情深     
父亲不喜欢我,很小很小时,我就是这样认为的。在我眼中,他很可怕,虽然他从没打过我。但那整天板着的脸,冷漠的表情,特别是那双充满严厉的眼睛,令人望而生畏,就使我心中产生了疑问———他是不是不喜欢我?小时候,他常一连好几天见不到人影。即使回来了,最多从口袋里摸出几颗带着叶子烟味的糖给我,然后用那双充满严厉的眼睛望着我剥下外面的纸。我好羡慕那些有父亲在身边的孩子,多希望他也能天天在身边。五、六岁时,他带我到他所在的学校去玩。晚上,他去上课了,就把我一个人锁在屋里看画书。我开始不觉得害怕,后来听到屋角里传来叽叽吱吱的叫…  相似文献   

17.
童年的故事     
背包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刚好上小学。我在一所部队办的学校读书,校长是现役军人,我们也都像军人一样自己背着背包去上学。学校依山傍水,山上有大片的竹园。我们最起劲的游戏是“打仗”,一个学期下来,校园的竹篱笆全被我们拆光当了弓箭和长矛,而老师对此并不禁止,校长还对我们土制的“武器”表扬了一番。我们像神气的小兵一样去学校报到。我们都是住校生,被子和衣服都要排放得整整齐齐。我们从这个山头打到那个山头。老师不跟我们在一个食堂吃饭,我们以为老师会比我们吃得好,可是有一次我们溜到老师的食堂里一看,啊,老师吃得比我们差多了!老师多数是军队里的文化教员,朝气蓬勃,跟我们玩在一起。有一天,班主任叫上我和几个同学逃出学校,去干什么呢?替她看对象!香肠女生只吃包子皮,包子馅要我吃掉;女生只吃蛋白,蛋黄要我吃掉。一天早餐,女生不吃香肠,逼我吃了18根香肠。校医觉得我很可怜,要给我换饭桌,但我还是高兴与女生同桌。班里有9个女生,21个男生,吃饭是10人一桌,我倒霉地分到女生的饭桌。哨子住进了学校,我就再也不想回家,因为每次回家父亲都要对我进行严肃的谈话问我在学校里的表现,入队了没有,当干部了没有,好像审查干部一样。我的成绩不算好,表现...  相似文献   

18.
品书     
我很早就喜欢看书了,这不是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也不单单是为了那曲折离奇的情节,感天动地的故事。没有理由,我看书,就只因为我喜欢,是单纯的,不带任何功利性的喜欢。况且我是个记性奇差的人,看了些书,记住的完整东西却不多,当然就不能引经据典地夸夸其谈。  相似文献   

19.
我和好朋友林芳都是学校生物课外活动小组的成员。学校的种植园里种了很多花,有一次,我们小组在种植园里观察植物,老师剪了几枝花带走,我和林芳也顺便剪了些花枝带回家。没过两天,我们悉心照顾的那些花都像得了病似的垂下头,原来青翠欲滴的叶子都蜷缩在一起了。但我们去办公室找老师时,却看见她插在瓶中的花儿仍然鲜艳如初,散发着诱人的芳香。  相似文献   

20.
第八个鸡蛋我的一位朋友在山区的一所小学教书。那里经济落后,农民生活困难,很多孩子都交不起书本费和学费,但又要“普六”,没办法,只有先让学生们来读书,书本费之类的由老师用微薄的工资垫着,然后慢慢再到学生家里去收。一个星期天,他到一位叫陈芬的女生家里去“收款”,刚一提到“钱”字,这个家长便拿出他们对付收款老师的“看家本领”:“我们这书不读了,交不起学费……”老师赶紧声明:“钱好说,书先读着,不急。”然后东拉西扯地说些老师辛苦啦,困难啦,甚至可怜什么的,以引起家长的同情。最后家长确实没有钱,先赊着。家长于是进屋去,好一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