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文娟 《今日教育》2013,(11):70-70
冯忠方老师写了一篇文章谈梅兰芳,说梅兰芳一生都坚持一个对艺术的态度,就是:“说我孬者,乃我师也。”梅兰芳拿手戏是《杀惜》,每次都爆满,大家听完之后,喝彩声不断,因此,梅兰芳演这出戏比较多,演完之后,他都是问观众对这出戏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  相似文献   

2.
错出经典     
梅兰芳的琴师、86岁高龄的姜凤山做客央视.做了一期关于梅兰芳的专题节目.他对梅兰芳的为人和演技赞赏有加。其间.他讲述了一件梅兰芳的往事。那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而且,那个错误已经成为沿用至今的经典。  相似文献   

3.
从教将近20年.一路走来,少不了坎坷。每当泄气、倦怠、失去信心的时候,总会想起梅兰芳学艺的故事。梅兰芳年轻的时候拜师学戏,师傅说他生着一双死鱼眼睛,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材料,拒绝收留。但天资的欠缺并没有使他灰心,反而促使他更加勤奋。他喂鸽子,每天仰望天空,双眼紧跟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跟紧跟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  相似文献   

4.
《同学少年》2008,(7):44-45
"八载留须罢歌舞"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梅兰芳退出舞台,长期拒演。1941年12月,日本侵占香港。从那时起,梅兰芳蓄起了胡子,拒绝为日本人唱戏、宣传。1942年,梅兰芳返回上海。汪伪政权的大头目褚民谊登门拜访,邀请梅兰芳为庆祝"大东亚战争胜利一周年"作巡回演出。梅兰芳以胡子为借口回绝并讽刺了褚民谊,使其无功而返。后来,日本华北方面军邀请梅兰芳出面演讲。梅兰芳以胡须为由拒绝失败后,决定采取自伤身体的办法来拒绝。他让医生给自己打了3次伤寒预防针,发起了高烧,一连几天不退。日军派军医来检查,见梅兰芳确实烧到近42度,方才作罢。八年抗战中,梅兰芳始终拒绝为敌伪演出,因此没有收入,长年过着清贫的生活。记忆关键词:梅兰芳/蓄起胡子/自伤身体/拒绝为敌伪演出  相似文献   

5.
魏尊 《小读者》2012,(6):8-8
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从小就失去父母,童年十分凄苦。后来.他跟随老师学京剧.更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从小就没有像许多孩子那样享受父母的呵护和关爱。因此.大伙都说他是苦水里泡大的。后来,他有了家庭.也有了孩子。但是,尽管生活好了,可是,梅兰芳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疼爱孩子并非体现在生活上的满足和给予.更应在心理和人格上进行塑造,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健康成长。因此,梅兰芳不仅在社会上大名鼎鼎,而且,在家中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好父亲。  相似文献   

6.
宫少强 《小读者》2011,(9):20-20
解放前.程砚秋先生曾拜梅兰芳先生为师。那时候.程砚秋尚未成名。为了让程砚秋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梅兰芳每晚演出都要留一张好票请程砚秋观看。  相似文献   

7.
<正>一、书、文第一次对接,了解课文大意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梅兰芳蓄须》。课前你们已经读完了《梅兰芳传》,不知大家有没有关注目录?(出示目录)对比《梅兰芳传》的目录和今天要上的课题,你发现了什么?生:两者有关系,《梅兰芳传》目录中的第三章和今天上课的课题都讲了“蓄须”。  相似文献   

8.
一导语(一)《看戏》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群众观看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演出的场面。同学们,你们谁能说说有关梅兰芳的故事?(提问一二个同学之后,老师接着) 说起梅兰芳,如果退回四五十年,在我们中国,很少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用“万人空巷”这个成语来形容那时侯人们为了争睹他的风采,或观赏他的表演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这一方面是因为他有高洁的品行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个“蓄须明志”的故事,说的是在日本人侵占中国时,梅兰芳坚决不给侵略者演出的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在京剧表演艺术上,几乎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在京剧舞台上塑造的一个个血  相似文献   

9.
《招生考试通讯》2010,(3):45-45
有一个穷孩子.父亲是鞋匠。父亲去世之后.母亲为了生活不得不带着他另嫁。有一天,他有机会去晋见王子.他满怀希望地在王子面前唱诗歌.朗诵剧本。  相似文献   

10.
四大名旦是指我国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 梅兰芳,名澜、字畹华,出身京剧世家。祖父梅巧玲为著名花旦,伯父梅雨田为著名琴师。他八岁学  相似文献   

11.
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家有一条八字祖训:“国重于家,德先于艺。”凡拜他为师的,跟他学艺的,不论子侄亲友,徒子徒孙,都要先接受这“八字祖训”的教诲,然后再说演戏的事。  相似文献   

12.
开普勒(J.Kepler,公元1571~1630)是德国近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以数学的和谐性探索宇宙,在天文学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普勒是继哥白尼之后第一个站出来捍卫太阳中心说。并在天文学方面有突破性成就的人物.被后世的  相似文献   

13.
李白是唐朝名的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嗜酒如命,酒不离身,常常借酒吟诗,其中有不少传世佳作是他在酒醉之后即兴作出的,“李白斗酒诗百篇”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此有人编制了如下一道题:  相似文献   

14.
《梅兰芳学艺》是原苏教版第三册中的一篇选文 ,现国标本中仍选用。与两年前教学时不同的是 ,我采取了不同的设计。且看课文第一段的教学设计 :(第一段原文 :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 ,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 ,不是唱戏的料子。)原设计 :1 轻声读读第一段。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然后检查读词“眼睛”、“他的眼睛”、“没有神儿” ,(注意轻声、连词、儿化)最后检查读段情况。2 问 :这一段讲了什么?梅兰芳拜师学艺遇到了什么情况?“没有神儿”是什么意思?“不是唱戏的料子”说明了什么?他心里会怎样?3 总结 :是的 ,他会多么伤心失望啊!让…  相似文献   

15.
秋日的多媒体教室,阳光灿烂,听于永正老师执教《梅兰芳学艺》,感觉到于老师虽已过了花甲之年,但在课堂上,他仍然充满激情,童心洋溢,他的课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6.
设计意图本课设计以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为目的,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过程,力争使教学成为一种多方位、多层次、主动而有效的信息沟通、感情交流的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看“眼神”1.听京剧,聊京剧。播放梅兰芳的京剧唱段。2.看梅兰芳剧照,导入新课。看看梅兰芳的剧照,你说他的什么地方最吸引你?他的眼睛很有特点,课文里面也多次写到了他的眼睛。【设计意图:通过看京剧表演唱段,学生零距离地接触一下京剧,对京剧有了感性的了解,自然产生想了解主人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二、整体感知,找“眼神”1.学生自由读文,找找看…  相似文献   

17.
笑气,即一氧化二氮(N2O)的俗称,它是一种无色、无臭、略有甜味的气体.早在180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在实验中就发现了它.戴维有一次偶然吸进一氧化二氮这种气体之后,结果情不自禁地捧腹大笑.“笑气”因此而得名.笑气具有使人发笑的奇异功能,常被江湖魔术师派以逗笑取乐的用场.据说1844年有一位魔术师,名叫柯尔顿,他准备了40加仑笑气,让志愿受试者进行公开表演,结果20名吸进笑气的受试者,有的手舞足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放声歌唱;更有甚者,其中一位受试青年,十分兴奋,竟然毫不犹豫地从高台上往下跳,致使…  相似文献   

18.
浩淼 《教师博览》2005,(6):41-41
梅兰芳先生是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戏曲艺术大师。他不仅以其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钦佩,同时也以高尚的品德情操赢得了人们的赞赏。他敢于横眉冷对邪恶强敌,在日寇占领中国大部分领土后.他身陷敌占区.不畏威逼利诱.蓄须明志,坚决拒绝为敌演出.表现了一位艺术家大义凛然的高贵品质。对观众和朋友他却满腔热情.提携晚辈,尊敬师长,在做人处世方面令人钦佩.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北京市高考阅读题有一段《戏剧与戏曲》文字,其中涉及了梅兰芳和他的表演体系,据说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原因是学生对梅兰芳了解太少。北京是首善之区又是“京剧之乡”尚且如此,更何况其它考区呢?  相似文献   

20.
《列子》中有一段纪昌学射的故事,大意是:有个射箭的名手叫飞卫,收了一个年轻的徒弟叫纪昌。纪昌一来就要求师傅赶快把一切功夫都教给他。飞卫说:“且慢!你首先要学习基本的动作。用眼睛死死地丁住一个目标,不能任意眨眼。”纪昌回去之后,站在妻子的织布机旁边,死死地丁住来来往往的梭子。两年之后,他的眼力很好了,纵使有人用锥子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眨一眨。于是纪昌去找师傅,要求快些学习射箭。飞卫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