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试谈足球比赛中的一次触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足球中“一次触球”的特点、方法、作用、应用和训练原则分别作了阐述。由于它具有简练、快速、突然与不停球等特点,在进攻中极易形成快速、巧妙、实用的战术配合,是突破对方紧逼围抢的有效方法,在对方禁区附近、中场区域、本方禁区附近,均能显示其实战功效。一次触球的成功,必须具有技术、战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一次触球是伴随当代足球快速、简练、实用发展取向而提出的一种技战术。加强对一次触球的训练,可有效提高队员的进攻能力。  相似文献   

2.
乒乓球拍触球的时间问题,对乒乓球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训练,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力学角度看,乒乓球运动员之所以能够打出变化多端、各式各样运动状态的球,全在于球拍的性能及对球的施力技巧上。而球拍的作用及运动员对球的施力。仅仅是发生在球与球拍相接触的那一个短暂时间里。一旦球离拍飞出,运动员就再也无法控制球的运动、对球施加影响了。可以说,没有触球时间,便没有对球的控制,也便没有变化万千的球的运动。用球拍击球时,球拍触球时间一般有多长?能在一个多大范围内变化?触球时间长短由哪些因素决定?采取哪些技术措施可以增长或减少触球时间等等问题,都是属于乒乓球基础理论应该研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前这方面的研究和报道商不多见,《乒乓世界》1984年第2期“球拍触球时间的纪录”一文,报道了日本蝴蝶牌乒乓球器材公司关于乒乓球拍触球时间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高速摄影、影片解析的方法,对原地前额正面头顶球在上体摆到“垂直”和“斜前”两种时机触球的技术动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原地前额正面头顶球在两种时机触球都是合理的,并表现出不同的动作特征。  相似文献   

4.
浅谈膝部以下部位触球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周明华1994年排球规则作了新的修改:球可以触及身体的任何部分,取消触及膝关节以下为犯规的规定。这一规则的修定,宣告了排球运动限制身体某些部位不能触球历史的结束,为身体的全面触球开辟了广泛的应用前景。1994年11...  相似文献   

5.
随着排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飞速发展,排球技术也随之得以丰富,1994年年底,国际排联对排球竞赛规则做了重大修改,新的竞赛规则将原来的“膝关节和膝关节以上任何部位都允许触球”改为“球可以触及身体的任何部位”这样就使得排球这项原本只允许髋以上部位触球的手上运动,经由膝关节以上部位触球的放宽,直至全面开放——由手到脚,使脚击球技术在排球中的应用成为可能,并  相似文献   

6.
石小娟 《乒乓世界》2005,(12):88-90
初级水平的选手发球时,为了防止触球击空,从抛球至触球都必须盯住运动中的球。对于已经完全掌握了发球节奏感的选手,就不能自始至终光盯着球了,在击球前的一瞬间,要用眼睛余光注意对手的动向。  相似文献   

7.
《乒乓世界》2012,(11):104-105
1.“转不转”发球关键在于球拍和球接触的位置。纯转球的触球点在球拍的下沿部分,发力时摩擦的距离最长。纯不转球的触球点在球拍的靠上部分,发力时把球撞击出去。  相似文献   

8.
拜读了《体育教学》杂志2005年第2期许世云老师的《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中“掌心”触球的错误及纠正》一文后,给我很大的启发,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想提出几点补充与许老师商榷。在许老师的文章中提出了,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中易犯的错误动作有两点:一是掌心触球,二是手腕的翻转(屈)和手指拔球。而许老师对掌心触球纠正方法谈了3个方法,说的非常准确和详细,而对手腕的翻转(屈)和手指拨球纠正的3个方法,给我的感觉过于笼统,针对性不强,下面谈一谈我的一点补充。一、掌心触球纠正方法1)由于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他们的手相对较小,上肢…  相似文献   

9.
<正> 根据规则要求,在排球比赛中,完成传球动作的缓冲和用力都受到一定时间的限制,即触球时间既不能过短,也不能过长,如果触球的时间过短,传球时不能充分缓冲而把球硬碰出去,无法运用手腕、手指控制来球,调整传球的速度和方向以达到准确的目的。反之,如果触球的时间过长,则会造成“持球”犯规。那么传球的触球时间应该是多少较为适宜呢?对此,国内外文献中尚未见到报道和论述。本文作者曾采用Bate×16mm电影摄影机,以50格/秒和48格/秒的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移动技术是排球运动中用得最多、最广的技术,是完成各项击球技术(传、垫、发、扣、拦等)的前提和基础。据统计,我国甲级队在比赛中运用移动技术占技术运用总数的86%左右。另据北京女排统计,在比赛队员所做的全部技术动作中,触球技术动作只占20%—25%,而不触球的动作占75%~80%。就是触球的技术动作也大部分是在移动中完成的。因此,加强  相似文献   

11.
杨辉 《新体育》2023,(24):40-42
在足球训练工作中,第一脚触球的意识和能力相当重要,此项技术和意识对于之后动作连贯性选择以及决策的把握相当重要。在比赛中面对防守强度大、持球空间不断被压缩时,应及时做出决策的同时完成第一脚触球,这对比赛过程中传控的流畅度、快速在球场强侧和弱侧之间的转换以及战术套路的有效执行有着决定性意义。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对球员第一脚触球意识培养的长远意义,以及结合具体训练方法来促使球员技战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第九章 十三至十四岁 第一单元 开始部分(十分钟) 两人一组,中间间隔两个方块,甲踢高球越过两个方块传球给乙,乙用; (一) 三次触球、或 (二) 两次触球、或 (三) 一次触球将球控制好,然后回传地滚球给甲。如此反复进行,并互换踢法。 注意下列踢球技术:  相似文献   

13.
旋转由拍面触球的角度产生。在我们研究旋转之前,先来看一看球与球拍的接触时间。球与球拍的接触时间仅在千分之三到干分之五秒之间。球与拍面接触后会迅速飞出。也就是说,球与拍弦接触的过程中,想让球发生一些变化是不可能的。要打出上旋,需要拍面与球的上侧产生摩擦,或像发球时那样让球沿弧线飞出,但我们并没有时间来做这些事。能够对球产生影响的只有拍面触球的角度,拍面的触球角度决定了球物理上的飞行方向。因此,拍面与球接触时的角度非常重要,球的旋转和飞行方向皆由此决定。  相似文献   

14.
踢球入门     
这期介绍常用头顶球技术要领及特点。 1.前额正面顶球:前额正面头顶球是用额骨正面部分去击球的一种动作方法,其要领分为三个方面。 ①原地顶球动作要领:原地顶球时,身体正对来球方向,眼睛注视运动中的球,两脚左右开立(或前后),膝关节微屈,重心置于两脚间的支撑面上(或后脚上),两臂自然张开,触球前一刹那,两腿用力蹬地,迅速向前摆体,微收下颏,在触球前瞬间颈部做爆发式振摆,用前额正面击球中部,上体随球前摆。  相似文献   

15.
第十章 第六单元 开始部分 快速运球接力。四至八人一组,分成两队,相对站立,在罚球区至中圈间作运球接力赛。运球队员必须在接球区内先用脚掌把球停住,否则下一名队员不得运球前进。可规定每个队员必需的触球次数,如每人至少触球六次。 班级活动 攻守练习。本练习包括运用进攻中的各种手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触球是指一名球员通过一次接触球达到控制球的目的,这是巴西球员引以自豪的资本。这里的练习将有助于大家发展这项技术。一次高质量的第一次触球可以使球的位置有利于球员衔接下一个技术动作。正如同运用脚的其他部位第一次触球,技术娴熟的球员可以运用头部、胸部、大腿或膝部去控制球。 脚的各个部位 脚内侧:这个区域经常运用于踢球、短距离带球或者追求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遵循现代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篮球技战术教学的基本规律,运用文献资料、实验观察、数理统计及比较分析等方法,通过实验分析"每人触球制"比赛法在篮球教学应用中的时代价值,并提出其在篮球教学中应用的实施建议,对以后比赛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上的研究与推广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赵晖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13,(6):108-109
运用前臂和重心加强劈长质量 正手台内劈长在接发球环节用得比较多,出球要力争劈到底线位置,不让对方从容起板进攻。击球前,步法要保证上到位。触球时可以利用手指,特别是中指的发力给球突然增加下旋。想要劈到底线或者空当时,要在观察对手站位的同时,利用前臂和身体重心下压将球的弧线送得越长越好。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12,(5):94-95
在接发球时运用摆短技术首先要判断对方发球的旋转和落点,并根据其发球的变化,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当判断出对方发球的旋转时,脚下步法要迅速进行调整,保证在最舒服的位置击球。触球时根据对方来球的上下旋情况,最主要的是要调整好板形:摆上旋球的板形要相对立一些,摆下旋球时要亮一些。  相似文献   

20.
一、基本技术教学1.正手下旋发球技术(1)教学要点两脚开立,右脚稍后;持拍手引拍向身体右后上方,拍面适当后仰。同时抛球,挥拍迎球时,拍向前下方挥,球拍触及球的中下部,以手腕迅速发力为主,触球后随势挥拍。(2)注意事项①身体动作要协调放松,手腕用力要清晰。②台球点与网同高,以利于降低球的弧线。2反手侧(上、下)旋发球技术(互)教学要点两脚开立,左脚稍后;持拍手向左后方引挥,拍面后仰,同时抛球;挥拍迎球时,球拍向前下上方挥动,发侧下旋球时拍触球的中下部,发侧上旋球时拍触球的中部,触球后随势挥拍。匕)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