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技巧"滚翻类"动作教学中的问题体操技巧"滚翻类"动作是动力性动作,既需要向前滚动的动力,又需对身体及身体姿态的控制;同时滚翻动作是联合动作、成套动作的基础,也是体操动作内容的精髓(动作内在的节奏的转换);因此教师们应将单个动作(如前滚翻)作为动作体系中的一个环节进行内容系统的整  相似文献   

2.
基础航线练习是所有特技动作的飞行基础,熟练掌握后,就能开始特技动作的练习了。特技动作的训练务必要打好基础,先从简单特技动作开始,循序渐进。其中,横滚动作又是简单特技动作中的基础动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优秀男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支撑与水平类动作B146难度动作的运动学分析,获得支撑与水平类动作B146动作的运动学参数,进一步清晰正确支撑与水平类动作B146难度动作技术概念和动作结构;分析支撑与水平类动作B146难度动作的正确技术要领,探讨其基本规律;为教练员运动员难度动作技术诊断及选材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调查、观察、统计分析法对国家集训队女运动员水池训练和雪上训练两阶段的动作选择、动作跳次、动作顺序进行研究 ,得出结论 :奥运周期第 3年 ,女运动员均不宜使用bLL动作 ,刘丽丽和郭心心不宜选bFdF动作为储备动作 ;应减少基础动作跳次 ,增加准备难度动作和比赛动作跳次。建议 :奥运周期第 4年 ,应以比赛动作为主 ,准备难度动作为辅 ,基础动作只在恢复期训练课和特殊任务训练课中使用 ,并且应进行模拟比赛训练  相似文献   

5.
世界蹦床运动动作现状及其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统计两次世界最高水平蹦床竞赛中使用的蹦床动作,确定了目前世界比赛中运动员所使用的动作情况。根据相关信息和对蹦床发展历史的回顾,分析了近期蹦床运动动作的发展形式。结果认为,蹦床预赛第1套动作中,主要采用1周空翻,男、女使用的1周空翻情况是相似的。非完整类空翻中,使用后空翻3/4周接腹弹的动作最多。蹦床预赛第2套动作和决赛套动作中,男子动作以2周高难度动作和3周动作为主体,以3周高难度动作为前沿动作。女子使用了12001o和12001<两个动作,其2周动作以2周空翻且转体在720°以下的难度动作为主。未来蹦床运动的发展趋势将促使运动员掌握更多的蹦床动作,比赛中对技术动作的评判将更加细致;在编排方面,预赛两套动作将结合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艺术体操成套动作中过渡与连接动作的价值内涵、运用现状等进行重点性研究,并对中外优秀运动员的过渡与连接动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过渡与连接动作的数量影响成套动作的编排档次、过渡与连接动作的速率影响成套动作的动作容量以及过渡与连接动作的呈现形式影响成套动作的编排品味。鉴于此,我国应尽早重视成套动作编排中的过渡与连接动作,及时填补这一空白,以促使成套动作整体编排档次的提高,助推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动作概念结构入手,以太极拳作为实验动作,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分析实验组与控制组主、客体动作概念学习结果,证明主、客体动作概念的获得途径不同;证明客体动作概念的学习有助于主体动作概念的学习,主体动作概念的学习对客体动作概念的学习作用不明显;检验了动作概念结构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录像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以伦敦奥运周期中的4届世界体操大赛单项决赛成套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当今世界单杠杠上动作、飞行动作、连接动作、动作难度以及世界优秀运动员成套动作的发展特征进行解析。研究表明:杠上动作选择更趋集中,具有连接价值或高难动作成为运动员首选;后空翻越杠类成为飞行动作主流,并有加难趋势;特卡切夫类单个动作及连接价值凸显;叶格尔与京格尔类发展平缓,前空翻越杠类绝迹;杠上动作接飞行动作和中穿前上类接飞行动作是单杠连接的主要类型和方式;单个超高难度动作和连接加分是运动员提高成套动作D分的主要途径,连接加分增长速度明显,并将会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动作联想是健美操动作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动作联想会影响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进入其头脑中的信息。采用语义网络激活的方法测查运动员的健美操动作联想,借助计算机程序进行非限制性联想实验和语义网络激活实验,对健美操运动员的动作联想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语义网络的激活对于运动员熟悉动作、创编动作和完成动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第29届奥运会男子体操单项决赛动作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动作类型、动作难度以及动作的使用情况等对第29届奥运会男子体操单项决赛动作(跳马除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D组以上难度动作成为运动员成套动作难度价值的主体;各个项目中不同类型动作使用次数呈现不均衡性,并且存在仅为满足动作类型而"凑"动作的现象;规则的导向作用使得北京奥运周期出现较多的潮流动作、新的连接.  相似文献   

11.
通过录像分析、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从动作内容、难度价值及动作使用频率等方面对第11届全运会女子体操高低杠决赛动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回环动作特别是扭臂回环动作被广泛运用,D组以上难度动作成为运动员成套动作难度价值的主体,高难转体动作虽处于优势,但动作内容相对单一,因此在空翻和换杠动作上要有所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12.
对第10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三人操前7名队伍成套动作中的托举动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托举动作的类型增加,内容变化多样,且绝大多数的托举动作都是在流动中完成;合理安排三次托举的时间和时机有利于提高整套动作的艺术得分;增加托举动作中肩轴变化次数是提高托举动作艺术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最后一次托举动作应充分利用规则允许的违例动作,以提高托举动作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一、单个动作的重要性体操单个动作是联合动作和成套动作的基础.在联合动作或成套动作中,前一个动作的结束,就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前一个动作的不顺利往往会造成后一个动作的失误,甚至成套动作的失败,即使勉强完成,也得不到高分。  相似文献   

14.
1 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一般先从基本动作、原地动作入手,逐渐过渡到配合动作和成套动作.①手臂动作练习:先练单臂动作,再练双臂动作;先学对称性动作,再学非对称性动作和对协调性要求较高的动作.②下肢和髋部  相似文献   

15.
高低杠技术探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当今女子竞技体操高低杠比赛整套动作的结构与发展做了研究。结果表明 :动作难度以开发独具风格的多度转体与飞行动作、提高连接价值为主 ;动作连接以腾身回环、后空翻与孤形的转体等换杠动作的创新为动作质量和后空翻类下法稳度的基础上 ,稳步开发前空翻类动作 ,以实现下法动作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6.
新国际男子体操规则对单杠成套动作编排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录像分析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新体操规则的变化及最近世界大赛单杠动作编排,探析新体操规则下单杠动作编排趋势和对策:增加单个飞行动作难度,重视与高难度飞行动作的直接连接,丰富飞行动作种类,适度增加飞行动作加分比例;加大杠上动作与飞行动作的连接组合仍是最为重要的单杠编排原则,合理运用杠上高难动作;力求落地站稳,挖掘C组难度动作的加分潜力。  相似文献   

17.
在体育教学中遇到复杂的组合动作或难度较大的动作往往采用分解教学法。让学生先学习上肢动作或下肢动作,或先学习左侧动作或右侧动作,在局部动作掌握之后再学习完整动作,以便学生逐渐掌握难度较大的动作。然而应注意到当分解动作基本掌握之后若不及时过渡到完整动作练...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录像分析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健美操有氧舞蹈比赛前三名队伍的综合技术实力、成套难度动作、成套动作中的动力性配合、托举动作和成套动作编排设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综合技术实力较强,但还有进步的空间;优秀队伍在难度动作的选择上分值相差不大;在动力性配合和托举的完成上,中国队配合动作的操作手法单一,配合动作不够流畅迅速;在成套动作的编排设计方面,中国队的操化动作上下肢动作符合多样性、复杂性要求,但是还应加强非对称性动作;在动作表现力方面,获得冠军的中国队的表现力只处于中上等水平。  相似文献   

19.
3-6岁儿童动作协调能力测试方法与发展特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与实验法,编制了3-6岁儿童动作协调能力12项运动技能测试指标.结果表明, 3-6岁男女儿童各项身体协调性,异性同年龄段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性,同性幼儿在不同年龄段各项指标之间存在差异, 3-4岁是幼儿听觉肢体动作、被动性动作、周期性动作与精细性动作协调发展的突增期; 4-5岁是幼儿左右上肢动作、姿势平衡性动作、自主性动作以及操作性动作协调发展的突增期; 5-6岁是幼儿手眼动作与上下肢动作协调发展的突增期.  相似文献   

20.
体操先进技术的动作难度和稳定性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体操先进技术、动作难度、动作稳定性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先进技术对发展更高级难度动作起着直接的作用,但在促进成套动作稳定性的同时,也会留下一些隐性的负面影响;发展动作难度必须有动作技术、动作技能、运动能力和训练水平等4个主要因素支持;形式多样化的训练是促进成套动作稳定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