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音韵学是分析研究汉字的字音和它的历史变化的一门科学。它是中国一门传统的学问,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传统的语文学又称为小学,其内容包括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分别研究汉字的形、音、义。这么一门古老的学问,如今还有没有实用价值呢?我们认为,音韵学是语文教师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语文教师学习和掌握一些音韵学知识对其语文教学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音韵学是我国传统的一门学问,它来源于语文研究和教学的实践,也为进一步开展语文研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服务。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音韵学有点神秘化,一些中文系科的大学生和不少中学语文教师,在学习和进修古代汉语时,感到有关音韵知识部分是个难点;对于音韵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更有些怀疑。其实,音韵学本是语文学科中的一个分支,在我们说话、写作中都离不开音韵知识,只是平时没有注意它,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音韵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也是无疑的。问  相似文献   

3.
1.什么叫音韵学?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内部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它有着悠久的历史。音韵学共分三个部类:一、今音学;二、古音学;三、等韵学。  相似文献   

4.
汉语音韵学是分析研究中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汉字读音及变化的一种专门学问。它与文字学、训诂学三足鼎立,对于研究古代汉语及汉语史,研究汉语词源学、古诗文用韵和更深入了解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这门学问较枯燥,加上术语多、附会多,...  相似文献   

5.
音韵学,是我国传统的一门科学。它与文字学、训诂学一起,称为“小学”。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小学”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内容。自东汉以来,特别是魏晋反切盛行以后,音韵之学兴起,它跟文字学、训诂学同时发展。经过历代学者的努力,音韵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独立于文字学、训诂学,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五四以来提倡白话文,学校以教授白话文为主,传统的音韵学,跟语文教学,特别是跟基础的语文教学的  相似文献   

6.
学点音韵学     
音韵学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它是专门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演变规律的,经前人不断补充,修正,至今业已建成了一套完整的传统音韵学体系。 传统音韵学由古音学、今音学和等韵学三大部分组成。“古音学”主要研究先秦两汉时代的音韵系统;“今音学”(又名“中古音学”)则以研究隋唐  相似文献   

7.
音韵学以古汉语的语音及其演变为主要研究对象,是一门比较艰深的学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传统音韵学被视为“绝学”而几乎无人问津,直到近几年才有了一定程度的复兴。象这样一门“绝学”,不少人认为它实用价值不大,和我们中学语文教学更谈不上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中学语文教师和师范院校中文系的学生也不必费力去啃这块硬骨头。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实践证明,音韵学的基础知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很高的实用价  相似文献   

8.
音韵学又叫声韵学,它是文字学(包括形体、音韵、训治三个部门)中的一个部门。音韵学是研究汉字的字音(包括声、韵、调)和各个历史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所以,音韵学也叫字音学。为什么要学习音韵学的有关知识呢?或者说学习音韵知识有什么用处呢?这个问题有的专家已作过一些论述,我这里从七个方面来谈谈这一问题:1、认识声符。汉字中形声字占了很大比例,据统计《说文解字》中的形声字就占了百分之八十二以上。形声字是由义符和声符(即形旁和声夸)两部分构成的合体字。由于古今语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而声符…  相似文献   

9.
李再文 《云南教育》2001,(10):14-15
《小学语文教法研究》是一门研究小学语文教法规律的新兴学科,它具有整体性和探索性两大特点。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了解和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和任务,重点认识和研究小学语文教法改革的一些根本问题;获取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方面的大量知识和信息,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   《小学语文教法研究》的培训辅导,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业务水平,改进教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如何搞好这门课程的短期培训 ?笔者结…  相似文献   

10.
大朋友寄语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主科,也是一切学问的基础,学好语文,必须认认真真地对待我们说话和写作中使用的每一个汉字,准确无误地掌握好它的音、形、义。——作家冯亦同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知道,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和传递情感的一种载体,是很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一种文化艺术,是用来积淀和拓展人们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在教学实践中,它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一、审美意识的初期培养从教多年,我认为语文教学的各个学段对于审美教育各有其侧重。我们不能机械地把它割裂划分开来。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语文教学,这个阶段的语文课本主要以汉字、识字教学为主,学生主要掌握大量汉字的读法、写法和最为直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科以汉语言文学为基础,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课程。它不仅仅是单纯以知识为主体的学科,也是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的重要载体,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在新课程改革思想指导下,如果语文学科教学仍然停留任传统教学观指导下的传统教学模式上,那么势必会使语文教学沦入枯燥乏味的境地。教师教的枯燥,学生学的乏味。因此,语文教学讲求课堂艺术,就成了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音韵詹言     
音韵学——这门专门研究我国汉语各个时期语音系统(声、韵、调)及其发展演变的学问,它的重要性,它的应用价值,已为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搞文史的同志们所认识。但是,还有不少人以为它高不可攀,不可向迩,总是望而却步,不敢问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音韵学确实比较复杂,难度也大一点,但却没有难到一般人不能掌握,只有少数专家学者才可以研究的程度。实在说来,它之所以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难到如此程度,多半是由于自古以来搞这门传统学问的一些人把它神秘化甚至玄学化了。说这些人故弄玄虚,恐怕也不尽然。我以为主要是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所致。明、清以来,许多潜心治学的学者,特别是解放前后一些学有成就的学者,由于研究方法越来越科学化,在这门学问学的领域里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为后来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开拓出了许多新的基地。我想,如果能够按照老一辈学者给我们提供的启示。更加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学习和研究,效果一定会更好些,甚至使其得到普及也是可望的事了。 一切以条件、时间、地点为转移。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这个观点反映了客观事物自身的规律,世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这条规律,当然语音的发展演  相似文献   

14.
语文这门课程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我们现在无时无刻都在与汉字打交道,如与他人交流、发表演讲等都在使用语文知识。因此,教师要告诉学生语文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该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尤为重要。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倡导对话、合作与探究,力图超越传统的记忆型教学文化,创建新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指挥者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的教学,既要求体现出语文文学语言的本来特性,又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解答问题的应对能力。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传统的教学靠的是教师的一张嘴,而教师们面对的却又是一门灵活性极强而又难以驾驭的语言文字,对于这利一文字的把握能力.教师们是千差万别的,久而久之.就引发了教师们在语文教学上的困惑.也牵发了许多人对新时代语文教学的积极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课堂提问是艺术,语文教师应该掌握这门艺术。进行艺术的提问是保证顺利完成教学行为的法宝。要使学生长知识、有学问,关键就在这个"问"字上,没有"问",就不会有学问,它是深入思考的阶梯,是联系知识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林佳 《现代语文》2009,(2):90-91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是一门艰深的学问,有人称之为“说不尽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比其他任何学科都更富有教学的艺术性。那么,要把握好语文教学,其如何开好头,义如何煞好尾,是个比较实际的问题。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怎样抓住这“两头”,在导入时能先声夺人,激发学生兴趣,而在收束时能余音绕梁,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传承中华优秀历史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主要是教授学生更多的汉字以及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认识更多的汉字,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针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进行了具体探析。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语文教育是母语的教育,它要求语文教师要象一条小溪常流常新,能哺乳千千万万学生。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加强研究,积极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如何成为一名研究型语文教师,本文从"反思,转变观念;思考,提高意识;参与,提升能力;质疑,培养习惯"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相似文献   

20.
罗瑞春 《快乐阅读》2011,(14):131-131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精神品质、审美意识的结晶。语文教师应该非常重视写字训练,把它看成不容忽视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