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悲剧是文学永远的神圣领地,悲剧的美学倾向在西方和中国却大有差异。王国维是将悲剧这一美学概念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其《〈红楼梦〉评论》是开创“用西方理论来阐释中国文本”学术范式的范本。王国维将《红楼梦》划归为“第三种悲剧”,并赞其为“彻头彻尾之悲剧”。他对《红楼梦》悲剧价值的挖掘视角和研究方法与其西学背景密不可分,尤其与他对叔本华、康德等西方哲学家思想的汲取和融合有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哈姆雷特》与《窦娥冤》两剧进行比较,认为,中西悲剧的差异主要是由中西方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迥异的审美心理和情感表达方式不同所致。从悲剧角色与悲剧冲突两个角度进行论述,认为西方悲剧精神较张扬,表现出较强的个体自主意识,而中国古典悲剧精神往往较含蓄内敛,悲剧角色缺少自主意识。故本人以为欣赏中西悲剧应该注重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3.
小说《饥饿艺术家》描述了一个对"饥饿艺术"爱得发狂的表演艺术家悲剧的一生。这位英雄式的艺术家是艺术的殉道者,他宁愿饿死也要捍卫人的尊严和艺术家追求艺术极境的权利。他似乎在隐喻着艺术家们在现代社会的命运。这篇小说一方面展现出一个荒诞、无情的异化世界,另一方面,饥饿艺术家本身也俨然是作家自身的写照。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表现了作者罗贯中对于历史主体——人的深切关注。本文借鉴西方悲剧美学中的某些观念,分析悲剧人物在实践忠义伦理、追求生命价值实现和与天命抗衡三个不同维度上所体现出的悲剧精神,从另一角度诠释《三国演义》的伟大之处。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社会悲剧与"人"的现代反抗精神、性格悲剧与人格理想的可能限度和命运悲剧与"自由意志"对生命的有效实现三个方面重新诠释了<白鹿原>的悲剧美学及其内涵,挖掘了这种悲剧意识对于茅盾文学奖、对于当代文学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6.
奥尼尔的悲剧《送冰的人来了》与贝克特的荒诞剧《等待戈多》深刻反映了二十世纪西方危机时代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人在现实面前的无能为力与无所适从,描述了"梦幻人生"的人类境遇,展示了人在生活中进退维谷的两难处境,表明梦幻本身能给人以慰藉和希望,是人类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7.
自从"悲剧"概念传入中国以来,悲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宗教信仰、时代背景、民族文化、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影响,使得中西方古典悲剧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题材来源上,古希腊悲剧的题材由最初的酒神颂扩大到神话和英雄传说,尤其是荷马史诗,很少取材于当代重大历史事件,而中国古典悲剧的题材来源相对广泛;在悲剧人物上,西方古典悲剧的悲剧人物基本为出身名门贵族的男性英雄人物,而中国古典悲剧的悲剧人物多为地位低下的柔弱女子;在结构设计上,西方古典悲剧多采用"回溯法",而中国式悲剧多采用"直叙法"。而《窦娥冤》和《俄狄浦斯王》可视为中西方古典悲剧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的悲剧是世俗的悲剧,为了更好地阐明弥漫全书的悲剧意识,可以从悲剧心理的角度加以论述,说明作者实际上并不看重传统为世人所选的道德之路,而更看重的是英雄本身。在世俗的争夺中,由眼前的水浒英雄之不平,联想到历来入世间的不平,把对个体英雄之死的悲愤提升到历史深层文化的层面,这由衷一叹不仅体现出苦求千秋功业的无奈,而且说明忠义理想在现实血腥面前的破灭以及作者对梁山一梦的失落。  相似文献   

9.
悲剧是西方文学的伟大传统之一,悲剧意识是人对生存的终极悖谬的抗争和挣扎,而在这些悲剧意识中,人们对身体的关注和对自我的认识始终贯穿其中.从古希腊身体与自然的抗争,到文艺复兴身体的解放,再到现代身体的焦虑与困境,西方悲剧都在深深地反映着这一存在的意义和困境问题.身体就是存在,身体意识始终贯穿西方的悲剧意识之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哈姆雷特>与<窦娥冤>两剧进行比较,认为,中西悲剧的差异主要是由中西方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迥异的审美心理和情感表达方式不同所致.从悲剧角色与悲剧冲突两个角度进行论述,认为西方悲剧精神较张扬,表现出较强的个体自主意识,而中国古典悲剧精神往往较含蓄内敛,悲剧角色缺少自主意识.故本人以为欣赏中西悲剧应该注重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以东西方"夫弃"悲剧模式为切入点,对东西方"夫弃"悲剧模式的差异及这种差异形成的不同文化背景进行分析.由于西方文化认为人类的悲剧带有宿命性,人与自然之间是矛盾的、对抗的,主张人反抗自然、征服自然,在同自然的斗争过程中人类的命运带有悲剧性.我国传统文化则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是和谐的、融合的,追求中和之美.这种文化的差异对东西方悲剧艺术中人物的塑造和艺术表现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从而产生侧重刻画忍从型悲剧人物或侧重刻画进攻型悲剧人物的差别.本文对一些东西方悲剧有代表性的作品中的典型人物进行较深入、细致地分析,揭示<雷雨>的独特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鲍辉 《林区教学》2013,(2):69-70
一些学者往往以西方的悲剧或是悲剧理论来评论东方的悲剧,更有甚者,得出东方缺少悲剧或是无悲剧的结论。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错误的结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以及日本巨著《源氏物语》中体现的悲剧精神是西方悲剧中所无法比拟的。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同属于东方悲剧的两部著作在主题思想上﹑人物形象以及艺术表现手法上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在此由于篇幅限制对这部分不做赘述。可是另外,由于文化土壤以及民族性格的差异,使其在悲剧意识上的体现也出现很多不同之处。文中主要从两部著作中对悲剧意识的描写中来探讨比较中日民族在悲剧美学意识上的渊源。  相似文献   

13.
巢郦君 《文教资料》2008,(34):10-12
<窦娥冤>是元杂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在西方也广受青睐.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美学史上第一个给悲剧提出完整定义的人.他的悲剧理论为西方文艺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莫定了基础.本文先对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和<窦娥冤>进行了简单的了解,然后从<窦娥冤>情节的严肃、完整、有机组成、结局及效果等方面来分析中国经典悲剧与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交汇点和融合处.  相似文献   

14.
悲剧理论在西方文学史上源远流长,已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成为了西方文学史上的一门登峰造极的艺术。美国小说家理查.赖特笔下的小说《土生子》无疑是黑人文学史上的一部悲剧小说。本文试用悲剧理论从《土生子》的悲剧特点、产生悲剧的原因以及悲剧留给社会的启示等方面探讨小说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5.
人的悲剧精神是悲剧的灵魂和生命,它是人在追求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中的生生不已的内在意志激情的体现,它通过人的苦难的生命历程吟唱人的生命激情,进而展开对人性的追问和反思,而我们恰恰通过这一悲剧艺术形式来复归我们生命本体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6.
马致远《汉宫秋》的悲剧性质早成定论,但其悲剧主人公、悲剧意蕴却一直争议不休、悬而未决,至今没有一个完满而令人首肯的解答,本文就这一问题从作品本身和马致远行迹加以探讨,意欲求正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7.
《汉宫秋》一直被称为中国式悲剧的典范。本文运用中西理论论述了悲剧及悲剧意识、昭君的悲剧美以及本剧题目的文化底蕴。从剧本本身、历史加工、作者身世、时代、政治、社会、文化、哲理等多层次多角度深入挖掘了《汉宫秋》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8.
悲剧是文学永远的神圣领地,悲剧的美学倾向在西方和中国却大有差异。王国维是将悲剧这一美学概念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其《〈红楼梦〉评论》是开创“用西方理论来阐释中国文本”学术范式的范本。王国维将《红楼梦》划归为“第三种悲剧”,并赞其为“彻头彻尾之悲剧”。他对《红楼梦》悲剧价值的挖掘视角和研究方法与其西学背景密不可分,尤其与他对叔本华、康德等西方哲学家思想的汲取和融合有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19.
中篇小说《爱的沙漠》是法国当代现实主义心理小说大师莫里亚克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扛鼎之作。它典型地体现出作家擅长从心理视角大胆、敏锐地揭示西方当代社会爱之匮乏、精神孤独隔绝的资产阶级家庭悲剧的创作特征。本文拟通过对小说《爱的沙漠》的深入解读,就此问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20.
正一、鲁迅小说与国外古典小说的差异亚里土多德,这位西方悲剧理论的鼻祖认为悲剧不应该是平凡的事件,必须是"崇高的";而悲剧的主人公不应该是平常的普通人,必须是"高贵的","享有盛名的境遇很好的人",因此欧洲古典悲剧的主人公一般都是英雄式的上层人物,他们是"伟大人物的写照",在他们的身上具有"崇高美"。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作家们,他们英雄悲剧作品的主人公不是大臣将军,便是王子国王,这其中以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