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益 《新疆教育》2012,(15):148-148
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与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以“育人”为教学的根本,让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教学要从多种形式强化德育教育;多角度内化德育教育;用文之“活水”,启道之“清渠”,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风化雨般的德育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炎传 《文教资料》2007,(25):176-177
德育是中学教育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内容,贯穿教育的全过程。中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其教学实践中应加强德育渗透,充实和完善知识,建立德智并举的教育体系,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可从三方面考虑:把优秀的教学内容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有机结合;把学生良好道德的培养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相互融合;把学生良好道德的培养与语文教学的转型紧密配合。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语文教学的文化渗透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以揭示文学带来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趣味性,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文化、理解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来培养个人素质,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4.
(一 )中外文化对比渗透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文字。在继承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老师除起桥梁作用外,还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激情。   在讲授汉字时,我把汉字表意之丰富性与西方文字表意之平淡性作比较,把中国的书法之妙,风格流派之多与西方文字书写的单一性作比较,讲外国学者怎样热衷于研究中国汉字并赞叹中国汉字具有开发智力的功能,讲日本文字的根与汉字的渊源关系。   在讲诗歌时,我把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与西方最早的诗歌《伊利亚特》和《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作了初步探讨:(1)把学生良好道德的培养与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有机结合;(2)把学生良好道德的培养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相互融合;(3)把学生良好道德的培养与语文教学的转型紧密配合。  相似文献   

6.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重要的学科,语文在学科德育渗透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仅可使学生学到应有的语文知识,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老师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适时、恰当、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本文主要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运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黄孝红 《考试周刊》2012,(94):33-34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学语文学科性质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适应了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两者应充分结合起来,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德育与智育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审美情趣,形成正确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还要进行德育渗透,以此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9.
从一个中学语文教师的视角,阐述中学德育教育之重要性,分析当前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论述了德育教育渗入中学语文教学之必要性与可行性,并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提出德育教育渗入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0.
周丽佳 《考试周刊》2014,(42):30-30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把德育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使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必须渗透到各门学科教学中,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尤为重要.要根据语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德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一部分初中学生缺乏社会公德观念,没有诚信意识和远大的理想,自我意识膨胀,而集体主义观念缺失.作为“文以载道”的语文学科,担负着塑造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人生观,为青少年未来成长奠基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十分必要.笔者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着德育教育工作,现就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这一问题做一分析探讨,供教育界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以语文课堂为‘主渠’,全方位渗透德育教育;以课外活动为‘切点’,多形式强化德育教育;以社会实践为‘活水’,多角度内化德育教育”三方面进行论述,用文之“活水”,启道之“清渠”,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风化雨般的德育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所编教材课文的思想内容,积极贯彻德育教育思想,对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思想教育,寓情感于教学之中。在教学中要把作文教学打造成为德育渗透的重要平台,努力把中华传承美德、社会核心价值观作为学生思想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现代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宋行 《考试周刊》2014,(32):33-34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让"空白"丰富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精神的家园,已迫在眉睫。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在习作和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就意味着对人才需求指向性有着改变,学校和教师方面应当重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德情操,并且关注其三观塑形,为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德育影响我国的未来发展趋势,对全民性的水平提升发挥着其他方面无法比拟的优势作用,目前我国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该怎样健康持续发展,就此下文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7.
古言"文道合一",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事实上是对学生一种全面的教育。探析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和意义,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本文从“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全方位渗透德育教育;结合课外活动多形式强化德育教育;结合社会实践多角度强化德育教育.”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从而达到德育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思想品德调查问卷,证实了加强学生德育渗透的重要性。知识性和人文性教育双管齐下,就可以使学生发展更为健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感恩的品德及其他良好的品德,寓情感于教学之中,为学科知识的吸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