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本是作者向读者单向传输信息的载体,是作者特定生活情境中的语用结晶。文本凝聚着作者的文思和文情,潜藏着重要的文化密码,具有召唤力量。文本具有作者原意、作品意义和读者解释三个层面的意义。作者原意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本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观意义,即文本意义,它是作者思想情感的流露与表达.解释学史上大致有四种对文本意义的不同看法,即心理主义式的复原重建说、创造说、实用说、虚无说等.这些看法由于无视文本意义的真理性,导致了对文本意义的魔化.虽然作者写就文本必须依凭一定的语词载体,读者的释义活动实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阅读及把握文本意义,但是文本意义又不完全等同于作者意图、文本的字面意义及读者的释义.另外,对于同一文本,不同的读者会产生不同的释义,因而交流与争论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马克思主义解释学认为争论有其客观的标准--文本意义本身,这一标准也是绝对的,需要多次重复的.  相似文献   

3.
一、文本解读的"宽"与"窄""宽"是指横的距离大,范围广;"窄"是指横的距离小,范围小。宽与窄是相对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解读文本需要有宽度,即能够将文本置于相对广阔的文化背景中,运用多种思维,不断变换视角,审视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意义和读者解释。因此,有宽度的文本解读才会呈现出厚度与高度。文本有"所指"与"能指"之别,"所指"是作者的初衷,"能指"是文本内在的张力。任何文本都潜藏着问题与意义,也都具有多元解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材文本是以教材的编者为作者、以中小学生为主要读者、以营造能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语言世界为旨归、以其特有的组织构件建构的具有明确的教育支撑功能的特定文本,在作者、反映的世界、读者、存在的价值与文本类型等方面与文学文本存在着较大差异。为此,语文教材文本的解读与文学文本的解读相比在解读的理论基础、目的、环境与思维模式上存在着不同,它是在尊重两种文本共性的基础上,以阅读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主并借鉴文学文本解读的基础理论:接受美学与哲学的相关成果,在师生的工作或学习环境中进行的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的多维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主观主义文本意义观和客观主义文本意义观的不同特点,从新的视角解读了作者、文本和读者三者的关系,认为文本意义的理解应该由作者、文本和读者三者的合力形成。提出了以文本为首要依据,充分考虑作者、读者因素等理解文本意义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6.
麦珏昉 《中国教师》2013,(20):41-43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之前,语文教师对文本的阅读,即"文本解读"格外重要。本文旨在结合实例,从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的"文本解读"。一、"文本解读"的相关理论一般而言,"文本解读"大致有三个研究范畴,即作者理论、文本理论和读者理论。本文只探讨前两者。作者理论,即对文本意义的解读,也就是要追溯作者创作时的本意,并尽可能地将其还原。要根据作者理论进行"文本解读",就要全面、具体地掌握有关作者的资料,并以此作为解读作品的重要依据。文本理论,大致有两  相似文献   

7.
文本解读就是读者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走进文本,与作者在文字间进行沟通、交流,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相对于一般读者而言,语文教学对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不同文体的课文,这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文本解读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基于学习者、文本与作者三个维度对文本进行解读,让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文本解读方法,提升文本解读水平,让语文课堂变得趣味十足,学生的参与性更高。以《梅花魂》为例,分别从学习者、文本与作者三个维度开进行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8.
文本一词,源于拉丁文的texere,本是联结、编织的意思。文本定义颇多,一句话、一件事、一个人等被用话语记录下来,都可被视为文本。什么是解读?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该条,称:"通过分析来理解。"文本解读是读者通过阅读从文学文本中获取和解释意义的过程。它的价值在于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即通过自己的实际去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形成自己对文本的  相似文献   

9.
文本意义的生成是无限的,解释活动也是无限的。文本的解读有作者中心论、文本中心论、读者中心论三种情况,要进行有效解释,就必须符合文本自身。本文从文本解读理论视角考察目前教育界流行的对蒙氏游戏思想的各种解读,分析各种对蒙氏游戏思想的误读。  相似文献   

10.
“文本解读”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一大重点,备受广大小语教学专家、教师的关注。当前,“文本解读”大致有这样的三种姿态:一是把作者当上帝,重视“作者原意”;二是把文本当上帝,重视“文本意义”;三是把读者当上帝,重视“读者意义”。到底那一个“上帝”最值得我们推崇?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解读文本的最佳效应建构在文本的召唤结构与读者的期待视野双向契合的深度与广度之中,即视界融合之中。文本解读是指读者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它是一种读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或者说是读者的观点与文本的观点进行碰撞、融合的过程。有效的文本解读在本质上是一个求善的过程,读者通过文本解读,发掘隐含于文本深处的伦理意义上的人性美和人文精神,使自身的知识、修养、境界得到丰富和提高,达到人格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2.
毋庸置疑,文本从一诞生起,自身便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艺术世界。而且,优秀的文本像一座富矿,总有开掘不尽的意义。文本解读,说到底就是读者对文本所隐含的丰富意蕴不断的发现。问题是,文本意蕴不可能一览无余,一望可知,就像一座深遂的矿藏,需要读者用心用力不断地开掘。孙绍振教授认为,"阅读本来并不神秘,不外就是读者主体与文本主体以及作者主体之间的从表层到深层的同化与调节"。但对大多数普通读者而言,要真正进入作者创作隐秘的内心,找到破解  相似文献   

13.
文本意义在当下的生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提出将古代文学文本意义的生成要素统合为符号编码一信息解码系统,符号编码主要包括文字符号的意义特定及既定的作者、本事,信息解码则主要包括读者的解码能力和读者的阅读态度,在二者共同作用下,文本意义最终生成,从而确定中国古代文学文本在当下的意义读解是多元化的,是由读者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语境是一篇文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者创作文章时,运用语言文字创造出特定的语境,表达出特定的交际目的;读者阅读文章时,要在语境的制约和引导下掌握文本的意义。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语境,是文本解读的有效策略。那么,应该如何抓住语境因素进行有效的文本解读呢?  相似文献   

15.
田浩东 《现代语文》2004,(11):17-17
散文是最见性情的文本样式,在与读者坦诚交流与对话中,作者将他的性情展观给读者品味,读者可以从中品味散文的"真",即作者感情的真,性情的真.情感内涵及其表现手段是散文解读的重要层面,它向读者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创立解释学文论的加达默尔说:"某个流传下来的文本成为解释的对象,这已经意味着该文本对解释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认为,在读者与文本的平等对话中,文本不是一个纯然客体而是一个准主体,它向读者提问并回答读者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与这个准主体的对话与交流中,深入到文本情感层面发观问题,透视情感内涵.及其表观手段.与文本、作者交流回答这些问题,是文本解读的关键点.有"人",指在情感层面发观问题;有"出",指就有关情感问题解读其内涵与表观手段.  相似文献   

16.
文本意义在当下的生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提出将古代文学文本意义的生成要素统合为符号编码一信息解码系统,符号编码主要包括文字符号的意义特定及既定的作者、本事,信息解码则主要包括读者的解码能力和读者的阅读态度,在二者共同作用下,文本意义最终生成,从而确定中国古代文学文本在当下的意义读解是多元化的,是由读者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受作者中心论、文本中心论、读者中心论等多种文本阐释观的影响,语文文本解读的标准一向比较模糊。要正确进行文本解读,就要坚持"一主三辅"的文本解读观,即要尊重文本的客观表述,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尊重编者的选文目的,尊重读者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本意义是作者赋意、文本传意和读者释意的复合共生体,是作者、文本、读者多维对话的产物。而语文教学的对话状态更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包括师本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等等。每一种对话都会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都会赋予文本新的意义。我们在备课与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种丰富的对话机制,努力使教学充满创意、充满勃勃生机。这里,仅从教师备课角度谈谈如何在与作者、学生、同伴的多重对话中研读文本,努力丰富、创新文本,为有个性的创意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文本解读"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基于自己的文化知识、生活阅历以及感悟能力,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需要强调的是,"文本解读"是学生基于当下的社会体验的个体化的体悟过程,不是一个还原文本创作的过程,也并不存在唯一的终极的答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本解读应是开放的、多元的、合时的、个体的,其中,人性立场应该是坚守的价值维度之一,文本解读要引导学生达成对人,对生命意义、人生价值的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何让这“半壁江山”“壮丽”,人们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做法。以作者为中心的一元解读。强调在阅读活动中作者、文本、读者三方,以作者为中心,阅读的目的就是从文本中追索作者的原意,作品的意义主要是由作家决定赋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