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十年制高中《语文》课本(试用本)第三册选了孙子兵法的《谋攻》篇。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按:文中前标数码为课文注解的编号) 对于上面这段话,课本作了如下的注释: “⑥[上兵伐谋]上等的用兵(策略) 是打破(敌方的)计谋。(敌计初定,还  相似文献   

2.
《谋攻》的中心论点,应该是本文的题目“谋攻”。说明如下: 第一段,从战略方面来论述“谋攻”的策略。第二段,从战术上论述了“谋攻”的方法。第三段,论述了将帅的重要作用。将帅之所以重要,是由于将帅能以“谋攻”取胜,使国家强盛。肯定将帅的作用,就是肯定“谋攻”的原则。第四段,论述了“知胜之道”,进而总结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科学论断,这是对谋攻思想的科学概括,从而强调了“谋攻”的意义。围绕中心论点,文章从四个方面逐层论述,把“谋攻”的策略、方法、原则、意义等阐明得透辟而深刻。  相似文献   

3.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有这样一句话:“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意思是说,用兵之上策计谋,其次靠外交,再次是使用武力,实在没办法才攻城。后来引申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笔者认为,可借兵家之圭臬,思当下语文教育教学之事。  相似文献   

4.
高中教材《谋攻》中第三段“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一句,一般的译注文章都解释为:“国君造成对军队祸害的情况有三种”,《孙子今译》也译为“国君可能不利于军队的[情况]有三种”,部编教材注:“[患于军]:为军之患。”——解释也大同小异。但笔者认为从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逻辑结构来看,这样的解释是讲不通的。文章的第一、二段分别从战略、战术上谈了“用兵之法”——“谋攻之法”,“众寡之用”。第三段开头是这样:“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  相似文献   

5.
错在哪里     
1.湖北黄梅县衫木中学方亚斌来稿 题计算〔(一士)m (一去)“〕“。 解〔(一士产 (一士)“〕“ =〔(一士)口一“〕“=〔(一士)“〕’一” =一1邝卜“。 解答错了!错在哪里? 解答只考虑到fn一n为奇数,忽略。-。为偶数的情形,因而只得出单一的结果一(士邝,’.)<0。正确的解答应是: 〔(一士). (一士)”〕“仁〔(=(一‘士)一“〕3=〔(一士)”〕m一”舌)口--一 ....勺.~, ,口~n ,(一1)口一”一(1/8,一’)(当,一n为奇数时),(当川一n为偶数时)。﹄谷舀乙/了了了,l,二 一产j、1 公2。江苏兴化市城东中学陈德前来稿匕AEC=乙BED,…匕A>之B。 3.溯南…  相似文献   

6.
三教《谋攻》,备课时翻阅了一些关于该文的专论,拜读之后,很受启发,但有三点另有体会,却又不敢自以为是,故为臆说,祈明者指正。一、关于篇名的解释篇名,课本注,用谋略攻取敌人。有人对此曾撰文作过详细分析,认为“谋攻”作“以谋攻”理解,就内容而言,从语法上分析,都有充分理由。(《语文战线》1981年第11期)。笔者浅见,还是解释为“谋划进攻”较妥。《谋攻》一文,课本分四节。第一节,论述谋攻的总原则。第二节,论述谋攻原则在战术上的具体运用。第三节,论述战时实施谋攻原则的两大关键。第四节,论述战时实施谋攻原则的五个必  相似文献   

7.
《谋攻》是《孙子兵法》的代表作,阅读的人很多,影响也特别大。但对《谋攻》中的部分内容,却出现一些不同的翻译和评论。如对《谋攻》中的“全国为上,破国次之……”的“全”和“破”,大部分的译文评注是从敌国来理解的,只有极少数的译文和评注是从本国来理解的。对《谋攻》中“一胜一负”的“一”字,在一些译文和评注中也出现了分  相似文献   

8.
《谋攻》主要论述谋划进攻战胜敌人的问题,强调以谋胜敌,不战而屈人之兵。下面拟就语言方面试作分析。 1.1 孙子曰: 《孙子兵法》十三篇,每篇开头均冠以“孙子曰”三字,表示下面的话都是孙子说的。可以说这是《孙子兵法》编写的体例之一。 2.1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教材选了《孙子兵法》十三篇之一的《谋攻》篇.《谋攻》一篇中有“百战百胜”和“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之语.对“百战百胜”一词的解  相似文献   

10.
〔题目〕甲乙两车间人数相等,甲车间男工人数是乙车间女工人数的2/3,乙车间男工人数是甲车间女工人数的1/4,两车间共有女工78人。两车间男工相差多少人?〔分析与解答〕这是一道相当复杂的分数问题。两个车间的男、女工人各是多少,都是未知数;题目中的两个分率的单位“1”又不同,不能直接进行比  相似文献   

11.
对比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短文及其注释,然后按要求逐一答题。〔甲〕甘戊使于齐①,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马录马耳,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②为利,名闻天下,匠人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选自《说苑·杂言》)〔乙〕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③:“其才可将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  相似文献   

12.
一、元素名称〔筑〕晋抗k扣g,不能渡杭卜幼g。〔菇〕音会g己,不能蔺洛Iu6。〔澳〕普袖x场,不能覆臭cb加。〔氛〕音仙xi动,不能覆山sh顽。〔铂〕晋博b6,不能蔽白b毓或演颐。〔蛇〕剖也。,不能滴驼七u6。二、有机物啼称〔娜〕香厅灯ng,不能覆氢qmg。〔炔〕音缺qu感,不能覆夫ju“。〔继〕香矛易七初g,不能夜碳饥几。〔酞〕音希x,,不能藏先幻动。〔睛〕音进j讯,不能覆舞j讥90〔麟〕音井j江g,不能演连j讥。〔肪〕晋握w乙,不梢泛表属呱。〔肤〕音海七沉,不能滇赫h色。〔苯〕音本b如,不能赓笨b脚。三、其它\ 粘土的〔粘〕晋年‘幼,不能滴占“h蕊n(…  相似文献   

13.
第一课 [幽僻]幽静,偏僻。 [亭亭]形容高耸。 [酣睡]充分而又痛快的睡。 [飞花碎玉]象花一样纷纷飘落,象碎玉一样撒下。〔晶莹〕光亮而透明。〔温润〕柔和、细腻而又光滑。〔蕴蓄〕积蓄在里面而未表露出来。蕴,含着。蓄,积储,第二谋〔雷霆万钧〕比喻威力巨大,  相似文献   

14.
《孙子兵法·谋攻》全文共七个自然小节,按其内容可分为三段:第一段写谋攻的目的,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个中心论点;第二、三段写谋攻的要求与条件,论证中心论点。 孙子首先论证了“全”之贵,接着又对“全”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即“不战而屈人之兵”。“屈”,就是屈服,这是个使动用法,即使人之兵屈;“不战”,并不是“不通过战争”,而是“不直接交战”的意思。全句意为:在具体的战争中,通过计谋、智斗,可以达到两军虽不交战,却能迫使敌人投降的效果。这也是谋攻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5.
“给+NP”中NP的语义范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句子的深层语义关系 ,可把“给 +NP”中NP的语义范畴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 :按照句法语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每个名词短语以“格的关系”和动词发生联系。“格的关系”即不同的语义范畴 (《“格”辨》 ,2 4页 )。按照这个原则 ,可以把“给 +NP”中的NP划分为 :〔对象〕、〔施事〕、〔受事〕 ,以及语用成分。其中“给 +〔对象〕”是“给+NP”结构的主要用法。第二层 :〔对象〕范畴进入组合后 ,由于动词选择限制关系不同 ,又可以次范畴化为 :〔受物〕、〔受益〕、〔受损〕、〔朝向〕等几个小的范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给”字句的一些句法特征。  相似文献   

16.
1语“人、丰己子自郑使(〕告于秦日·“…(省略兼”) 2、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 (省略主语“公”) 3、〔〕使〔〕出师于东门之外。(前面省略主语“公”,后面省略兼语“之”.代孟明等三帅) 4、赛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省略主语“赛叔”) 5、〔〕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省略主语“秦师”) 6、〔〕且使〔〕邃告于郑。(前面省略主语“弦高”,后面省略兼语“人”) 7、郑穆公使〔〕视客馆。(省略兼语“人),) 8、则(〕束载、厉兵、袜马矣。(省略主语“祀子等”) 。、(〕使皇武子辞焉。(省略主语“郑穆公”) 10、(〕释…  相似文献   

17.
第四届(1975年) 1.(a)敲明 〔5刘弓一〔5川坏13洲一刃十〔3夕 刘,这里、,夕二0.其中「“〕表示不大于“的最大整数(例如〔丫丁]二1). (乙)利用(召)或不利用(a),敲明 (5,,2)乞(sn)1 而,:万汉不石呼一。)汉3,千石乃。’对任何正整数。,n均为整数。征(a)实际上我仍可以征明〔5刘十〔5夕〕)〔3、十y〕 厂3夕十劣〕详一〔万了 厅」 (1)祀了一二一〔刘,犷一,一[列,’那么O泛二‘<1,o《,‘(1. [5、〕 !5夕〕一[5[二] 5、,」 [5[y〕 5夕,〕 一5 tx}」一!5二‘〕 51,〕十15,‘〕, 〔3、十夕〕一于〔3夕斗一二〕 「劣〕 「夕〕 二3〔x} 〔y] 13.、‘ …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课本的古文篇目中,有两个“能”字用法特殊。我们觉得有必要提出来,与有关同志商榷。原句如次: ①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谋攻》)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劝学》) ①中的“能战之”、“能逃之”、“能避之”连用的三个“能”字,课本未有注释,而近期出版或再版的古文选注本又几乎都把它们训为“能够”、“要能”或“要”。例如:  相似文献   

19.
1.学习英语语音时常见的一些困难(1)个别音素方面的困难这里包括元音方面的困难和辅音方面的困难。在元音方面,如将〔〕读成〔e〕,将〔ei〕,〔u〕,〔ai〕,〔u〕,〔i〕等读成类似汉语的“哀”、“偶”、“爱”、“傲”、“我爱”。在辅音方面,如将〔〕读成〔s〕或〔〕,将thin〔in〕读成〔sin〕或〔in〕。(2)音量方面的困难这里的困难主要是将长元音读成短元音,将短元音读成长元音,或者是长元音读得不够长,短元音读得不够短。英语辅音也有音量的问题,但这对于初学者来讲没有很大的意义,不必强调。(3)强读式和弱读式上的困难初学英语的人往往将一句话中的每一个词都读得很清楚,都读成强读式,以为这样就能使自己的发音正确。例如,将“Ihaveanappleandapear”读成〔‘ai‘hv‘n‘pl‘end‘ei‘p〕,完全没有一点英语的腔调。(4)“加音”的问题初学英语的人很容易犯“加音”的毛病,在字尾加上一个音,或在某些辅音组合中间加上一个音,如将make读成〔‘meik〕,将five读成〔faiv〕。(5)“漏音”的问题初学英语的人还有漏音的毛病,有时将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漏掉一个音节,或漏掉一个或几个音素。例如...  相似文献   

20.
《孙子兵法》云:“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代兵,其下攻城……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技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力争于天下,敌兵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百战百胜,还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不战而使敌人屈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所以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胜敌,其次是通过外交手段取胜,再次是使用武力战胜敌人,最下策是攻城……因此善于用兵打仗的人,不通过战争也可以达到降服敌人的目的;用不着攻取敌国的城池,也能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