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明人何孟春云:“今日之盐,煮海者偏东南;煮井、煮卤、种颗者出西北。”①上海地区位于东海之滨,夙檀渔盐之利,在古代也是我国著名的海盐产区之一。早在秦代,现今上海市奉贤县柘林镇一带即“海滨广斥,盐田相望”②。《史记·吴王濞列传》则记载:西汉时“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益铸钱,煮海水为盐”,其煮盐地点就在今天上海市嘉定县冈身内与冈身平行的盐铁塘。唐代华亭县有徐浦盐场,隶嘉兴盐监;徐浦盐场官舍在华亭县白砂乡。宋元时期,上海盐业生产盛极一时,在现今上海地区的辖境内当时共有江湾、大场、南跄、黄姚、清浦、青村、袁部、下砂、浦东等九处盐场,年产盐量达三千万斤之巨。入明后,由于海岸线的东移及长江主泓道的南摆,致使沿海的海水盐分浓度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海盐断运、盐源减少,国民政府鼓励自贡盐场增产加运。在此情况下,自贡盐场努力改进生产技术、发展盐化工、提高产销量,同时,在缴纳盐税、捐输、捐款方面走在了全国的最前列,为支援全国抗战胜利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海水晒盐     
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水制盐历史悠久,早在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先人就利用海水煮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海盐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年产量从1921年的250万吨增加到目前的2500万吨左右,占全国盐年产量的75%左右。亚洲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就位于渤海湾的唐山南堡经济开发区,即河北省南堡盐场。  相似文献   

4.
温州地处浙江东南沿海,产盐历史悠久。到明代,温州已形成五大产盐场,制盐方法虽延承前代,但产盐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为加强对盐业生产、销售的管理,明政府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各级盐务管理机构。这些管理机构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具体管理盐业生产资料的分配、盐税的征缴和私盐的缉查,为保证温州盐业的国有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食盐资源非常丰富 .出产的食盐有海盐、池盐、井盐和岩盐等四种 .海盐是用海水晒成或熬成的食盐 .世界历史学家公认 ,我国是最早从海水里提取食盐的国家 .据出土文物考证 ,早在五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福建人就发明了“煮海为盐” ,到了唐朝已开畦引海水晒盐 ,并沿袭至今 .我国有漫长的海岸 ,大多地势平坦 ,滩涂广阔 ,很适于建滩晒盐 .北起辽东半岛 ,南到海南岛 ,几乎都有盐场分布 ,其中塘沽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场 ,年产食盐 1 1 9× 1 0 6t.近年来 ,我国年产海盐近1 4× 1 0 7t,占食盐总产量的 23,居世界第一位 .过去 ,我国长…  相似文献   

6.
施永新 《现代教学》2009,(10):25-25
上海二期课改化学新教材《开发海水中的化学资源》的第一节中有"海水晒盐"一段。一是"古宿沙初作,煮海为盐",一是《天工开物》中制海盐图,还有我国海盐年产超过1×10^7吨,居世界之首。  相似文献   

7.
古代潮州位于东南沿海一隅,便天然地具备了利用海洋资源的优越条件。本区的盐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至唐代,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盐产地之一。《元和郡县图志》载潮州海阳县“盐亭驿,近海。百姓煮海水为盐,远近取给”。唐代后期,潮州得天时地利,遂有“稻得再熟,蚕亦五收,煮海为盐”的美誉,盐业为本区经济之瞩目者,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8.
(三)盐政改革方案--票盐代替纲盐   1.两准盐课居天下赋税之半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管子首倡管山海之利,由官府对盐铁产销进行垄断经营,实行专卖制度,“后世言盐利者仿焉.“至唐朝刘晏更定盐法,“惟于出盐之乡置吏及亭户收盐转鬻,任商所之“,岁获盐利“居天下赋税之半“.历代封建王朝均将盐税视为仅次于租赋的第二宗大税源.到了清王朝,盐政为其四大政之一,盐课成为其重要的财政收入,甚至皇室开支、部院额外支出亦从盐利中得来.清朝大学士、两江总督孙玉庭曾讲:“盐者,天财地宝,资民食而裕国课,利至溥也,是以盐场则设官,运则招商,总会计于运司,而以巡盐监之,此国家理财之大政也.……  相似文献   

9.
盐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又是历代统治者的重要财赋来源。为了保护盐利收入,制订盐律,禁止百姓私制、私运、私销,就成为统治者采取的一种手段。 一般认为:在周代以前,运城盐池是开放的,潞盐是天然结晶,任由百姓捞采,食用,没有征收盐税之说,所以,也就无所谓盐禁。  相似文献   

10.
清代盐税与田赋是云南财政收入的两大主要来源;民国初年.盐税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亦住居第二位,仅次于田赋。而1915年云南护国讨袁,军费的主要来源亦为盐款。可以说,盐课税是云南财政收支的支柱.它在财、政、军、文各个方面都参与云南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黄泛平原的古城研究,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针对当前的研究现状并结合治学体会,提出今后应树立“犬黄河”和系统的研究视野,对应“城墙内的城市”学术命题和加强微观考察等三方面的工作,更好地推动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管子》一书中提到“煮泲水为盐”,“泲水”不是济水而应当是地下的卤水;“渠展之盐”的“渠展”也不是一个具体的地名,其地域主体应该在现在的黄河三角洲地区。“渠展之盐”在齐国工商业中地位突出,是齐国控制和削弱其他诸侯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嫩江流域是松花江水系中较大的支流,其流域面积达28.3万平方千米,流经地域横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三省区。在这一广袤的地域内,考古工作者和地方史学者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发现了178座辽金时期古城。为了深入地研究和了解嫩江流域辽金时期的古城布局,作者经过三年的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重新梳理了这些辽金古城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并绘制了《嫩江流域辽金古城分布示意图》,以及按行政区划将嫩江流域古城划分出八个区域。最后,从嫩江流域辽金古城的布局规律方面,提出了嫩江流域辽金古城布局的五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嫩江古称“弱水”、“那河”、“捺河”、“难河”、“讷兀河”、“脑温江”、“恼温必拉”等。嫩江是我国东北地区一条十分重要的河流,它既属于黑龙江流域的水系,也是松花江水系中的最大支流。嫩江发源于大、小兴安岭夹角山地。由北向南流并与北流的松花江干流、东流的洮儿河在今吉林省的大安市与黑龙江省的肇源县fr舍,形成了松嫩平原上的三江平原区。这一地区曾经是辽金两朝经营管理大、小兴安岭及其外兴安岭地域,也是各少数民族的重要军事防御区和设防区。从嫩江流域的角度观察,辽金时期在这一区域设置了星罗棋布的军镇、城堡、路、府、州、县等建制。近年来,在嫩江流域共发现了一百余座辽、金时期的古城遗迹。梳理和综述这些已经知晓的辽、金城池及其研究成果。对于重新认识嫩江流域的筑城布局、民族分布、行政建制、历史地理、交通驿站,以及这一地区辽金时期城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史料考证结合考古资料论证,阐述了成都平原西部的岷山即古史神话传说中的昆仑圣山——“成都山”。作为岷山南首的青城山被古人视为昆仑“成都山”的代表,在宋代仍有“成都山”之名。都江堰所在的“都江”,其得名源于江出天庭圣山“成都山”,为圣河“成都江”的省称。青城山、都江为圣山、圣河,对于进一步提升青城山、都江堰及都江堰市的文化形象,促进文化、旅游及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池盐是中国最古老的可供人们直接捞取食用的盐种。河东盐池位于华夏文明发源地的中心地带,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河东盐池对华夏文明的形成有过独特而重要的也是无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华夏族的早期形成过程中,远专华夏族部落首领们曾为争夺盐源而战,有着地利优势的盐池也因此成为尧舜禹三代建都晋南的决定性因素,同时,盐池又是夏商周三代文明重要的经济基础。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得出的结论是:盐池时华厦文明的形成有着最直接的或者说是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湖南四大水之一的资水,用她的乳汁养育了两岸人民,创造了经久不表的文明。郦道元以他如椽的笔触,扼要地为《水经·资水》作注。资水的发源及两岸的古代物产、历史名人名胜等,全载其中。  相似文献   

18.
儒学虽然具有普适性,但其发展与诠释受区域个性和思想家的认识影响。泰州儒学是古代泰州儒学思想的总体称谓,其儒学个性充满了众多的本土因素。黄海、淮河、长江三水激荡为泰州儒学奠定了开放、兼容的自然基础。泰州吴头楚尾的区位和多次、多位的人口迁入为泰州儒学奠定了文化的交流基础,使泰州儒学增添了仁和与思辨成分。泰州发达的盐业经济和农业生产,也为泰州儒学奠定了品质基础,使泰州儒学充满了更多的人文关怀。此外,泰州崇儒好学的传统为泰州儒学奠定了发展基础,也使泰州成为儒学创新极为活跃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东辽河流域的古代历史上的重镇——辽阳古城,就坐落在今天辽阳市的老城区内。辽阳,古称襄平,又称辽东城、辽州、辽城州、辽东国、东平郡、南京城、东丹图都、东京城、辽阳城等。关于“辽阳”这一地名究竟源于何时。学术界大致有两种观点:其一,源于“渤海回”;其二,始于辽代。但是,一般学者认为:公元938年,辽朝在东京道设置东京辽阳府。是“辽阳”正式被列为行政区名称的开始。古代的辽阳城曾经是东北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统治的中心。自战圉以来。它的中心地位就从来没有动摇过,直到后金政权将统治中心从辽阳迁出,并确定在今天的沈阳城后,辽阳城作为东北地区的政治统治中心的地位才逐渐衰弱。其实,长期以来,辽阳城的存在几乎影响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不仅如此,这座古城还曾深刻地影响着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东北和东北亚地区。因此,弄清辽阳城古代历史与文化,对于深刘理解辽河流域的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河文化与宁夏农业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意义上的黄河,奠定了黄河文化在宁夏的表现形态:南部地处黄土高原边缘,北部为宁夏平原。南部清水河、泾河是黄河的重要支流,也是黄河文化的滋生地。北部平原,黄河孕育了宁夏历代农业文明。秦代,黄河东岸的秦渠诞生;汉代已成为著名的灌区;北魏时黄河水利再兴;隋唐时灌区得到了大力开发,宁夏平原已是一片美丽富饶的绿洲;西夏时开发利用了汉唐以来的重要渠道,农业生产有力支撑着西夏政治生命的延续;元明清时期黄河水利更是得以大规模地开发和利用,呈现出的是阡陌纵横、繁荣富庶的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