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凉粥或冷饭时,锅内发出"扑嘟、扑嘟"的声音,并不断冒出气泡来,但一尝,粥或饭并不热,这是为什么?把凉粥或饭烧热与烧开水是不一样的.虽然水是热的不良身体,对热的传导速度很慢,但水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当锅底的水受热时,它就要膨胀,密度减小就上浮,周围的凉水就流过来填补,通过这种对流,就把锅底的热不断地传递到水的各部分而使水变热.凉粥或饭的流动性差又不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厨房里,若留心看一下其中的炉灶、器皿以及做饭、炒菜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定会发现很多处要用到物理知识。 一、热凉粥或冷饭时,锅内发出“扑嘟、扑嘟”的声音,并不断冒出气泡来,但一尝,粥或饭并不热,这是为什么? 把凉粥或饭烧热与烧开水是不一样的。虽然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对热的传导速度很慢,但水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当锅底的水受热时,它就要膨胀,密  相似文献   

3.
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把盛凉粥的锅放在火炉上加热,不一会儿就听到“扑嘟”、“扑嘟”的声音。打开锅盖一看,粥里不断冒出气泡来。盛一碗来吃,粥却还凉着呢!怎么开了锅的粥一点也不热啊?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把凉粥煮热与烧开水是不一样的。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在水的内部,热的传导速度很慢。烧开水主要靠对流,壶底的水烧热了,就向上升,而比较冷的水又下沉到壶底,通过不断地上下对流,使整壶水的温度升高,达到沸腾。对流,要求液体或气体有良好的流动性,凉粥的流动性非常差,锅底的粥吸热以后,温度很快上升,却不能很好地向上流动,大量的热集中在锅底…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学习》2004,(12):46-46
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把盛凉粥的锅放在火炉上加热,不一会儿就听到“扑嘟”、“扑嘟”的声音。打开锅盖一看,粥里不断冒出气泡来。盛一碗来吃,粥却还凉着呢!怎么开了锅的粥一点也不热啊?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5.
小倩倩上初三了,她总觉得物理难学,教物理的爸爸告诉她:“物理不难学,只要多联系实际,多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学好.例如,我们家的厨房里,就有好多热学现象……”. 正说着,炉子上热的冷饭发出“扑嘟、扑嘟”的声音,并不断冒出气泡来.倩倩忙把锅端下来,但一尝,….爸爸笑了:“倩倩,饭不热,是不?”倩倩点点头,可是不明白是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6.
欣赏孩子     
孩子快五岁了,这几年给我带来了不少麻烦,但也常给我带来许多惊喜。  一天,我正在看书。孩子说:"爸爸,我饿了。"我走到厨房一看,粥已凉了,就问孩子:"饭凉了怎么办 ?"那就温着喝。"他的回答是那么自然,充满了禅意。  一次,孩子的脚被自行车挤破了,打吊针时需在脚部垫上被子。时间长了,他说"脚麻了"。我对孩子妈妈说:"把他往后抱抱。"不料孩子却说:"把被子拿走。"没想到他的方法竟比我的简单。  孩子平时了解到小孩是大人生的,一天看《人与自然》时,他问:"大人是怎么生出来的 ?"小孩多吃饭,多学习,就变成了大人。"…  相似文献   

7.
庄周养鱼     
庄周经过千辛万苦,终于买到了那一百吨水。他刚到家,还没来得及把水倒入池塘,就听见腰间的大哥大"嘟、嘟、嘟"直响。庄周按了一下通话键:"喂,是庄老吗?""是啊!"  相似文献   

8.
范仲淹少年时期家境贫寒,但对读书特别感兴趣。他一心读书,常将吃饭的事忘到九霄云外。一顿饭不吃能撑过去,两顿饭不吃就饿得慌,但他又不愿意为吃饭耽误时间,就熬一锅粥当饭吃。刚熬好的粥热得很,吃起来也很浪费时间,范仲淹索性等粥凉了再喝。时间一长,粥就凝成一块,他用刀划个十字,分成四  相似文献   

9.
粥道     
常去一家粥店吃粥。粥店的老板在粥锅旁放了一张长长的桌子,桌子上搁着几排碗,每个碗里都装着半碗粥。常来这里吃饭的顾客习惯自己动手,端上一个半碗粥,再从锅里舀半碗添上。半碗凉粥,兑上半碗热粥,吃起来不凉不热,真是爽口又爽心。粥店老板是个热心人。每次有新客人过来都会问他:"你怎么只装半碗粥?"他笑呵呵地解释说:"这半碗粥是放在那里凉着的,  相似文献   

10.
吃冷饭的娘     
<正>饭菜上桌,儿子问:"妈,您怎么不吃?"我回答说等饭晾凉。当了娘后,我渐渐习惯了吃冷饭。孩子小的时候不能独自进食,需要喂养,等一口口喂饱孩子,饭就凉了。尤其是冬天,需要就着热水吃。我的胃曾一度抵不过日复一日地吃冷饭而罢工。母亲都是吃冷饭的。尤其是那些从苦日子里熬过来的母亲,不单单是喂养孩子的年月,其它时间也习惯性地这样做。我的童年餐桌,娘总是缺席者。她把热腾腾的饭菜端上炕桌,催促我们趁热吃,自己却在灶旁刷锅,给圈里的猪搅拌饲料。我们小猪一样吃  相似文献   

11.
科普课上,听老师说用纸锅能把水烧开,我决定试一试. 回家后,我找来一张锡纸做了一个简易的纸锅,发亮的一面作锅底,白纸那面作锅里.再往纸锅里加上适量的水,把纸锅固定好,然后用点燃的蜡烛作炉子.过了一会儿,我用手摸摸纸锅里的水,"咦,水怎么还是冷的?"我以为是火力不够,又增加了几根蜡烛放在纸锅下面.几分钟过去了,水还是没有热.  相似文献   

12.
树袋熊卡哇问蓝河马:扑嘟.你在干什么呢?扑嘟正坐在一个树墩上,手托下巴.一动不动,好像一座雕像似的。卡哇见他在发呆,本来不想打搅他,可又觉得出于礼貌.应该对发呆的人问候一下。扑嘟说:我在做好人。卡哇问:就这样,坐着什么也不干?扑嘟说:对啊!我听说,只要我不干坏事,那么便是好人了,所以如果我这样一直坐着,什么也不干的话,那就是我没有干坏事!卡哇想了一阵,问道:那么说当  相似文献   

13.
唐五代敦煌人的饮食品种,除了近三十种饼以外,还有其他不少的非饼类食物,有、炒面、冷、冷淘、水面、饭、油面、粥(粥、浆水粥、白粥、米浆水)、、、灌肠面、煎胶面、饭、粽子、糌粑、煮菜面、须面等,它们和各种饼一起,构成了敦煌人主要的加工食物品种,是敦煌人膳食结构中最主要的部分,一些食物的出现,反映了敦煌食物加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一些资料对于帮助学术界解决长期的争论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经常对在他身边工作的人说:“饭可以少吃,觉也可以少睡,书可不能少读啊。”毛泽东每当沉浸于书中时,往往会不记得吃饭。工作人员催促他,他总是说:“还有一点点,看完就吃。”端起饭碗后,还是边吃边看,有时饭热后又凉了,凉了又热,这样热上几次才吃完。  相似文献   

15.
"剩--粥、剩--饭、剩--菜汤!"用南通方言吟来,有着独特的韵味. 这是一长期从事语言研究的中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沉潜反覆"[1]、"因声求气"[2]时爱用的例子.在南通话中,入声的"粥"与阳去的"饭",一短一长、一抑一扬,配合起来,抑扬疾徐顿挫,极为和谐.新派南通话已诵不出这样的苍凉、抗坠.  相似文献   

16.
素食之味     
星期六晚上,我和爸爸去素食馆吃家常饭. 素食馆里没有鸡、鸭、鱼等荤菜,除了菜包外,就只有青菜、豆腐、淮山、粉丝和糙米等素食.在这里进餐的规矩可不少:吃饭的时候,不能有一粒米饭掉在桌子上或地上;自己能吃多少拿多少,吃不饱可以免费再添,但必须要把饭吃得"碗清碟净,颗粒莫剩";吃完后,可以把碗碟用"惜福水"涮涮喝干净.  相似文献   

17.
好一个到户外远足的日子!蓝河马扑嘟和伙伴们感到快乐极了,因为他们可以在森林里一起远足。太阳照耀着,天气很暖和,微风徐徐吹过。扑嘟说:大伙在一起多好啊。扑嘟和伙伴们喜欢一起做事情,他们都一致认为今天就是在一起的日子。一整天里,无论他们做什么,他们  相似文献   

18.
《秋天》是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看图学文的第一篇。这篇课文的第一句话是“天气凉了”。在一年级小学生的头脑里,通常只有“冷”和“热”的概念,对“凉”和“暖”的概念是模糊的。什么叫“凉”?我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问:夏天大家感到天气怎么样?冬天呢?学生很容易地说出了:夏天感到热,冬天感到冷。我随手在黑板上写下了“冷”和“热”两个字。接着我又问:现在呢? (当时正是秋天) 学生回答说:不热也不冷。我肯定他们说得对,并接着说,不热也不冷,就是“凉”。把“凉”写在“热”和“冷”的中间用破折号把三个字连起来。为了巩固对这三个字的意义的理解,我设计了一道作业,让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去了.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到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  相似文献   

20.
专业无好坏,但有"冷热"之分.这一点从各专业的录取分数的高低就可以看得出来,比如同一院校中,经济类专业录取分数往往偏高,而地矿类专业则一般偏低.究竟它们"热"的原因在哪,而"冷"就真的那么"凉"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