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常常从结构、语义、语用等语法角度对句法加以分析来解字释词,这些句法分析都有超越前人的新见解,从而显现段氏独到的语法观念。  相似文献   

2.
本在对《宋诗选注》的注释材料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钱钟书先生有关诗歌注释的相关论述,分别从明出处、校对、注疸、注义、注典、注史事、串讲语意、注诗艺等八个方面总结了《宋诗选注》的注诗体例,意在探寻钱先生的诗学主张和审美兴味。  相似文献   

3.
《(三国志)和裴注句法专题研究》是一部句法专题研究性质的专著。此书运用穷尽描写与历时、共时比较相结合,形式分析与语义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对《三国志》(下称《三》)和裴松之《三国志注》(下称《注》)中的若干句法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为中古汉语断代史乃至整个汉语史的构建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和阶段性的成果。此书的讨论虽立足于《三》和《注》,  相似文献   

4.
对《说文解字·木部》421个字进行语义上的归类,分出同义义场、总分义场、反义义场、分类义场等若干义场,并对同一义场中的共性语义与个性语义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最后归纳出《说文解字·木部》的排列是以共性语义为枢纽,形成一个个带有整体性的语义聚合体。  相似文献   

5.
东晋郭璞的《尔雅注》是流传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尔雅》古注,也是清代以前影响最大的《尔雅》注本。尽管郭璞对《尔雅》词义的训释是直观的,尚停留在感性阶段,但他对词义内部的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可以认为:郭璞已初步具有义素思想和语义系统思想。  相似文献   

6.
杨扬  茹益益 《文教资料》2007,(34):212-214
主谓谓语型存在句是一种新型的存在句类型,相关研究少之又少。本文试图对其界定作一重新梳理,并以此为依据分别从语义类型和结构类型两方面对《三国志》及《裴注》中的主谓谓语型存在句展开描写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语义场分析为切入点,对《说文.页部》的92个字进行语义上的归类。共分为分类义场、构件义场、同义义场、反义义场、部分否定义场五个语义场,必要时针对处于同一个语义场的共性语义和个性语义给予分析,由此管窥语义系统中众多语义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复杂的语义场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语义场分析为切入点,对《说文.页部》的92个字进行语义上的归类。共分为分类义场、构件义场、同义义场、反义义场、部分否定义场五个语义场,必要时针对处于同一个语义场的共性语义和个性语义给予分析,由此管窥语义系统中众多语义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复杂的语义场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竹部的143个字进行语义上的归类,分出竹本身、竹的部位、竹器、行为及其他五个语义场。这种划分是相对的,分类义场与同义义场、总分义场相交织在一起。从竹部字所涉及的语义范围,我们可以看出竹这一植物在上古人们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孙盛曾对《三国志》做过系统的专门研究,并且有他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方法义例体系.可是,史学界对于他在《三国志》研究史上的拓荒之功及其时裴松之《三国志》注例形成的借鉴价值,一直以来并没有引起重视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对孙盛《三国志》研究的探索和考论,既有助于为还原东晋的《三国志》研究史提供科学依据,也有助于重新认识和评价裴松之注《三国志》引用文献的来源以及体例取法的样本依据,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三国志》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张衡所撰《思玄赋》除收入张衡别集外,《文选》与《后汉书》均保留了原文。胡刻本李善注《文选》中,《思玄赋》旧注下小字云:"未详注者姓名,挚虞《流别》题云衡注,详其义训,甚多疏略,而注又称愚以为,疑非衡明矣,但行来既久,故不去。"明州本六臣注《文选》中,相同篇目注下虽题名"衡注",但依然保留了李善的观点。两种版本中,李善只简单辨析了其所引旧注并非张衡自注,而《思玄赋》旧注何以"行来既久"以及到底出自谁手,都需要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历史上,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和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都是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作。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两者已经融为一体。目前,史学界对注书的研究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成就,但还主要集中在对其中一部书的个别研究。试将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与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放在时代背景下,从注书的背景、方法和所引书目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李颖 《语文知识》2009,(4):87-88
韦昭注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国语》注本,虽然保存了很多古义,训诂成就不容忽视,但也存在一些可商榷之处。本文讨论了《国语》韦昭注中一些词语训释问题,即“贪冒”之“冒”为“贪”义;“班贡”为偏指“贡”的偏义复词;“奖”为“助”义;“资”为“蓄积”义等共四条,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张雪 《语文知识》2012,(4):121-123
本文试图从语言学、校勘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就《三国志》注(以《魏志》为主)与《世说新语》注的异文表现形式作一番归纳与分析,并从中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希望能为两书的语言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裴松之《三国志注》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主要从六个方面,对学界的这一研究现状进行总结评述,并对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图进一步促进对裴松之《三国志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边娜 《现代语文》2007,(2):34-35
一、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义观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其著作《哲学研究》(Philosophicall Investigations)一书中.他明确提出一种新的语义理论模式,即意义的"用法论"(meaning as use):  相似文献   

17.
胡刻本《文选》注是如今比较通行的一个《文选》注释的版本,其中大量引用了王逸注《楚辞》的资料,但今人少有研究。因此,本文对胡刻本《文选》注中所见的王逸注《楚辞》资料进行全面地整理,分析探究《文选》注在引王逸注《楚辞》的方式、表现出的倾向等,进而总结《文选》注所引的王逸注《楚辞》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范文澜《文心雕龙讲疏》一书,是他的《文心雕龙注》的前身。《文心雕龙注》流传颇广,《文心雕龙讲疏》则知者甚少。从内容上看,《注》比《讲疏》丰富,注释的条数和内容增加,《讲疏》中已有的各篇下面的参考文字,在《注》中又颇多调整、增益;从体例上看,《讲疏》与《注》基本相同,只是注文安排地位有变化,《讲疏》的注文分插在各篇分段下面,《注》则注文与原文分列。《讲疏》卷首原有梁启超序文、范氏自序各一篇,其中梁启超序文未被收入《饮冰室文集》,亦未载入《文心雕龙注》,为世所罕见,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经典释文·古文尚书音义》中有一些音切比较特殊,它们不是为字头注音,而是为字头的他本异文作音,我们把这些以注音形式标识的他本异文称之为“音注异文”。音注异文与字头之间关系非常复杂,主要有通假字、古今字、同源字、义同换读、异体字、讹误字等,它们在研究文字、音韵、训诂、校勘、古今文之别、明经解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需要倍加重视。  相似文献   

20.
《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经典文字学著作,是书从文字学理论到字书体例,从保存汉字系统到古音古训,都有巨大的创造和意义。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是世所公认的关于《说文解字》的权威著作,文章对该书发明、诠释《说文》的训义体例和术语;疏讧《说文》训义,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加以证明;对该书旁征博引古籍,深入全面地说明《说文》训义;以及对词义系统先有整体把握,而后得出正确的训义等方面特点及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作出了纳绎、例证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