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边城》有着非常浓厚的田园牧歌情调,但同时又对现实给予了或隐或显的关注。翠翠父母的爱情悲剧即折射出《边城》并非是一方远离尘俗的净土,在田园梦幻的背后同样浸润着血与泪。《边城》亦真亦幻如同画卷般优美的自然景象也难以彻底隔离开生离死别的人生惨痛,在牧歌情调的掩映下也在上演着爱情的离歌。  相似文献   

2.
贺绿汀先生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在我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对我国近代钢琴作品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被称之为"中国钢琴艺术之树上的第一朵鲜花"作品呈现出一幅如田园般的诗歌景象,在美丽宁静的田园中,两个牧童悠闲自在的骑在牛背上吹着竹笛,笛声时而悠扬时而清脆活泼。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的小说《倪焕之》里,有这样一段关于学校农场景象的文字:脚下是煤屑平铺五尺来宽的步道。两旁一畦一畦高高矮矮的完全是浓绿的颜色。西瓜像特地点缀在那里似的,那么细弱的藤叫人不相信会结那么大的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迈着匆匆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它像和煦的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使得教学园地呈现出一派蓬勃的新景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已经在教学园地上扎根生长;人文精神的阳光,已经烛照着广袤的语文田园。然而,在这教改的茂盛田园中,良莠不齐,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我们不能只见森林不见朽木,看喜不看忧。忧思:探究理性化在课程标准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之后,为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之上,探究之风盛行。只要有问题存在,教师就会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行探究解决疑问。教学片断实录:(教师正…  相似文献   

5.
王少安 《人民教育》2012,(Z3):28-31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第六单元围绕"乡村田园"组织了四篇课文,其中精读两篇:《乡下人家》、《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略读两篇:《牧场之国》、《麦哨》。单元提示中讲到了本单元的要点:随着课文的学习,走进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并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  相似文献   

6.
《沉沦》,《田园的忧郁》都是创作于日本私小说正盛行的时代。但《沉沦》与《田园的忧郁》等日本私小说又有不同,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重开掘主人公心理的社会根源,一是作者在平静的描写中更敢于暴露自己的感情。这是《沉沦》对日本私小说的突破,这种突破的意义在于文学上开创了健康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人格上捍卫了作者的尊严。  相似文献   

7.
我国晋代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下文简称《归》)与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冬天之美》(下文简称《冬》)都是歌颂田园风光的美文。这两篇文章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下面从写景、抒情、言志三方面来对它们的异同作简要的分析。首先,这两篇文章都描绘了生机盎然、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自然风光以及惬意的田园生活,但侧重点不同,写法也不一样。《归》侧重于用丰富的细节来描写悠闲、舒适、生机盎然的田园生活,所写的乡村风光及理想的田园生活为想像、虚构之笔。而《冬》则侧重于以写实的笔法运用多种手法展现法国乡村冬天自然景物的美丽。…  相似文献   

8.
朱兴国 《学与玩》2023,(5):44-45
<正>牛是田园牧歌时代的“形象代言人”。我国自古重视农业,有牛帮忙耕地,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牧童、老牛和杏花村落般的乡土田园景象似乎已经远去。不过,人们只要望见老牛黝黑的脊背,看着它不疾不徐地咀嚼着草料,留意它出神的眼睛,就会渐渐被带回到田园牧歌的时代,让人联想到周武王伐纣功成后的“放牛于桃林之野”,或是“日之夕矣,羊牛下来”等《诗经》中已成经典的乡村晚景。而这些美好安宁的诗情画意,如同牛的性情一样,沉稳安详。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总结了传统田园题材的共同点,然后从《四时田园杂兴》的表现内容、艺术形式、艺术手法,还有诗人的创作意趣及创作立场来分析组诗的独特性,力图全面地体现《四时田园杂兴》对传统田园题材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范成大写下的田园诗篇向来受到后人的激赏,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他在晚年写下的《四时田园杂兴》。但(《四时田园杂兴》的出现并不是突然的,它是以诗人早期的咏农诗为基础的。诗人的咏农诗从早期作品到《四时田园杂兴》的发展过程,就成为一个饶有意义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1.
【教材解读】 “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是本组教材的主题。网篇主体课文《乡村人家》《古诗词三首》《牧场之国》《麦哨》和“阅读链接”中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运用不同的色调,展现了如诗如画的乡村田园风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赞美和向往之情。  相似文献   

12.
《中学科技》2011,(1):20-20
有些科幻电影中,未来世界的农场里长着圆桌面似的西瓜、篮球般的土豆。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哥罗东北部的麦坦纳加山谷和俄罗斯的萨哈林岛(即库页岛),这种景象不足为奇。  相似文献   

13.
张以新  马敏 《山东教育》2011,(10):26-28
【教材解读】"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是本组教材的主题。四篇主体课文《乡村人家》《古诗词三首》《牧场之国》《麦哨》和"阅读链接"中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运用不同的色调,展现了如诗如画的乡村田园风景,表达了作者对乡  相似文献   

14.
《诗经》与陶渊明,从时间上看,两相去约在千年上下,但化承传的穿透力是任何时空都不能阻断的,不因时隔千栽而中断,也不因江河异域而消失。从其歌咏生于斯、游于斯、乐于斯的农村生活这一空间来看,《诗经》与陶渊明之间,这种化的穿透力有着极为清晰的表现:他们都歌咏农村生活的愉悦、表达对农业的高度重视、描写农民(奴)的艰苦生活、表达对理想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的田园诗,渊源于《诗经》的农事诗。  相似文献   

15.
《生物学教学》2007,32(9):68-69
据2007年4月3日《新民晚报》援引新华社北京2007年4月2日电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07年4月2日宣布了他们对北京田园洞人骨骼化石进行的分析结果,并指出北京田园洞人骨骼更接近尼安德特人,中国人的祖先未必全来自非洲。据介绍,研究人员发现田园洞人下颌骨上前后齿比例居于现代型人类与欧洲著名的古老型人类尼安德特人这一比例的重叠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6.
画家的一生     
这是关于田园——一位出生于70年代的著名画家的人生故事。公元1989年田园生性热爱大自然,擅长描绘大自然的美。17岁这一年,他在全国绘画大赛上以一幅《田园》一举夺魁,在美术界奠定了山水画家的重要地位。《田园》简介:一块风水宝地——背山面水的一块翠绿的土地。山是青的,云雾缭绕,树林深处正有一群嬉戏的白鸟;水是绿的.倒映着青青的山和安详  相似文献   

17.
精彩的绘本     
《蚂蚁和西瓜》 【故事简介】 《蚂蚁和西瓜》讲的是:几只小蚂蚁在草地上发现了一只西瓜,想要搬回家去却怎么也搬不动。于是他们团结协作,开动脑筋,先痛快地饱餐一顿.最后把西瓜皮搬回去做了滑梯。  相似文献   

18.
《过故人庄》是孟浩然的诗歌代表作,本文通过考察孟浩然的生平经历,说明《过故人庄》是诗人仕途失意,重返故乡后的作品,当中应隐含了诗人仕途无望,决心投身田园的思想。本文亦解读了《过故人庄》的用字和典故,指出诗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决心归隐田园的志向。因此,《过故人庄》的创作旨意除了是表达诗人对田园风光的赞美,以及抒发对友人的真挚情谊,还流露了诗人放弃仕途,决心归隐田园的心愿。  相似文献   

19.
近日,和学生一起学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我们读到了诗人辞别官场、归隐田园的愉悦轻松,读到了家人团聚、琴书相伴的宁静淡泊,读到了返朴归真、颐养天年的自足自安,读到乐天安命、逍遥浮世的自由自在。带着学生与诗人一起享受田园之乐和隐逸之欢之后,掩卷沉思,我更体会到一种悲痛和忧愤,从某种意义上说,《归去来兮辞》更是诗人的一首孤愤难平、忧乐相生的心灵悲歌。  相似文献   

20.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摈弃官场归隐田园的一篇宣言书,其言之纯朴,其情之真切,其志之高洁,历来受人推崇,欧阳修就赞叹道:“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