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光电信息传感和光电能量转换是建设智慧地球和绿色地球的重要关键技术。根据当前光电信息传感器以及光电能量转换器件的发展趋势,应努力发展大规模焦平面列阵;提高红外传感器件工作温度,发展室温工作器件;扩展光电传感器工作波段,发展多波段器件;发展光、热、电、磁、分子、质量、应力以及单光子传感器等多种传感技术。本文还对如何发展太阳能光伏电池提出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2.
无机材料电子迁移率较高,光谱范围与太阳光谱相匹配,而有机材料价格低廉,合成方法比较简单,容易在基底上生长,在太阳能电池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材料的载流子迁移速率、光谱范围不匹配和器件稳定性差,导致光电转换效率较低,阻碍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若能将无机材料与有机材料相结合,可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目前的研究进展是通过无机材料在阴极缓冲层、受体层和阳极缓冲层中的应用,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有了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3.
红外线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为大家熟知,这种技术已经在现代科技、国防、工业、农业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红外线传感器是利用物体自身所产生的射线这一特性,实现自动测量的一种传感器。本文主要介绍了红外传感器的应用,它是一种非常有应用潜力的传感器,文章通过介绍红外传感器的定义、工作原理,最后引出红外传感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光学多传感器(红外/可见光)组合模式,即在光照和气候条件较好的条件下采用可见光传感器对航道船舶进行检测,利用红外传感器热成像特点在夜间开展目标检测和船舶航迹判断,这种协同利用可见光和红外传感器的组合方式,可以有效的解决全天候全天时的检测难题,使全天时、精确、可靠的智能监视与预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信息功能材料的不断推广应用,而信息功能材料逐渐向着信息存储、传输、显示、转换等功能方向转换,具有容量大、速度快、能耗低、功能多样化等优势特点。近年来,信息功能材料逐渐与光电信息技术相结合,能够促进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主要分析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的制备方式,并论述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红外传感器的智能车电机调速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基于红外光电传感器的智能车电机调速系统设计方案。系统以飞思卡尔16位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单元,使用红外光电传感器采集电机转速信息,用PWM波驱动直流电机,实现智能车驱动电机的闭环速度控制。  相似文献   

7.
自动搬运车系统涉及到单片机控制、传感器技术、电机驱动、供电电源的设计、信号处理等诸多领域。本设计中小车的行进采用黑线寻迹方式,寻迹方法采用红外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由于采用红外发光管代替普通可见光发光管,降低了环境光源干扰。搬运识别模块采用了电磁吸附因为与常见的抓、叉比较,电磁吸附用时短,效果好,所以本设计利用金属探测、光电检测和电磁铁电路组成了货物识别模块,实现了探测、搬运、识别功能。  相似文献   

8.
传统依据卡曼尔滤波器的运动参数测试算法,受到人体高速运动目标信号模糊以及光电传感器畸变的干扰,测试的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问题,存在较大的弊端。提出一种应用光电传感器和优化卡曼尔滤波算法的携带传感节点高速运动参数测量方法,分析了光电传感器检测信号的原理,采用高精密光反射型传感器对携带传感节点运动目标信号进行探测,利用光电传感器探测反射光信号,将携带传感节点运动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通过信号调理将电路放大后,采用微控制器完成运动目标信号的采集,通过优化的卡尔曼算法,获取一套递推预测算法,以信号和噪声的状态空间模型为依据,基于前一时刻的预测值和当前时刻的预测值,调整携带传感节点高速运动下人体运动参数变量的预测值,动态调整检测噪声的协方差,对携带传感节点高速运动参数进行准确预测。实验检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对含传感节点的运动参数进行高效检测,该种算法精度高,可有效的降低高速运动目标的信号模糊和光电传感器畸变等因素产生的误差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单片机控制为核心,采用分时方式,对外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的两种工作状态分别进行采样输出,实施对环境干扰光照的补偿检测:第一次采样关闭传感器红外发射管的工作电流,记录传感器的输出采样值;第二次采样打开红外发射管工作电流,再次采样并记录传感器的输出值,以两次采样数据的差值,作为传感器最终的检测值。试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滤除环境干扰光照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提高传感器的工作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正>在医院输液的病人经常没有家人或护士的陪伴,病人输完液后若不能及时拔除针管,就会导致血液倒流,引起不必要的危险。因此我设计了点滴自动报警装置。一、工作原理通过固定在输液瓶或输液管上的光电传感器,利用液面下降到预定位置时对光的反射或折射情况的变化判断药液是否输完。将特制的红外光电传感器紧靠输液瓶口卡于输液管上,当瓶内液体未输完时,管内充满液体,光电传感器发光管发  相似文献   

11.
红外光电子学是在红外光电技术推动下不断发展的学科,其发展与半导体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微电子学以及光学等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中国科学院长期将红外光电子学作为重要发展领域予以支持,在任务带学科的模式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文中还对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2.
芦莉  谭文群  郑光绪 《科技广场》2006,(11):109-110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信号处理的分布式防盗报警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法,该系统包含有线式探测头和无线式探测头,探测头可以是基于热释电的主动式红外传感器或者是基于多普勒频移原理的微波雷达传感器。该系统具有检测范围大、组网方便灵活、灵敏度可调等优点,通过对软件算法的优化,使得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且误报率低。  相似文献   

13.
无线传感器网络相关协议-Zigbee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比较热门无线网络连接技术有:无线局域网(Wi-Fi)、蓝牙(Bluetooth)、红外数据传国(IrDA)等[1].但是这些技术的传输媒介、距离、传输时的功耗、协议栈占用内存空间等因素使它们不能完全满足无线网络传感器的应用要求.本文研究将Zigbee做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入网协议.实现其在传感器节点中的移植,对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An electrochemical hexavalent chromium concentration sensor based on a microfluidic fuel cell is present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urrent density and chromium concentration is established in this report. Three related operation parameters are investigated, including pH values, temperature, and external resistance on the sensor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rrent density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the sensor produces a maximum regression coefficient at the catholyte pH value of 1.0. Moreover, it is found that the external resistanc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linearity and current densities of the microfluidic sensor. Owing to the membraneless structure and the steady co-laminar flow inside the microchannel, the microfluidic sensor exhibits short response time to hexavalent chromium concentration. The laminar flow fuel cell sensor provides a new and simple method for detecting hexavalent chromium concentration in the industrial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15.
谢真真  陈华 《科技广场》2013,(10):117-121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家居系统,采集各种关乎安全的环境因子,如温度、煤气、烟雾等,并通过红外探测技术对非法入侵进行检测,构建了完整的硬件数据采集平台。基于ZigBee协议组建无线通信网络,终端节点的CC2530单片机采集数据,并进行处理分析后将数据发送到远端基站,基站接收传感器节点发来的数据通过串口通信发送给上位机,上位机对数据进行解析和处理,实时显示刷新监测值,并准确对异常情况(入侵、火灾、煤气泄漏等)进行报警。本系统安全稳定,无须考虑布线,节能,灵活方便,而且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和实时性,可以有效的提高家居安防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以往红外项目实现的基础上,着重学习研究了小波变换点目标检测技术,并就其工程实现进行了论证,尝试将模极大值小波算法应用到红外点目标检测项目中。  相似文献   

17.
为了从红外热图像中识别和跟踪目标,研究了数学形态学在红外小目标检测中的应用,提出了基于灰值形态重构开的红外图像弱小目标检测算法,并利用形态学运算进行红外图像增强,进一步提高了算法的检测性能,丰富了数学形态学在红外目标检测中的应用知识。  相似文献   

18.
中国极轨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为获取昼夜云图,1974年开始研制48转/分可见红外扫瞄辐射计,可见和红外图像地面分辨率分别为4和5.8毫弧度。1977年“FY-1”气象卫星进入工程研制,开始使用辐射致冷器冷却的HgCdTe红外探测器研制120转/分扫瞄辐射计,图像地面分辨率均提高到3.6毫弧度。随着HgCdTe探测器性能的提高和数字化技术的进步,1982年开始研制360转/分5通道扫瞄辐射计,其中2个可见光通道用于海洋水色观测,图像地面分辨率1.2毫弧度。1988年9月“FY-1A”卫星首次发射,在1990年9月发射的“FY-1B”卫星上,扫描辐射计稳定工作了2年,图像清晰,红外辐射定标精度优于1K。为同时满足气象和海洋水色观测的需要,1989年提出研制十通道扫瞄辐射计,它不仅设有NOAA卫星AVHRR/3的6个探测通道,还有4个通道分别用于海洋水色观测和大气校正。该仪器装载在1999年5月和2002年5月入轨的“FY-1C”和“FY-1D”卫星上,运行寿命分别超过4年和9年。为发展新的遥感仪器和提高观测能力,在2002年发射的“SZ-3”和“SZ-4”飞船上进行了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多模态微波遥感器、太阳紫外光谱探测仪、地球辐射收支仪的遥感试验,并开展了大气红外分光计的研制,为中国极轨气象卫星从二维图像向三维立体观测建立了技术基础。第二代业务气象卫星“FY-3A”和“FY-3B”分别于2008年5月和2010年11月发射,各装载了10台遥感仪器,获取的数据用于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研究。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有20个探测通道,可对全球表面状况做较精细的快速重复观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信号处理技术的防盗检测器的软硬件设计方法。利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红外辐射与红外探测原理,设计的新型探测器,测量范围广,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一种以16位单片机MSP430F1611为控制核心,利用数字化温度传感器DS18B20实现温度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无线温度监测系统具有低成本、可靠性高、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经济实用等特点,可根据不同需要应用于多种工农业温度监测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